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首次从理论上探求了日本民族主义的文化根源;首次系统地运用“民众统合”的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从根源上探求了日本近代军国主义形成的历史过程;从民族主义的角度,在首次论述日本近世与近代之间在政治上的内在关联,即与中国的对抗及天皇的树立是两个时代之间的重要纽带。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本书聚焦从1941年4月至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的八个月,而非事件本身,从日本视角审视了整个计划的决策过程,集中关注其中的历史细节。本书具有很高的历史资料价值,文笔精炼生动,为二战研究提供了宝贵参照。 作者发掘了大量罕见的日文手材料,提出了多年来一直被众多历史学家忽略的重要问题,例如:为什么军人、文官、外交官以及天皇将他们的国家和人民带上危险的道路?为什么他们做出了从一开始就错误的决定?与公认观点不同的是,本书认为,日本领导人其实认识到发动这场战争将带来毁灭与自我毁灭的后果,甚至在发动袭击前的几个月里,日本领导人原本可以避免这一对决。但一方面,日本对中国旷日持久的战争对日本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面临资源短缺的经济困境;另一方面,日本不断扩大其在太平洋
凯利.E.克拉格通过查阅美国国家档案馆以及“失落的营”成员的口述,完成了这部历史著作。作者着重研究了来自得克萨斯第131野战炮兵团第2营的战士们在成为日军战俘后的悲惨遭遇。这个群体从参军、作战、被俘、经地狱航船到樟宜战俘营、被迫修建缅泰死亡铁路,直到最终获得解放,无一不得到充分的描述。来自得克萨斯的这些战俘们,要与饥饿、疾病作斗争,要与日本看守加诸在他们身上的不平等作斗争,要与日本看守对他们的漠不关心作斗争,要与日本看守随时随地的残酷虐待和肆意杀戮作斗争。他们有一部分长眠在战俘营中以及缅泰死亡铁路的工地上,但他们以相互扶持、相互鼓励、相互照顾、永不放弃的精神与行动,创造了84%的存活率。他们——无论是死难者还是幸存者,都是当之无愧的勇士。
严唐代鉴真和尚于天宝年间东渡日本,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唐大和上东征传》即记述了他备尝艰辛东渡日本的事迹。原作者为公元8世纪中叶日本文学家。《日本考》系统地记述了日本的历史、地理、物产、器用、风俗、语言、文学、娱乐等各方面的情况,是明代有关日本的比较全面和详尽的著述。校注者对书中的名物和词语都作了合理的解释。《唐大和上东征传》成书于公元七七九年,当时抄写流传,就有各种不同的本子,出入不少。现存最早的观智院甲本就有不少错误。比较后出的《羣书类从》本是错论较少的本子。现有作者以《羣书类从》为底本,校以观智院本和戒坛院本等本,力图校出一个较好的本子。除有确切根据外,不妄自改动。对校改的字,在注释中加以说明;增添的字用方括号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