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纪事本末》,明陈邦瞻撰。陈邦瞻,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元史纪事本末》二十七篇,成书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是陈邦瞻继《宋史纪事本末》而编写的另一部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的史书,书中的《律令之定》为臧懋循补撰,此外还全文收录了欧阳玄的《至正河防记》,这是我国水利目前一篇很重要的资料。全书按时间编排,历史演变的脉络清晰,每个时期的政治、军事等都井然有序,清晰明了。本书对于元代政治、经济上的一些重要事件,特别是与明代有关联的问题,都有扼要阐述,叙事引人入胜,形象鲜明深刻。
宋兴,统下,民用宁,政用父,文教用兴,尽于是而益以知天命矣。天曰杂谌,人之不可狃也,天无可狃之故常也,命曰不易,人之不易承也,天之因化推移,斟酌而曲成以制命,人无可代其工,而相佑者特劝也。
《三藩纪事本末》,清杨陆荣撰。作者杂采各家野史所记,并参考王鸿绪《明史稿》中有关部分,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编撰完成。此时距清朝全部消灭南明势力,仅三十余年。《三藩纪事本末》的得名,盖因作者奉清朝为正朔,视南明诸朝为僭号,所以把南明弘光、隆武,永历等三个王朝看作是割据作乱的藩王。本书共四卷,二十二篇。本书记载南明时期的历史事件,起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福王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迄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郑克爽以台湾地区归清止。全书比较系统地记录了南明史事,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套书共 8 卷,本卷为卷,本书从宋太祖赵匡胤充满传奇和争议的一生说起,全程解析赵匡胤黄袍加身、大宋王朝的建立以及其死亡的历史迷局。
本套书共8卷,本卷为卷,本书从宋太宗赵光义争议中上台写起,分析赵匡胤的死与他上台的内幕联系。随后写他一统中原和约战契丹,战争场面写得异彩纷呈。终,在书尾,留了一个伏笔,帝国内部发生了一场动乱,什么动乱,一切尽在第三卷揭晓! 本书麻辣语录 虽然赵光义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内改朝换代,堪称神来之笔,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这又是一个堆墙败笔。因为,帝国强的将领们全都领兵在外,他们就是一颗颗定时炸弹,稍有不慎,就会把这个帝国炸得四分五裂。 李煜的一生就是一场“风花雪月”的梦,荣华绚烂,败谢凋零,这些不过都是黄粱一梦。不管是英雄豪杰,还是市井小民,所有人的归宿都是一样——收获一口棺材,变成一缕尘土,仅此而已……然而,不变的,只有李煜那永载史册的诗句。 至此,五代十国中后的一个钉子户(北汉
本书为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丛书之一种,以通史的框架、讲故事的形式,用成语串联起元代这一时段的历史大要。元代是我国一个不稳定的,但地域空前辽阔的朝代。元的统一使中国的版图更加扩大,在民族大迁移中实现了更深层次的民族大融合。本书用46个成语娓娓讲述这段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如 如身使臂 安业力农 大义灭亲 感天动地 因旧谋新 。本书将与另九本讲述其他历史时段成语故事的图书一起,构成一部系统完整、通俗好读、富有特色的中国通史,兼具历史的专业性与通俗普及性,在帮助青少年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弘扬悠久而优秀的中华文明方面都具有丰富的价值。
宋仁宗即位后 ,范仲淹、欧阳修、苏轼、包拯等文臣良将陆续登上历史舞台,共同谱写帝国璀璨的史诗。然而,仁宗一朝,边境战乱再起 西夏进犯、宋辽博弈。连续多年用兵,*终导致朝廷 三冗三费 。在这一背景下,庆历新政推出
庆历新政失败后, 大宋王朝 虽然有司马光、包拯、文彦博、欧阳修等贤臣保驾护航,但依旧无法 阻止 继续颓废下去。在这一背景下,那场永载史册的王安石变法,终于轰然来袭。然而,这场历史上褒贬不一的变法,又将如何改变这个帝国呢?
历史学*大的社会意义在于知兴替、明得失。中国漫长的封建时期曾产生过诸多王朝,其兴衰过程历来为世人所关注,多少年来引发了无数讨论与思考,是历史学爱好者永恒的话题。帝国的归宿系列丛书正是基于以上认识,组织了一批具有深厚学养的一线中青年学者撰稿,以正确的史观、翔实的资料、生动的文字,对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的兴衰展开分析与阐释,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并引发进一步思考。 本书为丛书的辽金西夏卷,围绕辽金西夏的灭亡过程展开,讲述帝国迟暮之全过程。
这是以纯白话的通俗语言,从现代人的角度撰写的一部通史性的著作。从刀耕火种的远古时代到历经荣辱兴衰的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斗不止,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彪炳千秋的历史人物和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杰,是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风云人物,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古今称颂的历史奇迹。作者以历史故事为叙述单位,采用编年体例,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插图等多种要素的结合,完整再现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精髓,让读者直观清晰地感受到历史的演进过程,全面掌握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使读者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更为广泛的文化视野、审美感受、想象空间和愉快体验。
蔡东藩(1877-1945),渐江萧山人,著名通俗史家。自1916年至l926年10年同,写成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再现了上起秦始皇,下迄民国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 蔡著名为演义,实为通俗历史。其作品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审慎,观点平实。内容丰富,真实可信。叙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自注,理趣兼备。可谓通俗史著的经典。蔡东藩也因此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此次出版的“蔡东藩说中国史系列”,包括了蔡东藩先生的全部断代史作品,内容前后相继,但每部皆可独立成篇,构威了一整套中国通史。
本卷主要写宋太宗执政中后期的一些事儿。宋太宗对外征战多年,战契丹、战西夏,耗尽大半国力;对内巩固皇权,除政敌、平叛乱,帝国前景黯然神伤。幸好宋太宗有大事不糊涂的吕端,有帝国中坚寇准,终完成了政权巩固。但在宋太宗驾崩后,宋朝的恶邻居契丹,还有那永不消停的西夏首领李继迁,又将与宋朝爆发出什么样的故事呢? 本书麻辣语录: 在天下的权力面前,人性会被彻底泯灭,什么父子、叔侄、兄弟,这些统统都是扯蛋;什么血缘、亲情、爱情,这些也统统会变成泡影 可见,这就是赵光义的 帝王之心 。 在杨业之死这个问题上,潘美就是一个冤大头,明明是一个智勇双全、有胆有识的将领,却因为无法管理下属,无法制止住那个胡说八道的王侁,后得到了一个 逼迫出战、陷害忠良 的骂名。 寇准是大宋王朝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代名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草原,东征西战; 汉儒文臣耶律楚材,出仕蒙古,尊孔重儒; 乱世枭雄陈友谅,割据一方,自立为王; 凄凉作家关汉卿,关注民生,再现世间百态; 细数三国罗贯中,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历史学*大的社会意义在于知兴替、明得失。中国漫长的封建时期曾产生过诸多王朝,其兴衰过程历来为世人所关注,多少年来引发了无数讨论与思考,是历史学爱好者永恒的话题。帝国的归宿系列丛书正是基于以上认识,组织了一批具有深厚学养的一线中青年学者撰稿,以正确的史观、翔实的资料、生动的文字,对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的兴衰展开分析与阐释,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并引发进一步思考。 本书为丛书的两宋卷,围绕宋朝的灭亡过程展开,讲述帝国迟暮之全过程。
自从宋神宗英年早逝后,宋朝迎来了宋哲宗、宋徽宗、宋钦宗这三位皇帝。在这三位帝王主政之下,宋朝再也没有出现王安石、司马光、苏轼这样的贤臣,反而出现了章淳、蔡京等奸臣。*终,北宋,这个已经历了百年的庞大帝国,被推到万劫不复的深渊里,迎来了自己的*后之日。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总体设计;5竖向设计;6水体设计;7种植设计;8园路及铺装场地设计;9构筑物、小品及其他设施设计;10给排水设计;11电气设计。
穿越时光的隧道,揭开南宋的神秘面纱。西湖池畔的轻歌曼舞,奇巧精致的珍宝古玩,一叹三叠的宋词唱曲,灿若群星的英雄才子……更精彩的还是书中的那些事儿:面对外部的军事威胁,南宋人该如何实现复国的梦想?一位位有心作为的南宋皇帝为何终多走向了平庸、成为不问世事的“太上皇”?南宋高度富庶的物质文化,为何无法抵挡蒙古的铁蹄而悄然玉碎?本书表现的不只是南宋王朝的奢华,还有她的挣扎、血性与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