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谈论治史的学术著作,是作者应众多学者,尤其是青年学子的要求而写。 全书主体为治史方法论,但所述观点与方法并没有流于说教,而是一如作者之前的著作,文风朴实真诚,理论与事例相结合,活泼生动,夹叙夹议,令人既读来轻松,又深受启发。书中关于治学基本功、问题意识、如何写传记人物等见解,对于想投身于学术的人,会有深刻的指导作用。书中还有两篇作者新近撰写的专题研究文章,呼应了书中对治史方法的阐述,可谓最好的示例。 此书亦可视为作者的治学小传,从中可窥一代史学大家对学术传承的殷切期望。
作者简介:爱德华 霍列特 卡尔 (1892 1982)英国历史学家。专门研究前苏联问题和国际政治。他是20世纪后半期西方国家透彻地说明 历史 这一概念的历史学家之一,批判了 只有史料才能如实地反映历史事实 的观点,一再告诫人们不要盲目相信史料,是一位试图把历史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学者。 译者简介:陈恒,男,1968年生,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教授,研究领域为西方史学史与史学理论、西方城市史。任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历史学)副主任委员、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社联副主席等。著译/合著译《西方城市史学》《历史是什么》《多面的历史》等;《辞海》《大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 世界历史》(第三版)撰稿人。
灭六国后,嬴政面临着怎样的千古难题?旧制度为什么无法搞定新的欲望问题?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没杀刘邦?刘邦军事崛起的真正秘密是什么?为什么千百年来只有韩信的“背水一战”成功了?……楚汉争霸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中 璀璨的一颗珍珠。自公元前209年陈胜起义,到公元前202年刘邦一统天下,神州大地上群雄并起,色彩纷呈,高潮迭起。无数英雄豪杰蜂拥而至,奋战过百年之余烈,在秦末的这把大火点燃下,燃烧得热热烈烈、通通透透。自此,刘邦开创的大汉王朝,延续四百多年。这八年时间,可谓中国古代史中 为精彩的八年。
本书主要收录了反映民国时期重要思想流派之一 古史辨派的基本思想主张的代表人物的代表性文章和专著;翻译文章及介绍性的文章没有收入,所收录的资料主要来自当时国内出版的各种报刊杂志、专著和1949年后所编辑的文集,为学者研究古史辨派思想提供了原始的资料。
......
《艺术、神话与祭祀》是张光直先生诸多学术著作中的一本,也是作者自己 为喜爱的一本。该书以他1981至1982年在哈佛大学为非专业本科生所开设的一门课程的讲稿为基础,选编而成。该书写作目的:“其一,中国古代文明的性质和构成具有很强的政治倾向,本书将以此开辟出一个新的基础研究视角;其二,如果能突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古代文明的研究,至少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必将受益匪浅。” 张光直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通过对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沟通天地的祭祀过程及手段、古代中国青铜器及其装饰艺术(主要是动物主题装饰艺术)的意义、古代文字的产生及表现形式等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回答了文明或王朝是如何在古代中国兴起的问题。
读史可以使人变得聪敏、深刻。若从这个意主我上说,读野史与读正史相较只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处。野史的作者不会板起面孔说话,受到的局限较少,因而所辑录的资料很多都是生动活泼,贴近生活,今人读之也会有很深的感慨,也会得到很大的启迪,更会受到一定的教育。 我国文化积淀甚厚,千百年来的野史著作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也不过分。要想深入这座宝山满载而归,其阅读量就会使一般人望而却步。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组织了数十名文史工作者,批阅读数百种野史著作,从中选择数千条,汇成三卷本的《白话野史》。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去粗取精,将提出的内容构马如今上下两卷本的规模。我们希望这能给读者更大的便利,并激发出更大的阅读兴趣。
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是根据李铁映院长的倡议和院务会议的决定,由科研局组织编选的大型学术性丛书。它的出版,旨在积累本院学者的重要学术成果,展示他们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就。 二、《文选》的作者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资深专家、学者。他们在长期的学术生涯中,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文选》中所收学术论文,以作者在社科院工作期间的作品为主,同时也兼顾了作者在院外工作期间的代表作;对少数在建国前成名的学者,文章选收的时间范围更宽。
《文史》创刊于1962年,是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大型学术季刊,后因故刊号取消,采用图书形式出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2]445号《关于同意恢复出版〈文史〉的批复》:恢复出版后的《文史》为季刊,大16开本,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恢复使用CN11—1678/K。《文史》自2002年第3期起成为正式期刊,每月定价32.00元,每季度第2月第1日出版。由中华书局自办发行,欢迎各地书店订购经销。 ? 四十年来,《文史》一直以“崇尚实学,去绝浮言”为宗旨,刊载研究中国古代、近代哲学、历史、文学、语言文字的高水平论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
《文史》是中华书局編辑出版的大型综合性学术集刊,专门刊载研究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文学、哲学、语言、科技等的高水平的学术文章。自六十年代刊以来,本刊一直坚持“崇尚实学,去绝浮言”的辦刊宗旨。近四十年来,《文史》以其学术品位高、容量大、文凤扎实而蜚聲中外。从1999年起,《文史》改为季刊,每年出版四辑。改版后的《文史》希望学界同仁继续惠赐佳作,对我们的工作予以批评指导,並从各方面支持和帮助我们的工作。 来稿请注意以下事项: 1.因本刊系以繁體横排出版,请尽量投寄繁體横排打印稿,手为稿務请謄为清楚。如本刊决定採用的稿件,请作者在收到用稿通知后惠寄软盤。 2.由于本刊实行匿名審稿制度,作者的姓名、職稱、職務,工作单位、通讯地址等个人情况,请另纸提供。 3.正文和注释格式应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
本书收入《中国学术档案大系》,按丛书体例要求,每部书由论文或著作评介、论著提要和大事记三部分组成。历经百年,东林党研究呈现了精彩不断、观点“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热闹局面。研究者们从政治制度、社会背景和阶级性质、经济主张、学术思想等方面作了深入的探索,形成了丰硕成果。 难得的是,新的研究力量不断出现,用新的思维、新的角度审视曾经的研究成果,甚至对已经成为主流思想的观点进行大胆的怀疑,形成新颖的观点,有力地推动了东林党研究的深入,为东林研究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一书,系魁奈在对中国不甚了解的情况下撰写的关于中国的一本书,共分为八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基本法、实在法、租税、行政管理以及统治上的缺点等,此外还将中国的法律同自然原则作了比较。该书的第八章标题即为“中国的法律同作为繁荣政府的基础的自然法则相比较”,是 系统提出了重农学派的政治和经济理论。魁奈认为“中国的学说值得所有 采用为楷模”,他像儒家一样主张“以农为本”。在他的影响下,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成功劝说国王模仿中国皇帝实行“耕田大典”。1769年,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出版了《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该书让他赢得了“欧洲孔子”的称号。魁奈 有名也是 有争议性的一句话是,“一部《论语》即可以打倒希腊七贤”。
一生读书计划一组织国内著名作家和学者,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知识层次、不同专业背景、不同阅读需求的读者,从不同角度量身定做针对陸极强的私家书架,每排书架为你推荐那些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本书由七个部分组成,包括《历史研究法》、《史籍与史学》、《中国史籍读法》、《史通评》、《文史通义评》、《新唐书选注》、《古史家传记文选》、《史籍选文》等。其内容大都是吕先生为指导青年学子阅读史籍、开示史学研究门径而作,对于现在年轻一代的史学爱好者与研究者任然具备很高的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本次出版将这八种著作组合在一起,以《史学与史籍八种》为书名,作为《吕思勉文集》的一种出版,繁体横排夹注,尽量保留了著作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