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世界曾经通过三次外交事件考验日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然而,日本最终都没能选择正确的道路。 本书是日本东京大学历史学教授加藤阳子 战争三部曲 的最后一部,以外交交涉为切入点,围绕日本历史上的三次选择,即如何处理 九一八 事变、是否加入德意日三国同盟、对美关系是战还是和?详述日本最终 滑向 第二次世界大战旋涡的来龙去脉。作者基于严谨的历史研究和广泛的档案资料,深入分析日本的政治、外交和媒体环境,剖析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外交决策失误,揭示了日本在近代史上多次选择战争的道路,尤其是在二战期间选择与美国对抗并最终走向失败的深层原因。
以色列是一个小国,但建国以来一直吸引着世界的注意,既受到许多人青睐,也常常成为抨击的对象。 为什么国际社会如此关注以色列这样一个小国? 为什么以色列人在众多关键问题上存在如此严重的分歧? 为什么以色列会做出这些决策?它的未来将会怎样? 戈迪斯带我们重温以色列历史中的一个个里程碑式事件,向我们介绍一位位凭借满腔热血和强大灵魂在关键时刻改变国家命运的关键人物。他既向我们展示了以色列是如何成为一个文化、经济和军事强国的,也指出了这个国家犯下的错误,追溯了其在国际上长期受到孤立的根源。戈迪斯清晰而权*地证明,以色列*主要的目的和*重大的成就是实现犹太民族在现代的重生。本书探究的正是这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
阿拉伯世界的历史是一个关于殖民、战争和抵抗的血腥的故事,也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多样、动人的故事。在这部开创性的雅俗共赏的著作中,屡获殊荣的牛津大学历史学家尤金 罗根广泛利用五个世纪的阿拉伯资料,将阿拉伯人的经历放在其关键的历史背景之中,从阿拉伯人自己的视角加以客观呈现。这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涵盖了从北非到阿拉伯半岛的整个阿拉伯世界,探索了近现代阿拉伯历史的方方面面。从16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征服开始,到欧洲帝国主义时代、冷战时期的超级大国竞争,再到现在的美国霸权时代,罗根生动描绘了五百年来阿拉伯人身份的演变过程和争取国家主权、实现民族复兴的曲折历程,探究了当今阿拉伯世界诸多困境的历史成因,充满权威睿智的学术洞见。 在世界不少地方,阿拉伯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性格常被严重误解。对于任何想
伊朗(波斯)是世界上重要的文明之一,也是全球为数不多仍保持着自身文明独特性的国家。时至今日,作为具有广泛区域影响力的伊斯兰大国,伊朗以其丰富的能源储备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即便如此, 伊朗看起来却一直与西方世界格格不入。为什么伊朗政府公然表示不愿适应西方意识形态?伊朗何时、何故转为什叶派国家?哪些因素诱发了1 979 年的伊斯兰革命?伊朗的核 计划 真是为了 拥有核武器 吗 ? 哈梅内伊是否是 独裁者? 究竟是谁在掌管这个国家? 一系列与伊朗相关的疑问呼之欲出。要解答这些疑问,必须深入了解伊朗历史。 本书通过问答的方式,逐一解释了与伊朗密切相关的那些重要问题的历史根源与演变过程。叙述时间从公元前4000年纵贯至21世纪初期,提取关键事件与节点,剖析影响与后果。本书一改通常从西方和外交视角落笔的历史写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是一部研究朝鲜战争的全面又精彩的综合性著作。美国著名政治作家约瑟夫 古尔登充分利用1970年代末开始解密的有关朝战的官方档案,收集到美国政府重要决策所依赖的原始情报数据,此后四年间采访众多当事者和知情人,经过精准梳理和敏锐把握,完成了这部内幕之作。而这批 五角大楼朝战文件 资料已经被小布什政府重新加密,这使得本书所揭示的真相更为难得可贵。 本书循着战争决策和实施的主线,从党派政治、国际关系、军事战略、战役以至战术等角度,详尽地描述和分析了朝鲜战争的起因、背景、发展和结局,全景式地再现了美国政方和军方决策和作战的真实进程。 书中更有很多美国*决策当局的内幕情节,着力刻画了诸多军政要员的独特性情和手段,如杜鲁门的固执轻率、艾奇逊的聪明傲慢、麦克阿瑟的
现代阿富汗的历史就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戏剧,充满了荒唐、惊悚和悲伤。两个多世纪以来,几乎每隔40年,就会有一个大国强行阻断阿富汗的发展,破坏其取得的进步。待强权退出,阿富汗历史才能重新开始。 这是一个被自己的恶魔破坏的国家,这是一个被反复争夺和统治的国家。塔米姆 安萨利通过阿富汗人的视角来解读祖国的历史,他驳斥了 帝国坟场 的论断,讲述了长期以来外部世界从未完全了解的阿富汗内部斗争,剖析了现代入侵者屡战屡败的致命原因。在这里,外国的干涉和入侵不是主旋律,它们只是扰乱了阿富汗的发展,阿富汗人有自己的故事,这是与所有入侵完全不同的:高高在上的私权力、根深蒂固的部落文化、走火入魔的激进思想、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 塔米姆 安萨利带领我们走进一个 真实的阿富汗 ,为我们了解阿富汗这个长期处于国际话
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 中国 和 东亚 是晚近才形成的概念,前者在清代逐渐定型,后者则在近130年来才为人熟知。我们身处其中,并自以为熟悉的东亚世界,其实充满了神话与偏见,有待重新发现和认识。 本书书写的就是16世纪以来东亚变迁、动荡、碰撞、发展、互相塑造的历史。从1592的万历朝鲜之战开启东亚现代进程,到当下的东亚转向,学者宋念申在全/球史的视野中,深入历史过程,重述被偏见遮蔽的故事,揭开夹在黑白之间的真实,描绘了一幅名为 东亚 的历史脉络图,讲述五百年来,在今天被称为 东亚 的这片区域,历史是如何展开的。
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直到二战战败,日本人缘何一次次走向战争? 上至世界*的优秀人才,下至日本的平民百姓,为何认定 唯有战争才是出路 ? 东京大学历史学教授加藤阳子通过层层推进的多维分析,深入浅出地探究了当时日本为政者和国民如何看待世界局势、为何每一次都*终选择了战争。在这本被称为 日本近代史研究*前沿 的著作中,她回答了历史是如何推进的、战争是如何发生的等一系列问题,帮助读者从更多元的视角理解日本近代史上几次改变国运的战争。 加藤阳子向读者呈现的是一个世界交互相连的动态画面,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日本的 内部决策 ,从而在一个更高的维度重新审视日本过去的位置。她很少简单地提出结论,而是不断地指引通往结论之门的方向,读者必能从中感受到历史学的趣味和吸引力。
内容简介: 《臆造南洋:马来半岛的神鬼人兽》以丰富的叙事和细节展现了华人在南洋的生活轨迹和文化认同,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跨域视角来审视这一地区的文化脉络和民族精神。 书中不仅涉及华人从移居南洋到开拓家园的过程,还捕捉了中华与本土历史的夹缝中神话的余烬,通过书写人鬼神兽的故事,超越了现实与历史的界限。同时探讨了 南洋 这个地理名词背后的多重含义,以及它在历史演变中的意义变迁。 东南亚 这一名称虽然摆脱了殖民色彩,但仍然无法避免地被二战后形成的政治国界所局限。书中强调了多元族群、文化与信仰是国家宝藏,同时也是分歧的根源。
本书讲述了新加坡从14 15世纪迄今的历史。作者追寻抵达新加坡的移民、海盗、商人与征服者的脚步,描述这个拥抱多元民族与来自四面八方的货物、资金与观念的小岛,如何扬长避短,发挥海洋优势,缔造世界发展领域的奇迹。正是不拘泥于成规的高度务实主义,使得新加坡从一个肮脏不堪、充满骚动与对抗的弹丸之地变成效率和富裕的代名词。
本书是葛兆光学术随笔,共分为六部分,部分旨在为传统祛魅,对新世纪以来,国人趋之若鹜的国学热做历史角度的分析。语言轻松幽默,言说的背后又带有对当代文化的关切。是可读性与内容扎实兼备的六篇历史小品文。第二和三部分,是葛兆光多年来,治学研究的当行本色。从周边看中国,何以中国,这些当下读书界耳熟能详的命题,正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人如何与世界相处的一种自我定位。这里面的八篇文章,正是在这个支点上展开,有对中国典籍,特别是地图的新认识,也有多包括朝鲜、泰国(暹罗)、缅甸的新知。读来引人入胜。第四部分,名之曰游学,是作者连续三年在美国普林斯顿交流的侧写,它展现的是历史学人更为感性的一面,历史学家看历史学家,是抛去故纸堆后的英雄相见欢。第五部分,可谓之曰治学,与部分也有一定的呼应。在多
韩国是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而到90年代末已经跻身发达国家之列。这30余年间的经济飞速发展,被称为 汉江奇迹 。韩国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希望又是挑战;既然韩国成功了,那么其他国家没有理由不能。 然而,究竟是什么缔造了汉江奇迹?许多人认为,韩国政府主导的经济战略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工业化的关键原因。但本书在考察韩国历史上的汇率政策、贸易政策和工业政策后,指向了另一个在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却被忽略的因素 世界市场。
孟加拉湾曾经是全球化历史的核心,数个世纪以来,这里一直是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海上高速公路,后来又成为欧洲帝国的战场,这一切都是季风和人类迁徙的结果。19世纪,在资本力量和蒸汽动力的推动下,帝国重塑了海湾的面貌,以寻求咖啡、大米和橡胶等商品。数以百万计的印度移民或被债务束缚,或被干旱刺激,满怀希望地横渡海湾讨生活。新加坡、槟榔屿等蓬勃发展的港口城市,成为那个时代*多元的社会。然而,到20世纪30年代,经济、政治和环境压力开始侵蚀海湾数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互联格局。今天,不断上升的海平面使孟加拉湾的海岸更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其地理位置也使其成为各国竞争亚洲未来的中心。 《横渡孟加拉湾》是一个关于经济整合和移民迁徙的大型故事,也是一部文化接触和融合的历史。苏尼尔阿姆瑞斯首次将该区域放在
本书是一部经典的中东地区通史,介绍了这一动荡千年的地区从伊斯兰教起源到当今社会的历史。自出版问世以来,广受赞扬,不断重印,本书更新至第八版,修订了一些内容,覆盖了中东新近发生的事件。本书写作风格清晰、视野宽广、讨论不偏不倚,聚焦伊斯兰机构和文化的演变、西方对中东地区的影响、中东各国的现代化努力、海湾战争、围绕巴勒斯坦问题的争议,以及伊拉克和伊朗 9 11 后在中东地区的作用等。
本书是作者为密歇根大学本科生开设的 印度文明通史 课程讲义,简要概述了世界古老文明之一的印度次大陆文明的发展历程。 印度次大陆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孕育出了领受河流滋养的大河文明,其独特的地缘强有力地塑造着次大陆文明。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和摩亨佐-达罗遗址,一直到现代的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南亚民族国家,世世代代的印度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灿烂的文化。 这里也是古代国际贸易的十字路口。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环绕着印度次大陆,见证着多元文明的交流和融合。早在公元1世纪,来自地中海和阿拉伯海的希腊商人已经学会利用季风的周期性,勇敢地驶向印度及更远的地方;同时,中国人也建造了可以航行于海洋进行国际贸易的巨大帆船。奢侈品海洋贸易快速发展起来,连接了罗马、希腊化中东、印度
从无人机到卫星,从导弹防御系统到网络战,以色列在将新技术应用于现代战场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独霸中东:以色列的军事强国密码》为我们展示了这个仅有800多万人口的小国是如何长期身处战争环境而不断适应战争形式的变化,并成为21世纪的新型强国的。当然,以色列的 强 并不在体量,而在创新和效率上。 作为21世纪探索战争模式的先锋,面对不断变化的战场,以色列研发出许多新型武器,并通过改装手段保持原有武器的有效性、延续性和致命性。虽然世界各国都在应对同样的挑战,但许多国家纷纷学习以色列的经验,尤其是在武器制造方面。可以说,以色列已成为全世界的武器研发实验室。 以色列是如何做到这些的?这些研发成果在军事上和地缘政治上会产生哪些影响?这正是雅科夫 卡茨和阿米尔 鲍伯特在书中讨论的重点。作者做了大量调查研
本书是2021年已经结项的2019 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 朝鲜半岛通史 古代卷的改写本,全书共分8章:第一章为朝鲜半岛原始社会与史前时代;第二章为进入人类文明时代的朝鲜半岛,阐述箕子朝鲜与卫氏朝鲜的建立与变迁;第三章为列国体制下的朝鲜半岛;第四章是统一新罗时期;第五、六章为王氏高丽时代;第七、八章为李氏朝鲜时期。第一、二章,立足于对考古学与古文献的考证,对半岛原始社会和上古朝鲜王国与其周边诸小邑的历史均有作较详尽精辟的论述;其余各章对半岛上的诸国、诸王朝与东亚各古代政权的关系也有深入探讨。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历史观,从全球史和地区史的视角,较系统地论述了朝鲜半岛古代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与特点,是迄今为止我国出版的唯一系统阐述朝鲜半岛古代历史的专著。
15世纪中期,随着金帐汗国的分裂,莫斯科公国崛起而成区域大国。 15世纪末,一度统一中亚和西亚地区的帖木儿王朝分崩离析,广袤的中亚草原再无强权。 两个世纪以后,俄国人来了!哥萨克的战马在乌拉尔河畔驻足,他们建造起城堡和边墙,利用中亚草原各部落之间的嫌隙逐步扩张。 俄国如何在18 19世纪征服从奥伦堡至塔什干的广袤疆域?如何在地广人稀的草原地区建立统治,与英国争夺亚欧大陆腹地?本书以大量史料深入剖析俄国经略中亚草原的历史进程,关注近代俄国如何以政教制度塑造中亚草原的统治秩序,以及草原游牧社会在俄国统治之下的变迁与转型。 俄国征服草原的历史也是中亚国家的近代史。这是一个漫长、热烈而忧伤的故事。本书将帮助读者理解中亚国家与俄罗斯的复杂关系,思考当前建设 中国 中亚命运共同体 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从韩国到东亚》收录了宫嶋博史进入2000年后执笔的部分论文。各篇论文都是作者作为日本的韩国史研究者,在思考该如何应对当今人类所面临的时代性课题时的产物。本书共分4部分,第一部分收录的是与东亚 小农社会论 相关的论文,第二部分着重论述东亚视域下的朝鲜王朝,第三部分主要讨论的是如何理解近代作为小农社会的东亚与欧洲的相遇过程,第四部分是作者对于今后韩国研究乃至东亚研究的方向性问题的一些相关思考。 无论是作者在书中提出的 小农社会论 ,还是 东亚儒家式近代 ,都是作者试图克服当前东亚历史研究中潜存的欧洲中心主义影响,跳出西方话语框架,从真正意义上的内在视角来理解东亚历史的尝试。本书深入浅出,思考深刻,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学术著作。
55天、70个城市、百多处文化遗址,20000 多公里,这是 历史文化行者 郭建龙的一场印度5000 年文明历史的狂野之旅。 55 天的旅程,涵盖了印度全境。 在这儿,郭建龙遇到了无数旅游者和印度人: 工程师、教授,也有士兵、民工、流浪汉,与他们一起睡过车站.吃过饭,说笑过、开心过、打闹过,在城市、农村、风景之间穿梭。 他一边重温印度伟大的历史文化,一边切实体会着印度的当下,在历史与现实间反复穿越,从印度历代王朝的兴盛与更替到纷繁多彩的各种宗教在印度的生发入手,以政治、经济、历史等多个视角去展现印度 5000 年的历史与现实,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印度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