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 中国政治制度史 。
长期以来,近代灾荒史研究一直是近代史研究中的一项空白,因此,学者们从探求灾荒史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入手,说明研究近代灾荒史的重要性。李文海认为,研究中国近代灾荒史,应该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它一方面可以使我们更深入、更具体地去观察近代社会,从灾荒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相互关系中,揭示出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许多本质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对近代灾荒状况的总体了解中,得到有益于今天加强灾害对策研究的借鉴和启示。该书是*早对中国近代灾荒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专著,是李文海先生在编纂《中国近代灾荒纪年》一书后撰写的从理论层面考察中国近代灾荒史的著作。本书对中国近代史上历次大的自然灾害的发生、程度、影响范围、造成的危害以及清政府救灾措施和弊端做了具体充分的
《什么是性别史》是一部简明而通俗易懂的性别史指南。20世纪70年代后,性别史的边界和内容大大扩展,作者通过剖析该领域的经典案例和新研究,考察了性别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讨论了性别史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和路径,介绍了当前存在的冲突和争论。作者强调种族、阶级和族裔在性别对社会、文化和政治发挥影响时的重要作用,并关注性别研究如何帮助解释革命、战争和民族主义、工业化和劳动关系、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历史,向我们展示了性别作为一个透镜如何解构和重释历史知识,并为探索历史中那些从未被发掘的方面提供空间。
自有人类以来,人们的迁徙活动从未停止过,人类文明随着一次次地迁徙蔓延远播。无论战争、瘟疫、灾害造成的被动迁徙,还是趋利避害、寻找更适宜生存条件的主动性迁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孕育了坚韧的民族,也催生过伟大的国家。 《大迁徙》从先秦时代的移民开始切入调查,以西晋末年“衣冠南渡”、唐初“避地东吴”、宋代“一迁再迁”、近代移民史上的“渡海赴台”,以及三次著名大迁徙——“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等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将中华民族一路迁徙播迁的史实公诸于世,很好地解答了作为汉族分支的闽南人、客家人、广府人、东北人,及世界各地华人一直深究的“我从哪儿来”的问题。全景式地解读了中原人与闽南人、客家人、东北人,以及各地迁徙汉民的血缘关系和精神层面的联系,揭示中华民
城市化无疑是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在迈向现代化过程中*显著的发展表征。从发达国家成熟的网状城市到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的巨型都市,城市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动之中,所面临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城市史以一种回溯性和比较研究的视角,将城市的发展置于历史的维度以及更广阔的社会经济政治网络之中,为理解和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供经验性的参考。 《什么是城市史》是一部精炼且信息量丰富的城市史研究导论。书中不仅介绍了城市史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发展历程及其可资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文献资源,还从城市空间与身份、城市治理、城市与环境、城市文化与现代性、跨国城市史等多个不同层面对城市史领域那些重要的、极具启发性的研究成果做了深入细致的梳理。《什么是城市史》尤为强调比较研究和跨学科方法对研究和理解城市空间的重要意
中国古代地理学方面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美国著名地理学家詹姆斯在杜瑜编著的《地理学思想史》中也承认“古代中国对地理学的研究是很重视的”,中世纪“中国人的成就为重要”,并认为:“中国地理学的研究作为其广博学术传统的一部分,那时就有了长足进步,超过基督教欧洲所知道的任何东西。”的确,我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形成于先秦,成熟于秦汉,发展于唐宋,辉煌于明清。无论是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是对域外的地理认识,不管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一直处于*地位。即使在科学地理方面,早在北宋时,沈括就在地理学的很多领域探寻自然规律,已见科学地理学说的端倪。本书就对中国古代地理学所取得的这些辉煌成就——作了叙说。
人类*初是用什么书写的?中国纸是怎么取代西方羊皮纸的?炼丹怎么会炼出了火药?皇帝为什么被称为天子?牛郎织女是怎么跑到天上去的?天圆地方的学说是怎么形成的?哪些地方在历史上曾被当成华夏的中心? 本书从中国古代发明创造中*耀眼的 四大发明 讲起,围绕古代两大自然知识系统 天学和地学,讲述了中国古人在这两个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四大发明是如何传播并影响世界的,知晓中国古人怎样认识天地与万物。
新知文库系列,三联书店出版,度量衡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人们对此依赖有加,却又习以为常。 人类的身体是*个计量用具,自远古以来,不同国度的人们都曾经利用粮食粒和种子粒随机制作测量长度和重量的量具。本书深入探究了全球度量系统的发展历史,从中国古代的尺子和笛子讲到了西非的黄金砝码,从法国人发明的长度标准、英国人发明的英制单位讲到了公制计量的演进。作者描述了国王、革命家以及学者如何制定通用的度量标准,现代科学家对于精度的孜孜以求,这些对于支撑全球的科学、技术和商贸发展都意义重大。
官制是指国家机构的设置和官吏的任用、考核制度,它关系到一个政权的盛哀、一个社会的稳定及人民的生活是否安宁。春秋战国的 黄金台 ,汉代的察举,魏晋南北朝的 九品中正制 ,隋唐的三省六部、科举选官、节度使,两宋的文官当政,明代宰相的终结和大学士、厂卫的设置,清代的军机处在我国历史上都发生了重大作用。中国古代的官制体系有着它独特的发展轨迹和历史渊源,在合理与不合理中或调整、或完善、或发展、或消亡,逐步适应不同时代的需要。王俊编著的《中国古代官制》依时代为序,勾勒了中国古代国家的中央决策机构、行政机构、监察机构和军事机构、地方机构及其职任,以及官员的选任和管理,重点指出了各个时代官制的特点和变化。
宫殿是集中社会财富、智慧与技能而建造的*的建筑,是王权或皇权的象征,是当时社会的思想意识、文化艺术、生产水平和工程技术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当时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等级秩序。《宫殿建筑史话》这本书概括、通俗地讲解了中国宫殿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列举了历代典型宫殿实例,生动具体地显现了历*为辉煌的建筑成就。《宫殿建筑史话》由杨鸿勋编写。
我国的航海,历史悠久,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能“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奴隶社会时期,随着木板船的诞生,出现了大规模的海上运输和海上迁徙,中国航海事业开始形成,此后历经秦汉、隋唐、宋元三个大发展时期,至明初郑和下西洋,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到达了*。王杰、李宝民、王莉编写的《航海史话》以专题的形式,通过对中国的航海人物、事件、技术、法规以及管理机构、港口等多方面的描述,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中华航海文明从古代到近代的发展概况。殷人航渡美洲之谜究竟是怎么回事?徐福东渡日本的传说是否确凿?郑和下西洋究竟经过了哪些国家?读者从《航海史话》这本书中可以一一得到解答。
交通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对人类原始的行走方式、方法的升华、变革、提炼和集合,也可以说是对人类行走革命的深刻注解和高度概括。 自古迄今,人类创造和开发利用的交通工具,名目繁多。但从宏观角度看,则可归纳出水、陆、空三大类。《中国史话·交通与交流系列:交通工具史话》对中国古代交通工具历史的追述,由于受时间和篇幅的限制,主要侧重在载物乘人的水、陆两类交通工具上。
中国是蚕桑丝绸业的发祥地,是丝绸的祖国,古代中国被西方称为“丝国”。中华民族有许多重大发明创造,而植桑养蚕和缫丝织绸,是早和伟大的发明之一。丝绸彩缎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服饰材料,美化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充当了中国同周边邻邦和西方国家早期交往的“文明使者”。举世无双的“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大陆的中西交通大动脉,丝绸贸易对古代商业、交通和文化交流,乃至对古代中西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都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本书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从远古到近代中国蚕桑丝绸业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了古代植桑、养蚕、缫丝、织绸、练漂、印染生产的相关情况,包括生产关系、经营方式、产地分布、生产工艺与技术的发展变化,以及丝绸贸易和蚕桑丝织技术的发展变化、丝绸贸易和蚕桑丝织技术的对外传播等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本书的观点,我们先来欣赏一幅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名画。画家勒内 马格里特(ReneMagritte)1937年在自己的画室里创作出一幅古怪的烟斗肖像图:欧石楠根的材质,熏得发黑的烟锅,磨得发亮的斗柄和烟嘴,一支货真价实的烟斗跃然纸上。然而古怪之处在于,这只看起来活灵活现的烟斗漂浮在暗白色的背景之上,又显得那么不真实。没有任何参照物,也看不到它的 主人 ,孤零零的一只烟斗显得很突兀。画家甚至还在画布上用红笔写下一句话: 这不是一只烟斗 ,这就更加让人感到迷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