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神来了,也要狂买便宜货!便宜货,让中层和下层也能享受 美好生活 。但,这样一个普通人也能、也会买买买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它又如何影响了身处其中的个体和社会? 这本书探索了便宜货如何征服美国人。自18世纪以来,各种便宜货便逐渐渗入美国人的生活。在全球工业生产与贸易体系的驱动下,各种家居神器、赠品、礼品、收藏品、新奇玩意儿源源不断地涌现,以各种真实或虚假的承诺,强势改变了美国人的消费习惯、大众心理乃至民族特性。 这不单是一部关于美国廉价商品的历史,也是一个关于欲望、消费主义与全球化的故事。
香蕉共和国 、经济殖民、拉丁美洲、人类学、环境史、外交、消费主义 《香蕉的报复》揭示了平平无奇的 香蕉 是如何推动洪都拉斯的环境变迁,并引起美国的消费增长。19世纪70年代起,随着香蕉生产的扩大,美国的跨国公司在洪都拉斯逐渐建立起垄断地位,需要更多的土地,当地人因此被驱逐出他们祖先的家园。不止于此,洪都拉斯人的劳动逐渐被商品化,他们被迫成为出口经济的奴隶。 索鲁里将洪都拉斯的环境恶化和单一经济归咎于现代国际资本主义的影响。当时,跨国公司将种植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旨在充分剥削、赚取利润。在洪都拉斯香蕉产业中,美国跨国公司(如联合果品公司)这类组织严密、财力雄厚的企业扮演着决定性角色。 国际垄断资本的势力在政治和自然环境方面,对洪都拉斯实行着全面控制。跨国资本控制了当地铁路,改变了景观
1945年7月,范内瓦 布什向杜鲁门总统提交了《科学:无尽的前沿》 这一报告被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科技政策的奠基之作, 科学是政府理应关心的问题,政府对研究的支持,乃是发展公共福利之必需 成为所谓的 战后共识 。 然而,这一报告或许掩盖了更复杂的现实和更曲折的发展道路。 战后共识 的形成糅合了相互竞争或对立的愿景,经历了无数的妥协、试错甚至彻头彻尾的矛盾。从1921年到1953年,影响领域相对局限的科技政策却搅动了美国当时的政治环境和重大事件。 这场漫长的讨论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而画上句号,真正的 战后共识 诞生了:大笔国防资金的投入消弭了政策分歧,麦卡锡主义大行其道,让政治和经济思想界变得沉寂。
长期以来,欧洲把海上勘探作为帝国扩张的有力工具。自 15 世纪起,航海探险越来越多。除了获取权力和财富,这类航海还提升了国家声望。 早在美国内战前,美国白人就非常渴望在欧洲获得 声望 或 品格 。殖民时代以来,他们就感到这里文化贫瘠,尤其在艺术、文学、科学和时尚方面不及欧洲。尽管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建立了现代民族国家,但美国白人在传统的欧洲大国面前仍感到自卑。许多美国人相信,进行像欧洲一样的探索将为美国在国际上赢得梦寐以求的尊重。 美国从独立后到内战前进行了 17 次海外探险,其动机与欧洲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书从其背后的动因入手,讲述了在知识、商业、文化、宗教、奴隶制扩展和外交驱动下的 7 次典型探险,也阐释了这些行为在美国国内和国际上造成的影响,以及为何国家性的海外探险在内战后几乎销声匿
20世纪后半叶以来,水门事件、伊朗门事件、反恐战争等一系列危机事件为总统扩权提供了借口,致使美国原本三权分立的政体逐渐失衡。总统以民意的名义掏空了立法和司法分支权力的同时,又动用 家臣 律师为他的夺权行为做合法性辩护。在这种危机政府和民调政府论调的双重加持下,美国总统走上了极端与集权的政治道路,民主政治要求的慎思明辨不但成为一句空话,更让民粹总统、集权总统成为一种可能。 白宫风云,府院相争,总统扩权,共和衰落。在本书中,阿克曼从制度运行的视角,通过对美国宪制中一系列看似孤立的事件进行梳理和分析,成功预言了21世纪的美国宪制危机,并试图在亡羊补牢前提出一系列可能降低前路风险的改革。
当生活无以为继的时候,他们继承了人们数百年来的传统,继续抗争下去 就像反抗英国暴政的清教徒一样,就像俄克拉荷马州风沙弥漫时,移居美国的苏格兰和爱尔兰人一样,就像没有东西可以充饥时,奋起反抗的爱尔兰人一样,就像纳粹肆虐时,不甘屈服的欧洲犹太人一样,就像在俄国、意大利失去土地,远赴重洋寻求更好生活的人一样。这些故事的共同点是,故事中的人物都面临走投无路的困境,虽然一万个不情愿,但他们仍希望到新世界开创更好的生活。他们和历史上那些前赴后继追求自由的勇士并没有什么两样。 所以,他们离开了南方。 20世纪的黑人大迁徙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它对非洲裔美国人和美国的意义不亚于南北战争中林肯解放黑奴,这次大迁徙重新塑造了美国的历史,不仅改变了北方,也改变了南方。它迫使南方人重新寻找自己的灵
本书主要研究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兴起以来, 中产阶级 概念的出现、发展及其流变,以及中产阶级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如何一步步向新中产阶级、职业中产阶级转变?中产阶级不断发展和分化,随之而来的阶层变化对美国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产生了何种影响?du特的中产阶级文化在兴起与扩散过程中,美国公民身份认同如何悄然形成? 本书作者分别从农民、白领、劳工、妇女等四个方面入手,以大量历史数据兼各种例证,既有对美国中产阶级形成过程的描述总结,也有对其中转变原因的论述剖析,同时也对随之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分析点评,并以四分之一篇幅探讨了中产阶级女性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深度剖析美国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成败与得失,可谓quan面且深入。 作为一部学术专著,立证严谨、观点全面,同时文字平实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100%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基本信息 书 名 理想国译丛033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 者 (乌拉圭)爱德华多 加莱亚诺(Eduardo Galeano)著 出版时间 20181101 I S B N 9787305209970 定价 79 开 本 16开 185*260 装 帧 精装 版 次 1 字 数 291 (千字) 页 数 358 读者范围 大众 内容简介 拉丁美洲,这片富饶辽阔的土地,曾孕育出璀璨文明,为何如今却成为一个贫穷而动荡的大陆,沦为附庸? 1971年,受 依附理论 激发,乌拉圭记者、作家兼诗人爱德华多
不发达并非发达的一个阶段,它是发达的后果。 1971年,《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问世,成为拉丁美洲 60年代 集体记忆的沉淀。 在加莱亚诺写下巨著的年代,这片大陆的大部分地区都由残暴的亲美军事政权所掌控。21世纪之初, 粉红浪潮 席卷拉美大地,为了消除贫困和极端不平等, 加速增长 成为共识。在这个资源日益减少的时代,在这个资源无比丰富的大陆,出口原材料并由此获取外汇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快途径。 然而,历史面临着重演的危险。全球资本主义力量对拉丁美洲造成的破坏,不仅发生在经济领域,也发生在对人类灵魂的践踏上 传统的 和谐生存 理念正消失殆尽。政治势力交替,拉丁美洲的命运为何依然如故?被切开的血管怎样才能愈合?
1545年,在玻利维亚高地一座荒凉的红色山峰上,一位印第安预言家发现了富银矿砂。西班牙人继而在此找到了一条富矿脉,缔造了波托西作为 帝王之城 的传奇。波托西是一个由土著工人、女性商贩、非洲奴隶等普通居民,以及与他们一道居住的精英商人、精炼厂厂主、富有寡妇和皇室官员共同构筑的世界,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富有活力、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波托西:改变世界的白银城市》讲述了这一传奇矿业城市的兴衰。在波托西从16世纪闪耀兴起直至19世纪黯然衰落的历史进程中,学者克里斯 莱恩阐述了白银对于全球经济变革的推动作用,并通过对发展中超限度与破坏性行为的生动描绘,揭露出人类在矿尘飞扬背后残酷无情的诸多过往。
本书详细解读了1841年到1850年间美国从法属路易斯安纳往西到太平洋流域的领土扩张历史,指明了为西进运动带来推动力的真正力量,以及这些力量是如何运作的,也论及对西进所涉及的文化现象、社会结构的变化、移民的心理状态、少数族裔的状况、妇女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有哪些因素推动了西进运动?美国扩张领土的方向有哪些?缅因州的边界争端问题*终是如何调整的?得克萨斯宣布独立,成立得克萨斯共和国,*终是如何一步步被美国兼并的?美国和英国是如何通过一系列谈判*终解决俄勒冈问题的?美国与墨西哥之间的外交关系破裂的原因是什么?*终又是如何发动了战争,解决领土控制权问题的?1840年、1844年和184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期间都发生了哪些影响美国历史的事件?威尔莫特但书的真正起源是什么?约翰 泰勒和辉格党关系破裂,真正的责任是什么
拉丁美洲,这片富饶辽阔的土地,曾孕育出璀璨文明,为何如今却成为一个贫穷而动荡的大陆,沦为附庸? 1971年,受 依附理论 激发,乌拉圭记者、作家兼诗人爱德华多 加莱亚诺出版了这部震撼世界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试图解剖拉美的病体,探讨大陆的前途。他用难以辩驳的丰富资料,以澎湃有力的悲情笔法,铺陈出这片大陆自哥伦布开启航海新纪元之后的崎岖命运,写下一页页拉美受难史:金银、可可、棉花、橡胶、咖啡、水果、石油、铁、镍、锰、铜、锡 这些 血管 贯穿了整个拉美大陆,延伸到开阔的尽头,在那里它们流入欧洲和美国的宝库。曾经的殖民主义野蛮掠夺这片土地;而自由贸易、经济援助、合资企业、国际组织等现代文明体制同样以不文明的手段参与古老的掠夺战。拉丁美洲是一个血管被切开的地区,是拉丁美洲不发达的历史构成了
苏伊士运河战争是六十多年前,一场发生在中东地区、牵动全球的特殊的重要战争。其之所以特殊,是因为这场战争中没有真正的胜利者,作为主要参战方的英、法、埃三国或损失了声誉,或丧失了殖民地位,或者伤亡惨重。这次战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局势以及西方世界和阿拉伯世界对立局面形成的诱因之一,也标志着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成为真正主宰中东乃至全世界的力量。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景式还原了这场战争的全貌,并有大量生动的历史细节描写。
1911年3月25日,纽约,格林尼治村三角女装厂。因为一场大火,146名工人失去了生命,他们当中大部分是年轻的移民女工。 在制衣业蓬勃兴起的时代, 衫群大王 布兰克和哈里斯成了资本赢家,而 血汗工厂 的另一方,则是罢工队伍中的年轻工人们。女工正在成长为新时代的女性。然而,看似偶然的一场大火改变了一切。几分钟的时间里火势蔓延,消防队员无法救出被困在工厂里面的人,只因为梯子不够高。于是街上的人们惊恐地看着火海中的工人纷纷跳楼。而火灾发生后,各方政治势力风起云涌,进步人士四处奔波, 法庭魔术师 马克斯 斯德沃巧舌如簧却使两位资本赢家成功脱罪 真相逐渐模糊,改革依旧艰难。 在这本娓娓道来的生动小书中,美国记者德莱尔通过挖掘大量珍贵史料,精彩还原了三角工厂火灾这一历史事件现场及其背后的时代真相 工人罢工、女权
19世纪末,探险家们着迷于全世界专享一块尚未标记在地图上的神秘区域——北极。1879年7月8日,美国探险船“珍妮特号”从旧金山起航,带着疑问和好奇,开始了迈向未知世界的探险。 《冰雪王国(美国军舰珍妮特号的极地远征)》生动讲述了19世纪后期著名的“珍妮特”号极地远征的惊险故事。作者汉普顿?塞兹有幸获得当事人留下的私人书信、航海日志,尽可能地还原了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展现了每位探险成员的个性及心境。另外,通过书中描述的媒体对独家新闻的争夺与渲染、隐藏在探险背后的帝国主义扩张、日益突破进步的科学发现与科技发展,本书为我们描绘出19世纪末迷人而充满惊奇的图景。
从1492年哥伦布首航到1620年朝圣者登陆之间的128年中,北美大陆到底发生了什么?在访问被美国人视为 一切的开端 的普利茅斯岩时,托尼 霍维茨意识到他对这段历史并无头绪 大多数美国人亦如此。因此,他试图穿越这片大陆,重新发掘欧洲人*次来到这里追寻黄金、荣耀、皈依与青春的狂热时代。 霍维茨在史诗般的跋涉中,追溯了这些勇敢而疯狂的探险者们的故事 《险路漫漫》是学术研究与现代冒险的生动结合,它将被遗忘的美洲历史的初章带入人们的视野
启蒙运动是一场政治文化运动,旨在 改革旧制度的意识形态结构,这场运动 了 18 世纪的欧洲思想界。卢梭、伏尔泰、康德这些思想家们高举理性的旗帜,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各种新式理念层出不穷,直至世纪末“人权宣言”将这些观念推至 。 本书仔细梳理了启蒙运动发展的历史线索和这一时期灿若星辰的思想家和学派的理论逻辑,观照它们是如何塑造了现代世界的。这种对现代性的塑造,贯穿于整个18世纪欧洲史的多个维度——“开明专制”的政治理念的践行,现代 外交的形成,科学、文学和艺术团体的发展,还有诸如服饰统一、时间管理、官僚政治等当今 社会的一些基本因素的形成。 另外,本书讲解了这一时期欧洲的扩张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太平洋沿岸地区。美国独立战争、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改革、奴隶贸易以及海地革命
《写给大家的美国简史》是一部关于美国历史经纬的书。叙述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北美大陆上的风云变幻。详细描述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和发展。对历史事件、西方文明、科技发明、美国的政治生活等都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巴拿马运河一直被视为美国在20世纪的辉煌成就:凭借在政治、经济和技术上的现代性,美国征服并改造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成为西方“ 文明”治理的“落后地区”的标杆项目。然而这一文明与技术的成果 像是修辞上的胜利:在“西方文明论”盛行的年代,美国为了确立占领巴拿马运河的合法性,成功地将拉美这个民主政治先驱之地描绘成不开化的野蛮大陆,抹去巴拿马文化和政治上的现代性,将这个 富饶的商贸王国塑造成贫穷落后的蛮荒之地,将殖民、破坏和侵占美化成“文明”的救赎。 历史学家玛丽萨?拉索根据大量未经披露的原始档案资料和私人回忆,还原了一个被美国商业和政治野心抹去的世界,描述了运河区真实的日常生活图景,并记录了美国在管理上的诸多失败之后,如何强制迁移城镇和居民,改换运河区景观,将破碎、失败与背井离乡的 望留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基本信息 书 名 美利坚的民族 一部北美地区文化史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 者 (美)科林·伍达德著 出版时间 20210901 I S B N 9787520178853 定价 79 开 本 32开 130*185 装 帧 精装 版 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