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从德川幕府在伏见城受天皇委任统治到2000年日本的新年庆典,横跨四百年的历史。分为 传统时代的日本 革命年代的日本 新世纪的日本 战争中的日本 当代日本 五个部分。 从政治局势的变革到商人阶层的崛起、从无产阶级的工人运动到性别观念和家庭婚姻习俗的转变、从殖民与战争到被占领和民主化 全书以 大事件 与 小故事 相结合的叙事,以翔实的史料、数据和图表为基础,用客观中立的治史态度,全景式白描的写作手法,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以多维度、群像式的历史叙述,展现了日本社会现代化转型期的挫折与奋进、失败与崛起。
日本是一个特别的国家,文化内核超稳定而外表却极易变化,让世人捉摸不定。理解了日本历史的独特性与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才能理解日本对东亚、乃至世界历史走向的影响。 本书从四个维度为读者呈现了一部立体而丰富的日本历史。部分从日本人独特的性观念切入,分析日本历史和文化的独特性;第二部分按时间顺序,简述从绳纹时代到明治维新的历史,重点是分析日本为什么进行大化改新,以及大化改新何以失败,对比日本历史轨迹与中国的相似之处;第三部分分析日本人的世界观念以及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第四部分则总结日本国民性的成因及特点。 本书以多元视角与理解路径,解答关于日本的困惑,也为认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提供一个参照物。
《日清战争》是入选 十三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甲午劫难记忆译丛 之一种。本书是日军旧参谋本部编写出版的《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战史》(共8卷)的节译版,主要从日本官方的立场出发较为详细地叙述了甲午战争的全过程。该书的部分观点有违历史事实,且有美化日本侵略战争的地方,但整体而言史料比较详实,有助于我们了解日军在战争过程中的战略部署、部队的编成体制、作战方案的制定、陆海军的协同等情况,进一步加深对甲午战争的认识。
《忠诚与反叛 日本转型期的精神史状况》是日本思想史家丸山真男生前亲自编纂的后一部著作。 从初计划到终出版历时8年,丸山精心选取了从思想史角度切入分析日本近世近代转型期的6篇论文和2篇有关方法论的文章。早的一篇问世于1949年,晚的一篇发表于1977年,执笔时间横跨近30年。书中收录的论文都是独立的,但所涉的历史时期和关心的问题是一致的:从幕末到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期,面对日本被迫卷入国际社会、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的状况,日本的各种认识主体在思想上是如何认识、如何应对的。 这是一部兼具战后知识分子精神气质,又充分展现学术研究者缜密分析能力的著作。用为本书写解说的川崎修的话说,是 丸山真男特色的著作 。
《战后日本经济史》 日本如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废墟中迅速实现了经济复兴?是什么力量推动日本经济走上了高速发展之路?曾经喧嚣一时的 泡沫经济 到底是如何产生,又终究归于破灭?将近30年的沉寂之后,日本的未来,路在何方? 在日本举国上下都沉浸在辉煌盛世的狂热气氛中时,野口悠纪雄率先对 房地产泡沫 提出了公开警告。如今,当日本逐渐被世界经济的大潮抛在身后,而 安倍经济学 却收效甚微之际,野口悠纪雄又通过本书,将多年思索和追问的答案公之于众。 野口悠纪雄在书中追忆,其人生的*初影像始于1945年东京大空袭中的恐怖经历,他这一代人亲历和参与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他们曾为高速发展的无限风光而豪情满怀,也曾因经济失速后的衰落萧条而五味杂陈。他们中有很多人因时代的变幻而饱受命运的捉弄,或者被无情
本书为三浦展继《下流社会》《第四消费时代》后又一力作。日本 下流社会 将变成现实,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思考? 2007年,三浦展出版了《下流社会》一书。当时作者就发现,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该国的民生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两极分化倾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形成一个极广泛的 下流社会 阶层。用作者的话来讲,这个 下流 并非指社会底层,而是指 中产阶级 的居下游者。他们的物质生活已经足够温饱甚至 小康 ,但却在物质、精神等各方面失去了向上发展的动力,而甘于平庸。对人生缺乏热情,不喜欢与别人接触是下流人群的主要特征。作者在十几年连续的调查问卷中发现:在日本,不只 阶层下流 ,整个国家失去了向上发展的动力。本书的日文版书名为《大下流国家》,正是很贴切地形容出了这一残酷现实。
日本的近代历史充满了暴力色彩,明治维新、自由民权运动 这些事件与所谓的 暴力专家 ,即本书的核心人物 博徒、壮士、大陆浪人、院外团、极道、暴力团密切相关,但鲜为人知的是,他们实施的暴力的影响甚至会超越事件爆发的时刻,他们的暴力行径与政治相结合,成为近代日本政治生活中一个系统的、根深蒂固的元素。本书通过研究从明治时代到二战后的 暴力专家 ,详叙了他们的暴力行为被合法化的过程,揭示了日本独特的暴力文化如何形成,又如何深深嵌入政治的整体实践之中。
镰仓幕府末期,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 后醍醐天皇横空出世,决心夺回被幕府瓜分的政治权力。同时,各地武士掀起推翻镰仓幕府的浪潮,源氏武士的后裔 足利尊氏脱颖而出,成为武士阶层新的代表。随着尊氏就任征夷大将军、建立室町幕府,武士阶层与专制王权之间的矛盾再难避免。 本卷以《太平记》为线索,展现了南北朝时期两个朝廷、两位天皇并立的特殊局面,并重申了 物语 对现代人、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南北朝,日本历史中动乱和变革的时代。 书写者的笔墨紧紧扣住了历史演进的旋律,记录下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们,在历史中的奋力选择和追逐的足迹。 清华大学教授刘晓峰
嘉永六年(1853),美国人佩里率舰队驶入江户湾浦贺海面,德川幕府治下持续了两百余年的太平盛世就此终结。朝廷、幕府、诸藩围绕着开国与否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攘夷志士在京都掀起腥风血雨。然而,原本主张攘夷的萨摩、长州二藩,分别在萨英战争和下关战争中惨败于列强之后,意识到非学习西方不可,尊王攘夷运动转而变成了号召以武力推翻幕府的勤王倒幕运动。随着将军德川庆喜被宣布为朝敌、江户城无血开城,以及萨长联军在戊辰战争中获胜,德川幕府及其支持势力被逐一扫清,日本步入明治时代。本书以 非萨长史观 的视角,再现了幕末及明治初年跌宕起伏、动人心魄的历史,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不同于以往的明治维新画卷。
本书叙述了南蛮贸易时代(1542 1650年)日本与欧洲交往的历史,包括葡萄牙人从里斯本、果阿、马六甲到澳门与长崎的航线的开辟,双方贸易关系的建立,经由这些航线多方商品的流通,耶稣会士的东来及其贸易活动与传教事业;也包括日本方面的反应:多地大名前来皈化,派出少年使团 天正使团出使欧洲,幕府最初对贸易活动和传教事业的欲拒还迎,欧洲艺术、神哲学、文学、器物等在日本引发的各阶层的种种观感,以及相应的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上受到的影响;最后,由于德川幕府的闭关政策,导致的日欧交往的终结。然而,这段短暂、丰富和复杂的历史,仍然可以看作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接纳西方文化的最重要的和最广泛的预演。
日本近代中国学的形成,与晚清以来中日两国日益密切的文人交往和书籍交流息息相关,也受到了来自欧美的新制度和新观念的深刻影响。本书运用详实的一手史料,百余图片和文化交涉学的研究手法,坐实了清朝桐城派的文论是如何传入日本并引起关注,新文化运动的波澜是如何在日本激起不同反响,以及汉文直读的主张是如何在两国关系紧张时期被噤声的等重要事实;同时分析了因有识之士推崇邻邦文宗而在对方国家引发意外连锁反应的趣闻轶事,如钱泳如何从追慕故人荻生徂徕进而试图联络时人赖山阳和大盐平八郎,结果致使藤泽东畡转喜为忧的,内藤湖南率先表彰章学诚是如何使胡适感到羞愧并急起直追撰写同名年谱的,从而勾勒出一幅生动多彩的日本近代中国学形成的历史图景。
这是乱世的尾声,也是两百年和平盛世的先声。自应仁之乱以来,日本列岛上的战火已经燃烧了一百年,伴随着无数旧事物的毁灭,新事物诞生,社会发生转型,无数英雄崛起。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相继掌权,规定了这个时代的发展方向。 织田信长率先兴兵统一天下,建设都市、颁布重商政策,但壮志未酬而身先死;丰臣秀吉取而代之,建立关白政权,实行检地与土地改革,但仅为一代之主;乱世终结于德川家康之手,江户幕府成立,太平盛世到来。同时,民众结成团体反抗威权,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暗中左右着历史的走向。 本卷立足于一个世界格局日益动荡、不同文化圈交往频繁的时代,以国际视野解读三代霸主的行为逻辑,力图还原真实的人物性格,并剖析日本列岛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性。
为什么是日本?日本为什么是中国的另一个 自我 ? br 一条民族主义跟世界主义搏杀,*后融入世界主义的惊心动魄之路 br 在近代东亚世界史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坚忍不拔的面向文明的意志与热情。这种人类自身固有的秉赋和能量,让我们重新确认了东亚文明在迄今为止的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位置,以及它将在未来的世界文明进程的角色。 本书焦点不在于重述人们熟知的近代日本史重大事件,如明治维新、日俄战争、参加*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而是在于分析这些大事背后的精神机制,同时揭示这种精神机制与东亚史、世界史的关联。
1839年,一个名叫常野的日本女人逃离家乡,从乡下徒步前往首都江户。这一年她35岁,离了三次婚,她的家人急着再把她嫁出去,无论对象是谁。 在江户,日子比在乡下要苦得多,常野只能住在三叠大小(约5平方米)的房间里,甚至没有一件可供换洗的外套。作为外乡人,她的生活脆弱如浮萍,火灾、饥荒、幕府改革 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可能毁掉她来之不易的新生活。 家乡的每一个人都希望常野认输回家,可是她没有。
《菊与刀:日本文化模式》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以日本皇室家徽 菊 和象征武士身份的 刀 作为一组对比鲜明的矛盾意象,从他者的角度对日本文化中看似矛盾的方方面面进行了阐释和解说。它从日本人森严的等级制度讲起,分别从行为习惯、文化观念、道德世界、人情态度、自我训练和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日本人的民族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从中可以解读出日本民族历久形成的种种文化模式。这些充满矛盾的外部行为模式及内在文化价值体系,使我们逐渐窥见了严格的家族制度和等级制度下日本 耻感文化 的渊薮。
意识形态在日本近代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精英努力通过意识形态影响人们,现代历史学家从意识形态出发研究日本。本书作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细致的分析考察日本明治晚期的意识形态,并认为,制定和传达新的国家价值观的过程与通常所设想的不一致。通过让读者沉浸在明治时代后期的谈话和思想中,格鲁克教授重现了当时日本人所经历的意识形态话语的多样性,终对日本的政治和民族观念有了新的解释。
天正十年(1582)六月二日,在京都发生了一宗改变日本历史走向的事件 本能寺之变。即将结束乱世、统一日本的织田信长被其亲信明智光秀率兵突袭,寡不敌众,终在本能寺的烈焰中自杀,享年四十九岁。然而,在接下来的十日里,明智光秀陷入孤立无援、四面楚歌的境地,其后更是被赶来为主君报仇的同僚羽柴秀吉击溃,光秀据传在山科小栗栖村遇袭身亡。 命运的轮盘悄然转动。为信长成功报仇的秀吉辗转建立了丰臣政权,而本为织田盟友的德川家康也间接得到机会独立,为日后创建德川幕府设下伏笔。 时至今日,明智光秀发动政变的原因始终不明。是积怨已久的爆发,还是利欲野心的驱使?是为了匡扶正统、替天行道,还是有幕后黑手推波助澜、操纵时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书是*部华人学者探究这桩历史悬案的专著。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卷七):室町时代》全方位、多层次、宽视角地讲述了1336年到1573年日本历史。足利氏是如何顺应天时、乘势而起的?在南朝与北朝合并的过程中,足利氏起到了哪些作用?足利义满执政时期,室町幕府是如何进入全盛时期的?从足利义持到足利义教,室町幕府为什么开始陷入统治危机?应仁之乱是如何导致室町幕府衰落的?为什么日本会进入群雄割据的时代?本书将一一解答。
《日本史随笔》(修订版)以古代篇、近代篇、战后篇,揭开了鲜为人知的日本历史面纱,是一本富有新见解的日本史随笔。 书中论及日本的起源、众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及热门人物,诸如绳文时代与弥生时代的考古成果,日本泡沫经济的来龙去脉,日本方便面和卡拉OK的故事等,对日本各时期历史的发展脉络及其对当代的影响介绍得非常到位。 日本作为我们的近邻,我们必须面对它的历史、它的现状、它的未来,才能更好地了解它,而《日本史随笔》(修订版)恰好是不可或缺的读物之一。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卷八):安土桃山时代》是日本历史上可歌可泣、大放异彩的时代,是群雄逐鹿、走向统一的时代,是奠定日本向现代转型基础的时代。安土时代与桃山时代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前者有所失,后者有所得。安土时代是探索、试错的时代,桃山时代是纠错、成功的时代。安土时代的活动舞台集中在畿内、东海、东山、山阴、山阳,桃山时代的活动舞台扩展到日本全国,远及朝鲜、中国、南洋群岛。也就是说,安土时代具有地方性特征,桃山时代具有国际性特征。政权是如何自上而下由将军向管领,由管领向家宰,由家宰向其亲信转移的? 下克上 现象的出现与日本乱世的形成存在怎样的关系?社会失序是如何打破 流动藩篱 ,从而使英雄辈出的?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对日本从分裂走向统一、从衰落走向复兴起到了哪些作用?本书将详细解答。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卷九):德川幕府时代(上)》是研究德川幕府历史的重要文献,系统地讲述了德川家康、德川秀忠、德川家光、德川家纲四代将军执政时期的历史。既是德川幕府前期巩固统一的历史,也是进行制度设计、有序统治的历史。丰臣秀吉死后,日本政坛风云突变,德川家康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德川家康通过哪些方式获得大权,建立幕府统治的?德川家康、德川秀忠是如何奠定二百六十多年统治基础的?参勤交代和幕藩体制是如何确立的?德川幕府的财政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本书将一一解答。
《日本核殇七十年》是日本文化学者川村凑探讨日本经历原子弹爆炸到福岛核电站泄漏近70年间日本关于 核 的文化史。以日本战后到当代的 核 文化和由此产生的 核 精神史为中心,从有放射能的怪兽哥斯拉电影、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黑泽明的电影《活人的记录》、大友克洋的科幻动画《阿基拉》、文学作品《死之灰诗集》等与核有关的电影、动画和核爆文学入手,穿插现实生活中的反核运动事件、核能集团的黑暗手段以及各种核电站事故等内容,回顾和总结了在日本从核弹爆炸到核能利用历史过程中文化人、普通民众和政府的种种思想和行为。通过对这些在文化作品、社会思潮以及现实事件的认识变迁和行为变化,折射出日本人对于 核 既恐惧又崇拜的矛盾心理。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卷十一):幕末史》详细讲述了德川幕府末世的衰相,海外形势的发展和对日本的影响,德川幕府对外政策的变化和海防论,美国海军将领出使日本,俄国使节出使日本,缔结友好通商条约,德川幕府的觉醒,美国公使汤森 哈里斯到日本赴任,征夷大将军继嗣问题,朝廷和幕府的交涉,井伊直弼主政,安政大狱,樱田门外之变等重要内容,深刻展现了德川幕府末期内忧外患、社会动荡的历史。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卷十二):维新史》详细讲述了德川幕府改革失败,尊王攘夷在日本大兴,捣幕运动风起云涌,大名起兵,王政复古,幕府末代将军德川庆喜大政奉还,戊辰战争,明治天皇亲政等重大历史事件,深刻解读了日本统治阶层为了摆脱民族危机进行自上而下改良的内部驱动力量和外部干扰力量。
本书内容从德川幕府在伏见城受天皇委任统治到2000年日本的新年庆典,横跨四百年的历史。分为“传统时代的日本”“革命年代的日本”“新世纪的日本”“战争中的日本”“当代日本”五个部分。从政治局势的变革到商人阶层的崛起、从无产阶级的工人运动到性别观念和家庭婚姻习俗的转变、从殖民与战争到被占领和民主化……全书以“大事件”与“小故事”相结合的叙事,以翔实的史料、数据和图表为基础,用客观中立的治史态度,全景式白描的写作手法,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以多维度、群像式的历史叙述,展现了日本社会现代化转型期的挫折与奋进、失败与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