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光沛,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现已退休。
苏格兰在17世纪末还是欧洲*贫穷落后的国家,却在18世纪中叶奇迹般地迸发出了惊人的力量,出现了经验主义哲学家大卫?休谟,自由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深刻影响欧洲浪漫主义的沃尔特?司各特,改良蒸汽机的詹姆斯?瓦特等大批近代文明史中的巨擘。他们引领的苏格兰启蒙运动“发明”了现代世界,创造了构成现代世界文明的科学技术、资本主义和现代民主。苏格兰人不仅成为大不列颠帝国的中流砥柱,更随着“大西洋时代”的脚步,将现代文明理念传扬到欧美乃至全世界,启动世界朝现代文明转向。一个弹丸之地,如何成了推动现代化进程的主导力量?《苏格兰:现代世界文明的起点》将解开这道连大部分苏格兰人也无法回答的谜题。
作为儒家经典,《春秋》向以文字简练至极为人所不解,所以才出现了《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三传从不同的政治、文化角度阐释《春秋》之微言大义。那么这三传是如何阐释《春秋》隐晦之义的?其政治、文化立场又如何?怎样理解这种阐释动机呢?本书作者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深奥难解之义轻松地进行了解读。相信由作者的,无论是专业研究人员还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都将对儒家经典的理解更透彻。
夏、商、西周及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的开端,是华夏文明的起源。本书作者通过深入研究,简明扼要地勾勒了我国自进入文明社会至秦王朝建立这段时间,亦即我国历早的三个王朝:夏、商、西周及春秋、战国的历史,具体包括这三个王朝的治乱兴衰、三个王朝之后的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斗争、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发展的状况、这个时期的民族关系以及社会变迁等内容。本书特别注意吸收近年来学术界有关先秦史研究的成果,也特别注重新发掘的考古资料,包括田野考古资料及古文字资料的介绍。在整体内容的把握上,则更加注重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分析,注重对中原以外地区文明进程的介绍。这些内容都是以往的先秦史著作或缺的。
《吕氏春秋》是我国先秦的重要典籍,对研究我国先秦的历史和文化有极大价值。此书自东汉高诱为之作注以来,注释研究者代不乏人,但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一直未有集释校注的新版本。陈奇猷先生积四十余年之辛苦经营,于1984年纂成《吕氏春秋校释》一书,其后,又以近20年精力进行补正,成此《吕氏春秋新校释》;不仅对以往的校释进行了大量补充,还对古人的论述作校正。比如,对司马迁《史记》周公封微子于宋一事重新作了考证,认为当是武王封之。其他如武王伐纣的年代等等多有新的观点与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