《闽国》 本书是薛爱华ZUI早出版的一部汉学专著。闽国(据有今福建省之地)是 五代十国 中的十国之一。从古至今专题研究这个时期的著作并不多,本书可以说是现代学者*部全面研究闽国史的专著,至今在学术界仍有影响。 本书以10世纪时中国东南沿海的闽国为研究主题,全书采用大历史的视角,从自然环境切入,介绍了闽国的政府和政治结构、编年史、经济、艺术、信仰等诸多方面,不是单纯的闽国政治史,而是社会史、文化史、经济史的结合。在五代十国中,闽国既不强大也不显眼,但在闽地的开发和文化发展史上,闽国的历史无疑是其中ZUI闪耀的篇章,也是我们了解五代十国史的一扇窗口。 《珠崖》 本书是汉学名家薛爱华的早期学术作品,《闽国》的姊妹篇,从历史、自然、原住民、交通、流人等方面探寻海南岛的历史,是研究海南岛早期历史的的权
本书收入了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月各日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对其中有重大影响的收入史料较多。 特别是对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系列新举措的推出,新制度新法规的制定,收入史料较多。此外,对于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也有所讲述。
《日本营造之美》是融合日本建筑、空间美学及历史文化的经典之作,由日本 宫殿木匠、建筑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以及日本建筑插画泰斗联手打造。第二辑精选四处富有代表性的日本古代建筑(群),包括号称三国无双的日本近世城郭典范——大阪城,日本 的金铜佛像——奈良大佛,日本古代都市模板——平城京奈良,以及传承千年的文化之都——京都的前世与今生。书中收入近千幅手绘图,以细腻的笔触精准还原历史场景与建造过程,使得日本空间美学的奥秘跃然纸上。 《大阪城》公元1583年,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为了展现实力,决定营造比织田信长的安土城 加富丽雄伟的城郭,于是一宗长达十年的兴建工程就此展开。涵盖本丸、二之丸、三之丸、总构的大阪城,在战事频仍的历史背景下,从备战防御层面整体规划,聘请精湛工匠和技师,结合垒石和
曹菁菁, 图书馆古籍馆副研究馆员,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研究生。多年来从事金石碑帖研究工作,曾整理出版《 图书馆藏陈介祺藏古拓本选编(铜镜卷)》等,在《文献》杂志上发表论文《国图藏陈梦家〈海外中国铜器图录〉未刊稿》等文。
《明通鉴》是继《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后一部重要的古代编年体史书。该书继承了通鉴传统,同时体例有所创新,前编、后编保留了元末、南明的大量史料,是通鉴著作中有相当价值的一部史部要籍。
《汪世清先生书简》收集汪先生生前的大量信件,字数多达145万字,其中大部分内容是关于徽州文化、明清画史、新安画派的考证和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信中还有大量明清文史资料的辑录和整理,均从各大图书馆中的善本或珍本中辑出,堪称是不可多得的珍稀资料,弥足珍贵,对研究明清东南文化、绘画史、诗词艺术具有可观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剑桥中国史丛书第九卷,叙述自1616―1800年的清代历史,包括清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该著作分10章,涵盖了约200年的历史,从16世纪末女真的形成一直到1799年乾隆帝的驾崩。该卷显示了作者对材料的全部把握以及对 材料的娴熟掌握的功底,立体地解读了帝国社会全盛时期的面貌,展现给读者的是政治史和社会史的平衡性混。 章讲了1644年以前的清朝开国的历程;第二章顺治朝;第三章康熙朝;第四章雍正朝;第五章乾隆朝。时间界限是1644到1800。前面五章纵向讲了清朝重大的事件,包括对各个皇帝的评价,他们在中国历 的地位。后面五章从横的方面,比如艾尔曼先生讲清代前中期士人的社会角色,另外各章讲女性、性别、家庭、婚姻,有的讲清代社会的稳定与变迁, 后一章讲清代的经济发展。这部书纵横两个方面用将近百万字的
《血酬定律》是吴思先生在五年前推出的一部作品,此次新版,增写了新的前言,对五年摸索的思路与心得作了简要的交代,着重对“血酬定律”的三个要点作了更完整的总结与表述。作者正式提出了“血酬史观”的概念,并预告了自己下一本书的内容:将继续从暴力集团与生产集团关系的角度解释历史现象,用暴力集团之间的竞争关系解释一些重大的制度变迁;理清暴力掠夺生存策略的内外关系,考察各种生存策略的互动和演化,描述演化而成的社会秩序的基本轮廓。 《血酬定律》早已成为吴思先生、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这本书以作者一贯的幽默叙事风格以及丰富多样的取材,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说明影响中国历史的法则。书中探讨了不同朝代的性命价格、平民百姓的反抗策略、土匪绑票勒赎的利害逻辑、商贾巨富的抗害手段等主题,这些类型各异的文章,连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由 当代中国研究所编纂,是以编年体(纲目)形式,逐日、全面地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领域重大史事的资料书,详尽反映新中国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成就与曲折。本系列从1949年卷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1964年卷)》是本系列的 6卷,由中央档案馆参编。本卷起止时间为196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书稿由纲文、目文、文献、注释、附录等组成。同时,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书稿中用了几十件中央档案馆过去未公开发表过的档案,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光绪《嘉兴府志》,八十八卷,首二卷。清代许瑶光修,吴仰贤等纂。原刻本为光绪四年刊。嘉兴地区历史悠久,然历代记载多有不详和外误。许氏遂奉敕修纂是书。 卷首二卷为巡典、天章,记历代皇帝游历嘉兴始末及题字勒石。正文八十八卷详叙嘉兴建置、疆域、城池、公署、学校、坛庙,山川、古迹、寺观、仓恤、风俗、物产等。 凡前代史籍有关嘉兴记载,均加订正后适当采用。是书卷帙较大,内容丰富,记载精当,为嘉兴方志中为完备之作。是研究清代嘉兴地区的重要文献资料。本次点校,点校者准备充分,参考大量相关资料,对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
《邵望平史学、考古学文选》收集了学者邵望平教授半个世纪以来有关史学、考古学等领域的具有代表性的论文,书中不乏创新性的真知灼见与自成体系的系统论述,充分展示了她在这两个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与杰出贡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水平。
《八股文话》是从明清两代及近代学者的著述、文章、日记、信札、序跋等文献中,精选有关论述八股文的规则、作法、利弊、演变、发展等内容集结而成。编著者在每一独立篇章前均撰写一篇内容提要,介绍该书或文章的作者经历及版本、来源、要义、价值等,指出其在八股文 之地位、作用和内容关键之处。本书不仅填补了有历代诗话、词话、文话、小说话编纂出版而无八股文话的出版空白,是一件有益于传统文化研究、传播、承继的创举,而且有助于对明清文学史、科举及教育制度的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有助于正确认识明清时期的政治、历史、文化状况及社会文化心理,为阐释当时的社会与文化提供新的视角与材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书的组织编写格式非常独特,可视为肾病学领域的杰出经典论著之一——Brenner和Rector所著《肾脏》一书的姊妹篇。我们遵从了Brenner 和Rector书中所讨论的肾脏疾病的主题分类组织形式,详尽阐述和以图像说明肾脏活检发现。因而,本书在内容上分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血管、肾小管间质、肾脏移植、肾脏囊和肾脏肿瘤。在肾小球疾病章节中,内容的组织顺序同样依照了《肾脏》一书:划分为引起肾病综合征的疾病、引起综合征的疾病,然后按照发病机制再进一步分类。从根本上说本书为图谱性质,重点是疾病病理病变图像。采用图谱的形式有利于深入全面并详细地图解每一个所讨论疾病的一系列形态学损伤特征。此外,我们还在书中加入了热点讨论,概括出关键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及有关疾病预后、病因学及病原学方面的信息,引入的疾病分
本书分10册,分别为《帝后丑史》、《官场丑史》、《刑名丑史》、《巫术丑史》、《江湖丑史》、《黑帮丑史》、《劣根丑史》、《青楼丑史》、《性俗丑史》和《叛逆丑史》。每册又分相对独立的若干篇,全书总计三十七篇,涵盖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流氓恶霸等所有层面的所有丑态陋俗。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编纂丑史而所收集的史料,远比作正史为难,而图片的搜罗更是难于上青天。究其原因,主观上是国人都有“家丑不外扬”的意识,客观上则此类图片本来就凤毛麟角。本书所选1000余幅图片,半数以上来自海外华裔史学家和史学爱好者,可谓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