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史的研究可以限于生老病死的基本经验,也深具潜力发展出对国家、社会乃至宇宙的各种譬喻。李贞德主编的《性别身体与医疗》主要从性别化的身体观和医疗化两个角度,收录探讨性别、身体与医疗交互作用的9篇论文,其中虽涉及对性与美的欲望,但大多则专注于产育的母体。这或许更能反映传统社会,其中身体最重要的功能是生产与再生产,而非引诱或放纵;身体最常体验的挫折是吃不饱穿不暖,而非情欲受到压抑。但再现与经验,情欲与产育,在医疗论述中恐怕也难以二分。读者阅毕《性别身体与医疗》,或不难察觉,妇科医学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充斥着母体与欲望之体的斗争。
漳州月港是16世纪至17世纪我国东南地区海外交通贸易的中心,是这一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航线时间和空间链条不可或缺的一环。郑镛主编的这本《月港帆影--漳州海商发展简史》分为三编,分别是“宋元时期漳州的商业与社会”、“明代漳州海外贸易的兴盛”、“清代漳州商业与商人”,系统梳理了唐宋至明清漳州地区的商贸交通,尤其是海商的相关史料,有一定的文史价值。
《辽宋西夏金代通史》是根据享誉海内外的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和漆侠先生的提议,由漆侠先生与河北宋史研究中心组织编委会,制定编写大纲,并遵照中华大一统和各民族平等的理念编写的一部包括10—13世纪中国境内全部政权历史的大型断代通史。本通史共分为政治军事卷、典章制度卷、社会经济卷、教育科学文化卷、宗教风俗卷、周边民族与政权卷和文物考古史料卷,按照当时各政权成立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安排撰写内容,全面展现了10—13世纪中国波澜壮阔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历史,不失为一幅全景式的中华民族新断代通史画卷。《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精心写作,历时十年,内容精到,体例严整,全面、系统地吸取和总结了20世纪和21世纪初的该断代通史的研究成果,是一部继往开来的集大成式的巨著。本书为典章制度卷。
《当代中国史学家文库?文明的对话:中西关系史论》是“当代中国史学家文库”系列之一,书中包括了“新发现锡乐巴档案中的华德铁路公司合同”;“晚清的宝星制及锡乐巴档案中的宝星执照”;“从外交译员到汉学教授——德国汉学家福兰阁传”等内容。
《广西海上丝绸之路史(古近代)》是一部研究海丝路史的专著。它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梳理了广西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发展、中衰、繁荣的历史过程,论证了:广西北部湾是汉代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是中国西部连接东盟的重要通道,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我国经济版图新的增长极。《广西海上丝绸之路史(古近代)》旨在阐明诸种社会因素对海上丝绸之路的促进作用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反作用,探讨广西海上丝绸之路自身发展的规律和重要意义,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贸易发展和中外文化交往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中国最早出现的是麻、葛纺织,我国是麻的故乡,在元明两朝棉花栽培普遍推广以前,麻织品是平民百姓最主要的衣着材料。而棉纺织和棉花的人工栽培,首先是在我国华南、西南和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起来的。棉麻纺织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系统讲述了我国棉麻栽培和纺织的起源与发展,对历史上棉麻纺织生产状况,包括产地分布、产品结构、生产方式、生产工具、生产发展、工艺技术、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等做了详细的介绍,着重讲述了历代劳动人民在种植棉麻及纺织、织造、印染方面所做出的重大发明和革新成就,可以使读者详细了解我国棉麻种植及纺织历史的发展,是一部较好的适合大众阅读的知识性读物。
《中国酒史》一书由山东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全书43万字。作者王赛时为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酿酒历史研究,这部《中国酒史》整整写了20年,可谓是厚积薄发之作。《中国酒史》是中国有史以来部专门研究“酒”的史学专著。全书沿着历史发展规律来解读中国酒的起因与变化过程,上起史前遗迹,下及晚清,采用了大量的手历史资料来考证中国古代酒产品和酒生活,分时段、分朝代解读了中国酒历史的发展走向和文化要素。同时,对历史上出现的各种名酒进行了起源考证和定位、定质分析,从而把中国酒的历史风貌完整地展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