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50-100元
  • 5.9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1折-3折3折-4.9折4.9折-5.9折5.9折以上
筛选:
    • 天京之围(谭伯牛代表作,限量特装版,亲签+钤印,独创精美书口+环衬,独创个性藏书票+定制曾国藩箴言条幅!)
    •   ( 551 条评论 )
    • 谭伯牛 著;天喜文化 出品 /2025-01-01/ 天地出版社
    • 清政府为何允许曾国藩等人组建私人地方武装?清政府朝中有哪些高官亲贵明里暗里帮助湘军?湘军与太平军之间发生过哪些战斗?天京之围是如何形成的? 湘军和太平天国是晚清大变局中的两个重要角色,二者的对抗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从田家镇之战到武昌之战,从三河之战到九江之战,从安庆之战到天京之战,湘军与太平军展开了数次战斗,以天京被围,太平军失败告终。清廷侥幸渡劫,又延续了数十年的封建统治。太平天国运动给了昏暗的统治者一个响亮的耳光,促使摇摇欲坠的清政府走向变革之路。 湘军和太平天国运动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立宪新政等共同构成了晚清大变局历史的丰富内容。本书从湘军崛起的视角观察晚清大变局,围绕湘军与太平军之间的数次战斗来布局谋篇,清晰勾勒了湘军从组建到攻克南京的发展过程,深刻分析了湘

    • ¥78 ¥98 折扣:8折
    • 当代学术: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精装)
    •   ( 16215 条评论 )
    • 陈旭麓 /2022-04-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本书主要论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开始越出传统运行轨迹而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全书共20章,作者以总揽全局的气度和全新的史学视角,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近代中国社会极其复杂的历史图景。 本书研究了近代社会结构的演变,从经济、政治结构,到城乡基层组织的变化。探讨了近代社会变化的内部因素,及其外部因素影响下导致的社会习尚的改变。考察分析了深刻影响社会上层的政治、哲学思想及其他各种社会思潮。作者的宽阔视野还关注到社会的其他各个层面,如宗族、行会、会党、人口、移民、社会心理、文学、电影、戏曲等等。书中极富思辨的论述,准确而深广地再现出百年中国的急剧变革。 在不同层次的读者群中享有盛誉的这部历史读物,可以作为文学作品来读,也是其一大特色。史诗般的语言贯穿全书,遣词典雅,文采焕然,情感

    • ¥67.6 ¥88 折扣:7.7折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 430 条评论 )
    • 李礼 /2024-11-01/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经过三十多年 自强 求富 的洋务运动,19世纪末的清帝国不仅未能奋力图强,反而进一步深陷泥沼。甲午、维新、灭洋、赔款 帝国尝试着通过自上而下的变革应对危机,结果连续失败,并在世纪末导致一场国家参与动员的义和团运动。与此同时,东亚格局彻底转换,中国遭遇日、俄直接压迫,西方各国在清廷不断失败和排外浪潮下重新审视对华关系。改革派或流亡海外,或图谋下一场 新政 ,革命者则彻底来到历史舞台的中央。资深媒体人、近代史研究者、历写作者家李礼,以全球史视野和全新文本重述中国近代史。从清国皇室、高官、士绅、变革派、革命家、拳民到欧洲皇帝、外交官、教会、传教士、军人、记者的全景视角,描述了全球视野下甲午战争前后的动荡中国,揭示了19世纪最后十年的战争、变革和失败。作者避免了宽泛的宏大叙述,用简洁而生动的文

    • ¥52 ¥78 折扣:6.7折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 363 条评论 )
    • 尚小明 /2024-09-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这是一部重新讲述辛亥鼎革历史的学术著作。作者从清廷、袁世凯、革命党、立宪派、列强、舆论等多个维度详细考订了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总计125天中每一天所发生的事,然后依照史事之间的逻辑关系,对这一历史剧变进行新的叙述和分析。书中不仅提供了大量新史料和新史实,而且在袁世凯如何应对革命、袁世凯的政治诉求、清帝退位诏书的拟定及颁布、袁世凯是否逼迫清帝退位,以及孙中山缘何让位于袁世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提出新的认识,极具启发意义。

    • ¥72.4 ¥108 折扣:6.7折
    •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修订版)
    •   ( 1166 条评论 )
    • 罗志田 /2024-04-1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本书注重历史当事人的时代关怀,返其旧心,从广义的文化视角考察近代中国思想与社会的权势转移。全书跨越思想史和社会史的学科藩篱、通过探讨近代大变局中传统的中断与传承、中西文化竞争的特异,思想衍化与社会变迁的互动等各层面的多元互动,揭示近代中国社会新中有旧、旧中有新的丰富特性。随着四民社会的解体和经典的隐退,出现了民国之中 国进民退 的倾向。这些演变既产生了众多问题,又遮蔽了不少问题,当时就造成读书人的困扰,迄今仍在影响我们。

    • ¥59.3 ¥79 折扣:7.5折
    •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精装 陈旭麓著 新增浮想录摘编 中国近代史导论性著作 近代社会结构演变中国通史历史书
    •   ( 3512 条评论 )
    • 陈旭麓 /2017-11-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本书主要论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开始越出传统运行轨迹而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全书共20章,作者以总揽全局的气度和全新的史学视角,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近代中国社会极其复杂的历史图景。本书研究了近代社会结构的演变,从经济、政治结构,到城乡基层组织的变化。探讨了近代社会变化的内部因素,及其外部因素影响下导致的社会习尚的改变。考察分析了深刻影响社会上层的政治、哲学思想及其他各种社会思潮。作者的宽阔视野还关注到社会的其他各个层面,如宗族、行会、会党、人口、移民、社会心理、文学、电影、戏曲等等。书中极富思辨的论述,准确而深广地再现出百年中国的急剧变革。在不同层次的读者群中享有盛誉的这部历史读物,可以作为文学作品来读,也是其一大特色。史诗般的语言贯穿全书,遣词典雅,文采焕然,情感自然流露,

    • ¥56.3 ¥88 折扣:6.4折
    • 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全二册)
    •   ( 8668 条评论 )
    • 杨奎松 /2016-03-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近代中国有两个革命党:国民党和共产党。中国革命究竟走向何种方向,决定于国共两党的力量消长与较量。这场较量持续了将近三十年,终,后起的、弱小的共产党战胜了国民党,并左右了中国后来的历史。两个革命党长期以来分分合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民党何以败,共产党何以胜?本书首度利用国共双方的各种档案文献及其他史料,对涉及国共关系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

    • ¥76.8 ¥128 折扣:6折
    • 何鲁之死——1831年震撼全球的医疗事件
    •   ( 124 条评论 )
    • 高晞 著 /2024-08-09/ 中华书局
    • 1831年4月9日,伦敦盖伊医院三位著名的外科医生为中国病人何鲁切除一个重达56磅的巨瘤。在长达1小时44分钟无麻醉的手术过程中,何鲁多次昏厥,最终死在手术台上,时年32岁。 本书以鸦片战争之前英国试图通过西医敲开中国大门背景下的小人物何鲁的跨国医疗事件为主线,利用海内外诸多一手资料,将此事引起的震撼,特别是对英国政坛和近代外科学史的持久影响作了精心刻画,展现了中英关系、医学进步、医学伦理、东方形象等政治、外交、科技、文化图景。

    • ¥58.3 ¥69 折扣:8.4折
    • 梁启超:亡命(1898—1903)(在巨变与压力之下,重新发明自己,单读新书028)
    •   ( 3115 条评论 )
    • 许知远 著 /2023-08-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许知远 梁启超五卷本 第二卷,讲述走向世界的梁启超。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被迫流亡日本,却意外踏上全球化的时代浪潮,在广阔的世界舞台上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这一时期的梁启超以日本横滨为基地,先后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等杂志,促发了中文世界新知识与新思想的生产与传播,影响巨大且深远;同时他游历夏威夷、澳大利亚、北美等地,呼应海外华人广泛觉醒的政治意识,建立保皇会(Chinese Empire Reform Association)的全球网络。 本书以大量细节还原历史场景,塑造了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维度的政治亡命者形象;并以梁启超为中心,牵引出严复等维新同仁,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以及李鸿章、大隈重信、西奥多 罗斯福等政治人物,更有温哥华的叶恩、新加坡的邱菽园、悉尼的梅光达等散落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他们的热情与挣扎,

    • ¥59 ¥88 折扣:6.7折
    • 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下卷
    •   ( 13822 条评论 )
    • (美)费正清 (美)费维恺 编,刘敬坤等 译 /2007-01-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剑桥*史》(下)是《剑桥中国史》第13卷的译本。为保持原貌,我们未作删改。有关观点、材料取舍等方面的问题,请读者自行鉴别。原书地图所用地名有与当时所用地名不同者,内容也有与当时实际情况不符者,我们也未予改动。书中引用的中文材料,我们尽可能查出原文;少数查不到原文的,从英文回译,删除了引号。 本书内容:文字是划分和分析过去的呆板而含糊的工具。无论怎样精心推敲,近代中国历史的特点,不可能用寥寥数语来描述。用得过滥的 革命 一词,有时还不如 复兴 有用。而 近代改革 ,其含意无非就是 贯穿近时的变化 ,让我们仍然不清楚究竟是什么 时间 。不过撰与这套书第10卷到第13卷的28位作者,每一位都是以不过于简单化的水准,提供中国从1800年到1949年这一个半世纪的事件和趋势的概况。就一些范围不那么广的概括作出范围

    • ¥75.7 ¥113 折扣:6.7折
    • 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增订版)
    •   ( 0 条评论 )
    • 王汎森 /2025-03-01/ 上海三联书店
    • 适逢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晚清士大夫和民国知识人的学术追求、思想世界乃至个人命运与时代剧烈碰撞,从应对 传统学术与思想内部的危机 ,到 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纠缠与徘徊 ,再到建立 学术社群 的努力、学术世界主义与学术民族主义间的两难选择,思想与学术的系谱贯穿其间。在原有秩序已经崩解的近代中国,任何一种思想都有机会脱颖而出,同时也有许许多多的思潮在竞争,必须摆脱 后见之明 式或过度目的论式的思维,巡回往还于 史家的逻辑 与 事件发展的逻辑 之间,才能发掘其间的复杂性、丰富性及内在的张力,发现晦暗不明的思想与人物,倾听多元竞逐的声音。

    • ¥65.7 ¥98 折扣:6.7折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 121 条评论 )
    • 瞿骏 /2024-09-3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陈旭麓先生曾言: 辛亥革命后的山重水复是 五四 运动兴起的背景, 五四 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后有国共合作,而后有五卅运动,而后有国民革命的北伐战争,它的伟大意义将这样历史地表达出来。 这段话是本书的思考缘起,提供了理解五四运动的钥匙。本书希望打破五四研究由来已久的 北京中心主义 和 革命消解主义 ,从 地方视野 出发,展示中国各区域,尤其是江浙地方上五四运动发生、拓展、延续的机制;中心对各地方强度有别,路径多样的影响和地方人士那些不能被中心消解的主体性和被中心激发出的主体性。同时,本书也希望立足 长程革命 ,考察 五四 的剧本和 五四 的舞台,揭示干革命者、说革命者和不革命者的实际人生和身心演变,以在20世纪中国革命史中真正理解 五四 。

    • ¥59.6 ¥89 折扣:6.7折
    • 戊戌变法史事考三集(精装)
    •   ( 379 条评论 )
    • 茅海建 /2024-05-27/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继 戊戌变法史事考 《初集》《二集》后,茅海建教授第三部新论结集。 全书五篇重磅文章:从康有为与光绪帝的关系入手,讨论康在戊戌变法中的主导作用;从经学史的视角剖析康 大同三世说 的发展脉络和学理依据;考察康有为走到政治舞台中央的晋身之路;深入挖掘张荫桓的前后经历,检讨清朝高层外交政策上的方向性错误及边疆危机的产生。最后对戊戌年光绪帝改革谕旨的研究,与此前讨论康、梁的政治思想与政策设计成为姊妹篇,以最终确立戊戌变法的性质。 戊戌变法是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影响深远的改革运动。茅海建教授积20余年之功,矢志不渝地考索、撰述,此书是第六部著作。至此,通过扎实的史料释证,基本上完成了对整个变法所有重要细节的拼图, 史实重建 的工作告一段落。

    • ¥74.3 ¥99 折扣:7.5折
    • 梁启超:亡命(1898—1903)(当当签名版)(在巨变与压力之下,重新发明自己)
    •   ( 812 条评论 )
    • 许知远 著 /2023-08-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许知远 梁启超五卷本 第二卷,讲述走向世界的梁启超。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被迫流亡日本,却意外踏上全球化的时代浪潮,在广阔的世界舞台上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这一时期的梁启超以日本横滨为基地,先后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等杂志,促发了中文世界新知识与新思想的生产与传播,影响巨大且深远;同时他游历夏威夷、澳大利亚、北美等地,呼应海外华人广泛觉醒的政治意识,建立保皇会(Chinese Empire Reform Association)的全球网络。 本书以大量细节还原历史场景,塑造了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维度的政治亡命者形象;并以梁启超为中心,牵引出严复等维新同仁,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以及李鸿章、大隈重信、西奥多 罗斯福等政治人物,更有温哥华的叶恩、新加坡的邱菽园、悉尼的梅光达等散落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他们的热情与挣扎,

    • ¥59 ¥88 折扣:6.7折
    • 甲午海战
    •   ( 32 条评论 )
    • 陈悦 /2024-12-20/ 中华书局
    • 一百三十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命运的重要转折点。中日海战几乎贯穿了战争的全过程,是战争爆发、转折和最终结局的突出标志,牵动着整个战局的走向,对于双方的胜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清廷为什么会战败?谁是责任人?教训是什么?这些问题引发了国人百数十年的反思,时至今日, 雪耻甲午 仍是国人挥之不去的情节。 本书以北洋海军的军事行动为主线,从丰岛海战、黄海海战、旅顺之战、威海卫沦陷、北洋舰队覆灭五个部分全景展示甲午海战的整个过程。书中利用中外稀见史料、水下考古成果和历史图片,配合严谨的历史叙事,还原战争场景细节,生动再现瞬息万变的战争态势、惊心动魄的海战场面和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本书还对中日双方海军战略战术问题予以精彩分析,并清晰呈现了晚清政府的制度弊病、内部派系斗争,以及参战

    • ¥74.3 ¥88 折扣:8.4折
    • 历史三调 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典藏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208 条评论 )
    • (美)柯文 /2015-07-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本书荣获1997年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东亚历史学奖,1997年新英格兰历史学会图书奖。书中以义和团为例向人们解说了认识历史的三条不同途径,即历史的三调:事件、经历和神话。该书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讲述义和团的历史,而在于探讨与历史撰述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义和团只是这项工作的‘配角’。”因此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历史的方法。

    • ¥55.6 ¥89 折扣:6.2折
    • 泰恩河上的黄龙旗
    •   ( 1058 条评论 )
    • 张黎源 /2020-09-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阿姆斯特朗公司位于英格兰北部的纽卡斯尔市的泰恩河畔,晚晴时期,它是世界著名的军舰制造商,也是清朝中国海军军舰重要的设计、制造厂家,这些战舰中包括了在甲午海战中不幸沉没的著名的 致远 号。 除了利用丰富的常见史料外,本书还大量发掘了保存于英国各机构的档案,以当年引进的各型号军舰为经,以清朝中国各级机构和官员的相关活动为纬,详细叙述了购自阿姆斯特朗公司的数十条军舰,从如何询价、设计、定型、制造到如何接引回国以及战舰的服役、战斗经过和*终结局的历史过程,对了解清朝中国海军建设及其在世界上的位置、清朝军事现代化思路和实践、清朝官僚体制的运行状况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书配发的包括各种型号舰船设计图、剖面图在内的三百余幅精美插图和历史照片,极为珍贵。

    • ¥66 ¥88 折扣:7.5折
    • 春风吹动耐寒枝:民国风云人物追寻记
    •   ( 11 条评论 )
    • 张功臣 /2025-02-25/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清末民初这段历史,尽显吾国社会文化变迁特有的激烈性、多面性,及惊人的自我调节能力,加之恰逢改天换地的新时代,又被注入了革命这个复杂而微妙的主题,就变得难以准确把握,面对纷纭繁复的人与事,更无从遽下结论。 在与本书这些人物神交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对其中每个人,都很难用一句话甚至一段话准确概括其政治属性及历史评价,必须讲述、解析他们的全部人生经历,才能做出足够符合逻辑的判断,得出接近历史真实的结论。 张功臣 围绕杨笃生、刘揆一、徐绍桢、程璧光、李准、唐在礼、张季鸾、林述庆、何海鸣等九个清末民国人物展开。在历史转型时期,他们中间有人以清廷官员身分选择革命,有的在革命和守旧之间摇摆不定,有人参与了北洋阵营,有人坚持反袁到底。张功臣通过对这九名中层人物的书写,率领读者重回

    • ¥52.9 ¥79 折扣:6.7折
    • 戊戌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
    •   ( 3017 条评论 )
    • 茅海建 著 /2021-04-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在现代政治中,理论决定政策,其关系可谓紧密。戊戌变法堪称近代史的转折事件之一,它的主要推动者康有为、梁启超有没有核心思想和成体系的理论?他们的思想资源从何而来?与改革的走向又有着怎样的关系?二十余年来,茅海建教授沉浸于戊戌变法,从点滴的档案释证做起,依次完成了厘清重要史事、鉴注核心史料、考察康梁以外*的改革派 张之洞陈宝箴集团的多项工作,进入到戊戌变法的 深水区 康梁的思想研究,通过文本与史事互证、 由梁渡康 等方式,确认了在变法前形成的 大同三世说 的内涵及持该学说的康有为在政治上的权变、康有为派上层路线与下层路线并举的基本策略、康梁变法思想形似西学而主体仍为中学的本色,为戊戌变法史再添稳固的基石。

    • ¥73.5 ¥98 折扣:7.5折
    • 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   ( 95 条评论 )
    • 李书纬 /2024-03-01/ 中央编译出版社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势力入侵的不断深入,清廷迫于形势,被动反应,在穷途末路之下,学习西方,开展图新变革。爱新觉罗 奕訢会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在整个运动中,走出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洋务先锋人物,作品展示了在弱肉强食的变局之下,洋务派为维护国家权益与挽救民族危亡进行的自强抗争,以及为此饱受的苦痛与无奈。《晚清洋务运动始末》第一次全景展现了晚清洋务派在寻求国家自强运动中所体现出来的艰难抗争,反思晚清洋务运动的成与败、得与失,解读洋务派的时代际遇,评价他们的功过是非,借此深化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认识。

    • ¥53.5 ¥79.8 折扣:6.7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