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辨运动是改变近代中国史学气候的一个晴天霹雳。本书把古史辨运动当作近代学术思想发展中一个历史现象来描述,主要探讨了运动何以会爆发、以什么样的风貌出现、带来什么影响等近代思想史问题。本书认为,导致该运动产生的最具关键性的因素是清季今文家的历史解释,而清末民初错综复杂的思想学术环境尤为重要,顾颉刚个人的 冲天一击 则是运动的触媒。此外,本书也考察了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层面,思想家们原来的想法到底是什么,这些想法与他们生活于其间的思想传统有什么样的关系;第二个层面,思想家们真正做到了什么;第三个层面,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思想家们的实绩产生了什么影响,及后来的人怎样去理解其作为。 在描述历史现象时,本书对 心理事实 与 历史事实 加以分殊,认为不管合理或不合理的思想都可能在历史上造成
武士弄墨,尚可附庸风雅,学者扛枪,只能归咎于命运的残酷。1944年6月16日,年鉴学派的一代宗师马克 布洛赫因参加反法西斯运动在里昂市郊被枪杀,噩耗传出,西方历史学界为之震惊。 布洛赫并非著作等身的历史学家,而屈指可数的几部专著,如《法国农村史》《封建社会》等,都堪称别开生面的扛鼎之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法国便沦入敌手,在这极其困苦的时刻,布洛赫开始了此书的写作。在此书的卷首,他痛苦地写道: 国难当头,谁不感时伤世,草此小书,聊以排遣胸中的忧愤。 这是一部愤世之作,同时也是他一生史学思想的总结,可惜,书未杀青,作者却赍志而殁了。战后,布洛赫的好友费弗尔将残存的遗稿整理成书,这部遗作方流传于世。该书译成汉语仅10万余言,其中颇多精义,为后代年鉴学派发扬光大的总体史思想、长时段理论等均可在
全球史学史专家王晴佳,以情感史作为方法,打开认识历史的新视角。 情感史已然成为当代史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颠覆了许多传统的史学观念,从自然/社会、身/心的二元论,到男性中心与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叙述,也带来更多反思:究竟什么是历史事实?史料的价值如何检验?历史学家是否应该持有道德立场?历史叙述是否需要连贯一致? 本书为世界史学史专家、光启情感史主编王晴佳教授多年来介绍、探讨与实践情感史研究的论文集,系统介绍情感史的缘起与发展、理论与价值,并在此基础上以案例研究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在过往晚清历史叙事中,一个独立、完整,傲立于世界东方的天朝上国,在短短几十年就被打成东亚病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悲愤”成为晚清历史的主基调。 但这只是近代中国的其中一个侧面,晚清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衔接起了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中国历史到了晚清并不 是一直沉沦、不断堕落的,而是中国人面对西方工业化、 化影响,给予或消极或积极的回应,不断改变自己,不断融入世界、融入 的历史。 因此除了对晚清统治者的贻误、短视、狭隘表示遗憾,我们也应该如实描述这个时代的进步。而这种进步、变化,已经凝结为我们这个族群的集体记忆,是不可 改的历史事实。 本书中, 历史学家、社科院研究员马勇对晚清,特别是甲午战争后至清帝退位这段历史,做出了细致的探讨,其中涉及诸多重要历史人物,如慈禧、光
《万物有意思(世界篇上下)》由北京日报万物编写组编著。 格物致知,万万没想到的趣味历史。 你知道吗?辣椒是玛雅人制作巧克力的原料之一,整形美容追根溯源是为了修复战争创伤,拿破仑是“香水狂魔”,冰淇淋是唐朝人的流行饮品,几百年前的人们就已玩过“非诚勿扰”,诺贝尔科学奖居然有那么多乌龙事件…… 看世界找找历史边际,一段文明诞生的传奇往事,每一点趣味都深藏着时空的传奇。
历史就是一种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看透这个世界,你需要有一种历史惯性的思维。 这是一部预测10年内国际格局发展趋势的作品。未来十年,中国能否成为超级大国?东亚能否取代欧洲成为世界中心?欧盟、俄罗斯、日本将风采尽失?“金砖国家”将成为历史?中国应放弃不结盟政策吗?中国应采取何种外交方式?中国的周边国家,孰敌、孰友?中国该以何种思想引领世界? 本书深刻对比、剖析了中美未来十年的实力变化,提出了2023年世界将出现中美两个超级大国,两极格局也随即形成的大胆预测,同时还将世界主要大国未来十年的发展走势进行深入阐述,探讨了两极格局形成的必然性。作者还结合国内情势以及中国政策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独到的观点以及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历史讲稿(第二版)》是雅各布 布克哈特于1865—1885年间在巴塞尔大学教授历史课程时的讲稿,最初的德文本由埃米尔 迪尔整理,以《历史段章》为题出版。中文翻译依据的是自由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的、哈里 琼的英译本《论历史与历史学家》。为标明此书的讲稿性质,中译本决定采用与德文本相近的书名——《历史讲稿》。
《平津館鑒藏書籍記》三卷《補遺》一卷《續編》一卷,著録孫星衍所藏善本書。該志受《天禄琳琅書目》影響,先按版本編排,每版內部基本按經史子集四部排列。版本依次爲宋版、元版、明版、舊影寫本、影寫本、舊寫本、寫本、外藩本。於每書之下對書名、卷數、作者、前後序跋、刊刻年代、鈔補情況、版口、行款、木印、藏印等均予細緻描述。《廉石居藏書記》內編一百二十一篇,外編十四篇,著録孫氏所藏善本書,分爲經學、小學、諸子、天文、地理、醫律、史學、類書、詞賦、書畫、說部十一類。《孫氏祠堂書目》內外編計七卷,著錄孫氏藏普通本二千餘種,分經學、小學、諸子、天文、地理、醫律、史學、金石、類書、辭賦、書畫、小說等十二類。《平津館鑒藏書籍記》以陳宗彝《獨抱廬叢刻》本、《廉石居藏書記》以《式訓堂叢書》本、《孫氏祠
......
网络视频尤其是网络原创视频的勃兴,大大改变了现代人的生存及思维方式,成为网络视觉文化时代的 重要标志之一。它对于维系社会生活、实现社会整合、文化认同、价值观重塑以及审美范式转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现阶段中国文化语境下,网络原创视频在诸多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政策上的合理引导与行业发展的规制已成为当前网络视频文化建设的重要命题。本书从现象的考察转向对本质问题的批判性研究,把网络原创视频作为一种新型文化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坚持解构与建构相统一,立足于其文化传播的社会和文化向度,探讨网络原创视频文化传播的审美、伦理及价值评判问题,指出了在当下网络文化传播中,网络原创视频占据了特殊重要的地位,在思维范式转移、舆论引导、文化价值观塑造、社会赋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并转化成改造社
格物致知,万万没想到的趣味历史。 你知道吗?辣椒是玛雅人制作巧克力的原料之一,整形美容追根溯源是为了修复战争创伤,拿破仑是 香水狂魔 ,冰淇淋是唐朝人的流行饮品,几百年前的人们就已玩过 非诚勿扰 ,诺贝尔科学奖居然有那么多乌龙事件 看世界找找历史边际,一段文明诞生的传奇往事,每一点趣味都深藏着时空的传奇。
这是个人人都是新闻记者的时代,舆论压力 强大。 本书作者根据多年新闻记者生涯的职业背景,结合自身多年在清华、北大等高校讲授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和危机应对课程的思考感悟,通过分析新鲜、热门、典型的危机事件案例,总结出新媒体时代做好舆论引导,处置危机事件的具体原则和方法,阐述了什么是科学的舆论引导、怎样化解负面新闻、如何做好信息发布,以及怎样应对记者采访……既提出问题,又拿出解决方案,力求有理、有料、有用,帮助政府、企业、学校、医院等各行各业的管理者做好舆情管理,化解负面新闻,跳出舆论陷阱。
酷刑已经以秘密或公开的形式存在于人类历史数千年,就像人类文明的另一个反面,带着极其野蛮的惯性延续至今。处于反面的酷刑,维护着正面的“人道”,共同构造了人类的文明。本书全面呈现了酷刑从古至今的历史,从肉体酷刑到精神酷刑,从中世纪的地牢、裁判所、女巫审判、现代的战争暴行,等等。人类实施酷刑通常出于两种原因:惩罚罪犯和获取情报。酷刑的本质在于使人软弱并屈服。《酷刑简史》是一部细致入微的研究著作,对于合法的权力使用和非法的权力滥用等问题,本书都做了很好的阐述。
《唐代妇女生活》包括唐代妇女社会面貌概说、妇女阶层与群体、妇女生活与习俗、妇女教育与女教著述、妇女社会活动、妇女才华与业绩、唐人的女性观七章内容,每章又分为若干节进行条分缕析的论说。附录为作者撰写的《风流女冠鱼玄机传》。作者通过对唐代妇女生活多方位的观察,力图为唐代妇女勾画一幅群像,还原唐代妇女的生活样貌,丰富人们对唐代社会的理解。《唐代妇女生活》立论角度高、分析透辟、文笔优美、可读性强。在研究方法上,除了史书、诗文、笔记小说和敦煌文献之外,还采用了许多墓志文献,取材广泛,内容扎实,论述严谨。
本书从诸多看似微末的史事入手,梳理明清两朝同异邦的往来,以及随之产生的或离奇或惊喜的因果,基于此,回看对古代中国有至深影响的“天下”观念。为使六百年后的今人洞若观火,作者试图说明:下西洋之壮举、拒倭寇于国门、兴教化于边陲、享万邦来朝之盛世——毫无争议的极盛景致,为何反而成为落后于西方的拐点?而随着俄罗斯帝国的不断东扩,清王朝北方经略的高歌猛进为什么仍是传统路径的低水平持续?作者通过啼笑皆非的外交辞令和种种匪夷所思的战争过程,梳理了大陆板块的地缘格局并为金玉其外的帝国困境做出解释。全书立足于剖析“天下主义”的秉持者——明清中国的决策层所遭遇的阻碍和挫折, 立体地感受帝制时代超大规模政治体的运作方式及其成功与失败,并通过这套官僚体制的运作发现帝国政治运行的秘密。
《社科大讲堂》之《史学卷》汇集了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等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不同理论观点,展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以及有关大专院校等学术研究机构众多专家学者在各自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通读这一卷,可收到一卷在手便可通古识今的效果。
从岩石上的神秘图像,到陶器、建筑上的纹饰与壁画,绘画的二维平面如何产生?从陶瓮上的鹳鱼石斧图,到彩绘漆盒上人物与时空交叠的空间性图画,器物表面的写实绘画如何引发了画像的独立?楚汉墓葬礼仪艺术展现的 个绘画高潮如何联系着后世佛教壁画和卷轴画的繁荣发展?名家辈出的宫廷艺术与臻于极盛的公共宗教艺术在朝野间的争奇斗艳如何塑造了富有变化和新意的盛唐气象?在中国绘画三千年的漫长历史中,以唐末为节点的早期绘画担负着开发绘画媒材的宏大历史职责,无名画家的集体创作在日常生活和宗教礼仪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于以卷轴画为大宗的后世绘画,考古材料中所反映出的不同时期、地域和画手的风格变化,使得这段绘画史具有了研究方法上的独特性格。
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教学中,《史学论文写作》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性课教材,在编者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依据本科生培养方案和史学论文写作课程教学目标,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努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吸取、参考学界相关成果编撰而成。教材从史学论文写作课程的重要性入手,系统且有所侧重地阐述毕业论文的类型、格式、选题、资料收集、构思、表达、论证、答辩等基本环节。尽量避免框架雷同、更新缓慢、模式陈旧等缺陷和不足,力求体例安排灵活,贴近学生实际。 《史学论文写作(第二版)》试图以实际教学案例为主,除了大量列举名流和其他已发表成果外,尽可能以已毕业学生的论文为例,让教学对象感受身边鲜活的写作经验和教训。这些案例更加贴近自己,学生容易接受,并在自己的写作实践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