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臆造南洋:马来半岛的神鬼人兽》以丰富的叙事和细节展现了华人在南洋的生活轨迹和文化认同,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跨域视角来审视这一地区的文化脉络和民族精神。 书中不仅涉及华人从移居南洋到开拓家园的过程,还捕捉了中华与本土历史的夹缝中神话的余烬,通过书写人鬼神兽的故事,超越了现实与历史的界限。同时探讨了 南洋 这个地理名词背后的多重含义,以及它在历史演变中的意义变迁。 东南亚 这一名称虽然摆脱了殖民色彩,但仍然无法避免地被二战后形成的政治国界所局限。书中强调了多元族群、文化与信仰是国家宝藏,同时也是分歧的根源。
在每一场冲突中,历史都位于核心位置。对历史做出真实和公正的理解会为和平提供可能性。相反,歪曲或操纵历史只会播撒灾难。以色列历史学家伊兰 帕佩从十个关键问题入手,对以色列的国家起源和犹太人的身份认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以过人的勇气和扎实的考据向大众讲述真实的以色列,以及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故事。本书意在带领读者穿透历史的迷雾,清晰看见以色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未来的和平寻找可能的方向。
本书为日本战后传奇思想家鹤见俊辅为日本最重要的中国文学研究者、日本战后思想的奠基人之一竹内好所作传记。 出生于1910年的竹内好与日本国家主义的成型与崩溃共生,他的思想也反映着日本近现代的历史进程。作为一本考察思想脉络的传记,本书并未事无巨细地复原竹内好的生平细节,也并未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安排叙事,而是从竹内好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品入手,考察其思想形成及变化的过程,呈现竹内好个人的思考路径与日本近现代思潮之间的互动。书写竹内好的过程,是鹤见俊辅书写日本为何陷入战争以及如何在战争结束后面对历史的过程。他以充满魄力的选材,勾画一个复杂人物的思想锚点,又以鸟瞰历史的广阔视野,呈现了日本精神史的深层症结。
在二战后的法国,现代化进程和经济的爆炸增长摧毁了农村原本的经济结构和环境,农村人口背井离乡,学者、政客纷纷断言 农村已死 农民已死 。 然而,本书指出,在同一时期,不仅农民都在积极地拥抱现代化,而且 农民生活和农村景观反而牢牢地攥住了法国人的想象力 , 法式乡村风格 甚至成为在全球范围内风靡至今的当代神话。面对人满为患的城市、不如人意的都市生活、让人异化的工作,人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农村,根据自己的需求,重新赋予农村生活象征性和物质性的价值,以寻求 现代化的解毒剂 。这反而让农村在现代世界中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农村社会并没有因为农民的消失而消亡。相反,人们不断地重塑农村和城市的关系,这赋予了法国农村全新的活力,甚至为法国的现代化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本书由布克哈特于1865 1885年间在巴塞尔大学为授课而作的笔记和手稿片段集合而成。作为19世纪杰出的文化史、艺术史家,布克哈特在书中从自身文化视野与价值立场出发,以笔记的形式对从古代到大革命时代的西方历史进行了极具个人风格和审美意味的呈现与描述。通过对19世纪贯穿整个政治领域的公理 平等主义的大众民主,不受约束的资本主义及其消费主义、物质主义,福利国家 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布克哈特挑战乃至颠覆了由启蒙主义和理性主义主导的线性历史进步观,主张从希腊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及其人文主义传统中寻找应对现代西方文化危机的精神力量。
从地中海-亚细亚到伊朗高原的广袤地域,是世界最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本书将带领读者探索的历史,从早期的灌溉农耕文明到城市国家的建立,从赫梯古王国的军事领袖到埃及尼罗河流域的文明缔造者,从腓尼基人的航海探险到伊朗人的迁徙,从古巴比伦之囚到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 民族和国家的兴衰,领土争夺与政治斗争,多元宗教和文化的交汇与碰撞,共同在这片横跨地中海-亚细亚到伊朗高原的广袤地域中,勾勒出一幅纷繁、丰饶而深刻的历史画卷。书中还引入大量考古资料,力图为读者呈现古代这一广袤地域的真实面貌。
获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提名 软精装,既精美又轻便 内文可全部摊开 封面UV、起凸工艺 从古罗马到文艺复兴的一千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欧洲中世纪的本质是什么? 它与我们自己的世界又有什么联系? 坎托认为,20世纪以前的历史学误解了中世纪。 20世纪以前的史料发现和学问进展还不足以让当时的人们接近中世纪的历史真 相,对中世纪世界的相对简单性过于自信又让他们做出了武断的评价。 因此,中世纪研究是20世纪开创的伟业。 你将读到: 典雅、优美的语言 那是1925年海德堡一个温暖的夏天。海德堡是德国中部内卡河畔的一个梦幻般的大学城。紧靠17世纪城堡的围墙有一个咖啡馆,被遮蔽在与城堡一样古老的大树的浓荫下,高高地坐落在内卡河上游,其下方就是大学城。两位少年老成的中世纪史学家坐在这里喝着摩泽尔葡萄酒,一位是珀
长期以来,我们在理解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时候,总是带有一种浪漫的唯意志论色彩。我们想象,当西方世界突破了中世纪的思想牢笼,在制度和理念上得到了解放,西方文明就开始崛起。文艺复兴、思想启蒙对于西方近代史的重要意义诚然不可否认,但是这并不是历史的全部,也不是西方文明崛起的根本答案。西方文明在近代的崛起,首先是他们有组织的军事暴力对其他文明和民族的背信弃义、残暴狡诈、血腥杀戮、黑暗恐怖。通过几百年的统治、掠夺与屠戮,占据了世界上最广阔的土地、巨大的资源和财富、最好的贸易港口和数以亿兆的人力,才得以拥有了如今对整个世界的巨大的影响。本书并不讲述西方国家 思想解放 追求进步 的 光明 历程,本书着重讲述西方近代列强(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美国)对殖民地人民巧取豪夺的血
这是一本想了解科学史的人不能不读的难得佳作。我们可以通过作者通俗而不失生动的叙事,认识那个天才成群结队的时代,认识科学与现代世界的关联,认识人类世界的科学史。这是历史上首度透过科学社群的集体力量寻找描述宇宙的简洁的数学形式。作者认为,他们努力的成果,永远改变了人看待自己和自身地位的方式。本书结合历史和科学,描绘一幅引人入胜的科学家群像,他们所揭示的答案在今日仍旧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关键。
面对蒙古帝国的战争威胁,日本竟以不答复、不来往、不允许使节进京的高冷姿态回应。震怒之下,忽必烈两次发兵远征东瀛,却遭遇海上风暴,大败而归。日本将此风暴称为 神风 ,这如何影响了日本人的世界想象和自我认识? 尽管两国遥相对峙,海上贸易热度竟超过唐宋时期。作为压舱物抵达日本的铜钱,为何让官民趋之若鹜?不畏风险、渡海求学的禅僧,归国后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与此同时,权力扩张的镰仓幕府,在战后加剧的国内危机中一步步走向崩溃。继起的室町幕府与天皇明争暗斗,权势地位渐趋逆转。日本进入动乱频仍的南北朝,李氏王朝崛起于朝鲜半岛,元亡明兴实施海禁,东亚国际秩序又将何去何从? 以海洋视角重新审视元日关系,环环相扣的历史联系一一浮现。
1991年底的苏联解体无疑是20世纪人类历史记录重大的事件之一。作者根据新近解密的老布什总统图书馆的绝密档案,包括总统顾问的备忘录和老布什与世界各国领导人的大量电话记录,重新解读了那段纷繁复杂的历史。本书挑战了关于冷战结束的传统观念,揭示了布什政府试图结束冷战、保全苏联作为其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伙伴的复杂游戏。作者重点着眼于事件中心的四个人物——乔治·布什、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鲍里斯·叶利钦、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聚焦苏联最后五个月间发生的故事,正是这五个月改变了苏联的命运和世界的格局。本书作者会多国语言,能够查阅英语、俄语、波兰语、乌克兰语和白俄罗斯语的文献,这让他能够多角度地呈现一个关于苏联解体的全新的、戏剧性的故事。本书荣获2014年吉尔伯奖(TheLionelGelberPrize)和2015年普希金俄语图书奖(Push
本书是一部铁路工业和技术科普读物,主要是通过近年新披露的档案材料,从 技术史 的角度介绍了苏联铁路体系、铁路工业和防御体系。铁路凝结了苏联上千家企业、无数技术人员的辛勤劳动,是国之重器。在建设和升级铁路体系的过程中,苏联各工业部企业组成了绝无仅有的最强组合。这一组合密切配合,有条不紊地建立了高质量新体系,解决了当时很多工艺上、新材料上和元件基础上的难题。本书基于主要设计局、研究所、工厂和军事单位的资料和项目参与者的记叙,展现的仅是这一发展历程中的小小篇章。本书多数章节已在国内正式刊物发表。 苏联这个曾经的超级大国已解体30余年,众多科技成果也随之被束之高阁。当今人翻阅故纸堆时,往往惊叹于其如此多的划时代发明,例如本书的主角PT-23УТТХ 勇士 铁路导弹综合系统 这个非凡产物结合了两项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