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生活、工作了六十年,这里相当于我的第二个家。但与此同时,我始终是一个中国人,是一个东方人。因此,我具备内外双重的视角:能以美国公民的视角从内部深度观察美国社会,又能以东方人的 他者 角度去看美国 这就是我要写这本书的理由。 许倬云 《美国小史》的作者许倬云先生在美学习工作和生活了六十余年,他将其东西方历史研究的学术背景与在美国社会的亲身经历结合起来,以极为精简的文字,介绍了美国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治、军事等方面近三百年的历史。 附录为有关中美关系史的回顾、许先生就中国经济建设发出的建言,以及一份推荐书目,许先生选取的十二本书,能够帮助读者建立一个宏观的框架,从历史来理解中国和世界的现实。 许先生深厚的历史学养,令这本 小史 具有明确的大众面向,可读性强、通篇精彩。
这本书讲述的,是 美国何以成为美国 的故事。 故事该从哪里讲起呢?或许,可以从1492年哥伦布踏上美洲大陆讲起,全.球化的齿轮自此开始转动,世界的东半边和西半边不再彼此隔绝。也可以从五月花号载着一群 朝圣者 登陆讲起,这片陌生的土地被称为 新英格兰 ,于是 旧欧洲 在 新大陆 开枝散叶,西方文明翻开了新篇。 可是,等等,这些都只是一小群白人的故事。那些在哥伦布抵达之前就世代居住于此的美洲原住民会讲述另一个故事,关于侵略和瘟疫、驱逐和鲨戮。那些从遥远非洲被贩运而来的黑人也有自己的故事要讲,关于劫掠和奴役、压迫和反抗。开国元勋约翰 亚当斯的妻子阿比盖尔会告诉你,她的丈夫虽然在那份 人人生而平等 的宣言上签了字,私下里却声称女性因 柔弱 而不适于承担投票或是 管理国政 这样的大事。 故事从来都不止一种讲法。 合
1776年美国建国,1863年林肯作为第16任总统发表葛底斯堡演说,这八十七年来的若干政治斗争和关于宪法的论辩,以及不同的政治人物在不同时期做出的不同努力,是本书的主要讨论对象。作者在历史的纵深中梳理制度形成的来龙去脉,实事求是地展示各种力量在历史重大关头的选择,并且不忽视历史行程中的偶然和复杂,组织起对美利坚的创制的讨论。 这是一部充分体现中国学者主体性、以中国的学术话语认真研究美国的专著,在基本立场上,作者摒弃了曾经影响过中国学术界的美国制宪的 民主奇迹 说,同时,通过历史路径来反思美国法治道路,有助于驱除我们曾经为美国模式编织的光环。
拉丁美洲,这片富饶辽阔的土地,曾孕育出璀璨文明,为何如今却成为一个贫穷而动荡的大陆,沦为附庸? 1971年,受 依附理论 激发,乌拉圭记者、作家兼诗人爱德华多 加莱亚诺出版了这部震撼世界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试图解剖拉美的病体,探讨大陆的前途。他用难以辩驳的丰富资料,以澎湃有力的悲情笔法,铺陈出这片大陆自哥伦布开启航海新纪元之后的崎岖命运,写下一页页拉美受难史:金银、可可、棉花、橡胶、咖啡、水果、石油、铁、镍、锰、铜、锡 这些 血管 贯穿了整个拉美大陆,延伸到开阔的尽头,在那里它们流入欧洲和美国的宝库。曾经的殖民主义野蛮掠夺这片土地;而自由贸易、经济援助、合资企业、国际组织等现代文明体制同样以不文明的手段参与古老的掠夺战。拉丁美洲是一个血管被切开的地区,是拉丁美洲不发达的历史构成
美国崛起为超级大国,是20 世纪一个重要的全球性事件。它在危机与挑战的应对中蒸蒸日上,在平等与发展的平衡中渐进改良,又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强势扩张。 面对自由竞争与政府干预、个人权利与社会责任、对内民主与对外霸权,以及特有的种族与移民问题,美国应如何解决,在数字经济和全球化的时代又将何去何从 本书从美国所继承的丰富精神资源和19世纪给美国留下的问题与危机谈起,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影响美国的各种思潮,深入探讨美国的发展模式及其得失利弊,客观讲述美国百余年间走过的独特道路及其内在动因。
《美国历史十五讲(第二版)》从社会历史学的角度,讲述了美利坚文明的历史起源、资本主义在这块新大陆土地上发生、发展、逐步强大,以及伴随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的成长历程。 《美国历史十五讲(第二版)》2007年出版以来,已经累计印刷5次。这次作者经编辑要求,对全书重新做了修订,增加了一些内容,希望更便于读者理解美国历史。
1890年的美国,正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红利吃尽、产能过剩、老牌列强林立、国内利益集团垄断 然而,这也正是美国崛起关键十年的开始。但与以往任何国家都不同,美国走上了一种新型帝国之路:它不直接掠夺海外领土,而是以强大的生产和贸易能力控制世界。用一句话归纳,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有边界的,作为帝国则是无边界的;这种帝国发展的逻辑不是通常理解的国家逻辑,而是无孔不入的资本逻辑。 全书以1890 1900年的美国为论述对象,从这一案例中提取出 超大国家的崛起与扩张 背后的原因,力图揭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深层互动关系。
这是一部 4000 多年的中华文明的演变史。 4000 多年前,中华大地上出现了星星点点的史前文化,一路走过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到唐宋元明清,也走过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女真蒙古,走到大一统的清朝。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古人们是如何突破语言、宗教、习俗的隔阂,互相理解,互相学习,*终塑造了中国的呢? 草的世界 与 禾的世界 是指哪里?又有何不同?为什么多个朝代的和亲献贡策略会时不时地失效呢,游牧民族是怎么考虑的?为什么匈奴龙庭不停迁移?鲜卑人创立的北魏为何执意迁都洛阳?安禄山造反是草原各势力博弈的结果?金朝皇帝还会被大臣打板子,谁才是谁的主子?华夏的 任督二脉 是大运河打通的吗? 本书从多个角度观察对中国历史走向影响巨大的华夏文明与草原文明之间数千年的碰撞、互动、融合过程,尤
本书为 地图说史 丛书第一批四种书目之一,本次请作者改版修订后推出第二版。本书以一幅地图配大约千字文的形式,将历史与地理结合,以直观的形式,图文并茂地讲述了美国自建国以来的历史。 内容简介: 《地图上的美国史》(第二版)以八十多幅原创绘制地图加简短说明文字的形式,文图对应地讲述了美国自建国前后至今两百余年的历史。美洲印第安人的兴衰荣辱、新美国与老英国的恩恩怨怨、西进运动的功过与反思、美国经济的盎然起飞、扩张主义与孤立主义的反复博弈、从大繁荣到大危机的跌宕历程、 两极 阵营与 一超 时代的纷纷扰扰 美国历史上种种风云际会,将在地图和文字的交融中,得到最直观、最简明的呈现,便于随时快速查阅,简明扼要理解。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文字和地图进行了修订。
本书从2014年9月发生的震惊全球的43名学生被集体屠杀事件切入,揭开了一个世纪时间里形成的墨西哥毒品帝国的一角,尤其是2006年以来美墨两国共同打击墨西哥毒品犯罪的真相。墨西哥有着种植毒品的理想条件,又毗邻全球毒品消费大国美国,毒贩售出毒品,买回武器,不仅彼此暴力对抗,还收买司法人员、警察甚至军队,从而造成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再加上当地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北美自贸协定》的签订,墨西哥已深度卷入毒品经济。作者想揭示毒品战争为什么越来越贻害无穷,毒品政策到底错在哪里。
《什么是拉美史》考察了拉美史这一既充满生机活力又面临重重危机的研究领域在北美、拉美和欧洲的发展。作者马歇尔 C. 埃金在简要讨论了 拉丁美洲 概念的内涵和历史后,勾勒了20世纪60年代前拉美史的发展历程,然后重点介绍了刚刚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发生的社会史转向和文化转向,概述了有关奴隶制、原住民、种族、环境、科学、医学和性别等主题的创新研究,以及塑造拉丁美洲与拉美研究的关键社会、文化和政治力量,最后讨论了边疆、大西洋世界和跨国史等新概念的出现对拉美史领域的影响。
从文艺复兴之初,历史学家们就开始着手研究罗马尼亚人的命运,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扮演的角色、他们的特性及语言。最近一个世纪以来,有关罗马尼亚人的前世今生、他们在欧洲以及世界上的地位等方面的专业且正统的历史论述,更是频频见诸历史教科书和不同渠道的大众媒体。 尽管如此,但从一方面来说,这些内容并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因为历史学作为一门研究学科一向很难界定,它总摇摆于科学与艺术之间,在史学与神话传说中周旋,或是真实事件的记录,或是有感而发的随笔,亦真亦幻。另一方面,在探究罗马尼亚民族历史的过程中,总会介入一些超越科学的观点,尤其是那些追逐内部政治利益、同时希望以此来贬低周围竞争对手的内容,甚至有一部分知识分子试图借助观点来蛊惑懵懂的青少年。 本书尝试在世界范畴内诠释罗马尼亚人的民族和语言
这不是一本书,这是一个时代。 自 1974 年问世以来,《光荣与梦想》一直为无数人念念不忘。这部伟大的作品巧妙地浓缩了美国从 1932-1972 年的 40 年丰富历史。著名通俗历史作家威廉曼彻斯特以数任美国总统的执政与竞选为明线,从让胡佛颜面尽失的“胡佛村”“胡佛车”等、罗斯福史无前例的四次当选,一路说尽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直至让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同时不动声色地细致描画美国 1932-1972 年的 40 年社会发展历程,内容涵盖“补偿金大军”风潮、经济大萧条、人权运动、麦卡锡主义、种族隔离制度、两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研发、空间竞赛到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曼彻斯特将美国这 40 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艺术、科学、时尚、音乐、娱乐,甚至生活热点、妇女的服装潮流、口头语的变化、性观念的
《19世纪美国的政治遗产》以埃里克·方纳教授访问北京大学期间所做系列讲座为基础,内容涵盖早期美国政治中的奴隶制、黑白废奴主义者对奴隶制的反抗、林肯与美国奴隶制的终结,重建时代的政治潮流,以及美国人围绕自我认同进行的长期辩论等重要问题,勾勒出一部波澜壮阔的19世纪美国的历史,堪为其60年学术生涯丰硕成果的浓缩。附录所收方纳教授对自身学术生涯的回顾,以及他为北大图书馆捐赠个人藏书的有趣故事均为首次发布,不仅体现了其作为一名史学大师的技艺与风范,更表现出其作为一名具有责任感的专业学者的治学操守与追求。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政治学需要借鉴和吸收国外比较政治学的理论和方法。美国的比较政治学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发轫,至今已历百年有余。中国对美国比较政治学知识的引进以过去50年的成果为基础,对于美国比较政治学早期和中期的发展状态了解十分有限。本书通过构建经典高引论文的数据库,采用创新性的面-线-点研究法,对美国比较政治学的百年学术发展历程进行系统的 全景式 研究,从而为发展中国的比较政治学提供借鉴。本书重点分析美国比较政治学在议题、方法、范式三个方面的百年演化;并对部分美国比较政治学的代表性理论和代表性学者进行客观审慎的学术评析;最后为打破西方对比较政治学理论话语权的垄断进行讨论和展望。
美国革命是一次奇怪的革命。它没有直接的压迫原因,其爆发的缘由是复杂却又理性的。为什么英国当时的执政者不能保住自己的国家?为什么各殖民地终会选择独立?《帝国的失败》描写了美国独立战争前英美双方的政治斟酌,指出美国独立战争其实是英帝国的一次内战,而内战的结果是英帝国的分裂。《帝国的失败》通过对北美殖民地的治理结构、大英帝国在七年战争之后的帝国改革运动所造成的危机的分析,全方位向读者展示了美国革命的独特性。
两万多年前,当今的墨西哥还是荒无人烟,河水向西汇入大西洋,向东流进墨西哥湾中间的地方一直有族群生息,他们是玛雅人、奥尔梅克人、托尔特克人和米斯特克人。其中有一群自称为墨西卡的人,自14世纪创造了美索亚美利加文化,他们是阿兹特克人。他们在其控制的墨西哥中部建立了阿兹特克帝国。他们和罗马人波斯人一样没有控制大片的土地,而是让不同族的人向他们称臣纳贡。这样的统治直到1519年西班牙人开始入侵而结束。这本书图文并茂地讲述了这个短命而富有意义的美洲帝国从起源到发展到灭亡的过程。
从洛杉矶一路南下至巴塔哥尼亚,美国著名剧作家史蒂夫 海利以独特视角和幽默笔触记录了途中见闻。从中我们得以一瞥至今留有阿兹特克文明烙印的墨西哥、聚集着大量冲浪者的萨尔瓦多、喜悦与危险交织的哥伦比亚、隐藏在丛林深处神秘的亚马孙、 与世隔绝 的加拉帕戈斯以及粗旷却浪漫的智利和巴塔哥尼亚,等等。玛雅古城、马丘比丘、热带雨林、巴拿马运河、奥斯汀乐园、智利三明治、波帕扬的复活节之夜、普普萨饼 历史与现实交织,轻松却不乏深度,有关中美、南美洲的种种琐碎日常与宏大叙事在此一并奉上。
曾经存在于安第斯山脉的印卡帝国(一译印加帝国),是一个生存时间短但是对美洲的文明发展起了一定作用的帝国。它始于1200年,结束于1530年代西班牙人统治的初期。因为印卡人没有自己的文字和数字,所以没有他们自己记录下的确切的史料。但是从后来的考古工作者和历史研究人员发现的印卡遗迹,尤其是印卡的建筑以及印卡的宗教遗留足以看到印卡帝国的文明价值。本书介绍,印卡人自认是太阳之子,过着城邦制的生活,神庙和会所的建筑有规模见精细。他们也没有货币,但是有税赋,所有贸易和税赋都是物物交易。全书叙述脉络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是了解印卡帝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的入门读物。
我在美国生活、工作了六十年,这里相当于我的第二个家。但与此同时,我始终是一个中国人,是一个东方人。因此,我具备内外双重的视角:能以美国公民的视角从内部深度观察美国社会,又能以东方人的“他者”角度去看美国——这就是我要写这本书的理由。 ——许倬云 《美国小史》的作者许倬云先生在美学习工作和生活了六十余年,他将其东西方历史研究的学术背景与在美国社会的亲身经历结合起来,以极为精简的文字,介绍了美国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治、军事等方面近三百年的历史。 附录为有关中美关系史的回顾、许先生就中国经济建设发出的建言,以及一份 书目,许先生选取的十二本书,能够帮助读者建立一个宏观的框架,从历史来理解中国和世界的现实。 许先生深厚的历史学养,令这本“小史”具有明确的大众面向,可读性强、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