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历程》是中国先秦史学会组织撰著的一套先秦史系列丛书,共五卷,包括《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
夏、商、周三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经历了轴心时代思想文化创造发展的辉煌岁月。这一时期,产生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最重要的元典:十三经中的大部分篇章、诸子论著和以《春秋左传)代表的史书;诞生了老子、管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等思想文化巨人以及他们代表的儒、墨、名、法、道、阴阳等影响深远的学派;在政治思想领域推出了忠、孝、节、义、仁、礼、智、信、天人合一、内圣外王、德主刑辅、赏罚并用、民贵君轻、法前平等、尚同尚贤、修齐治平、明德亲民、君子人格、无为而治、君圣臣贤等一系列概念、范畴,对当时和以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011年11月11-12日在罗格斯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商代与上古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外学者同聚一堂,一方面缅怀纪念张光直教授在商史与商代考古方面的贡献,一方面希望借东西方学者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界对甲骨文和商代文明的兴趣。
越绝书作为一部反映春秋晚期吴、越两国历史事件的古籍,对于垂意吴、蕉文化的研究者来说,其重要程度不亚于任何一部历史典籍。虽篇幅不多,每篇文字也不长,但内容却很是丰富。历来对于越绝书相关问题的研究,如书名、作者、卷帙、成书年代等,已多见于世。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也尚未有定论。至于对其思想内涵的研究,有复仇之书、经世致用之书、兵书之说,在体例形式上亦有历史书和地方志之争。愚以为越绝书虽是一部反映吴、越地方史实的历史书,但又是一部有别于正史的“野史”,且带有政论性质,故无汉代以来正史之规矩,它可以让作者直抒胸臆,表明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古语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考察越绝书的写作意图,就在于劝导为政者要居安思危,广行仁义,正确用人,这就是越绝书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