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1843(中国在此转身)》由卞君君编著 。 《上海滩1843(中国在此转身)》简介: 上海,在1843年之前,只是中国众多小县城中默默无名的一个。鸦片战争之后,它被发现了,西方人 用船坚炮利将它轰成了一座贯通东西的新兴之城。从此,上海成了西方文明进入中国的桥头堡、古老中华 民族面向世界的窗口。 然而,这座城市的崛起,是屈辱?是进步?1843年,传教士麦都思创立墨海书馆,现代印刷技术传入 中国,上海成为近代西学东渐的根据地;1845年,中国近代史上个租界——英租界出现在上海滩; 1847年,英国丽如银行进入上海租界,此后,上海逐步成为亚洲金融中心;1854年,小刀会起义,上海海 关为列强所窃,这成为外国控制中国关税机构之滥觞 ……1843年,上海开埠,曾经的滩头成了中国洋气 的摩登之都,东西文明在此交汇、激荡,而
《台湾史话》叙述了台湾地区自考古发现人类生活遗迹始,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止的历史发展过程。展现了自三国时期以来中国政府对于台湾的开发,台湾的政治建制、经济发展与贸易,大陆对台湾的移民拓垦,郑氏家族与刘铭传等对于台湾的经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割让台湾,日本的占领和殖民制度的建立以及对台湾人民的压迫与掠夺,台湾人民持续不断的反抗斗争,日本投降后台湾的光复,国民政府对台政策的得失,迁台人员与台湾土著的矛盾,等等。读后可以对台湾从史前到新中国建立前的开发、发展过程,台湾地区与大陆的关系有一个全面了解。在当今两岸交流频繁的情况下,对于普通读者及有关人员了解台湾历史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台湾史话》由程朝云编写。
本书讲述了:重庆,这座闻名遐迩的历史名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的华蓥山南麓,地当嘉陵江与长江的交汇口,是长江上游的水运枢纽。它西连三蜀,北通汉沔,南达滇黔,东接荆襄,不仅控川西、川东、川北、川南的冲途,而且扼云、贵、康、藏的门户,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西南的军事重镇。 近百年来重庆这座城市发生了太多的故事,清朝末年的被迫开放、“华西的上海”经济地位的形成、反洋教怒潮的风起云涌、刘湘统治下重庆经济的畸形发展、抗战时的陪都、抗战胜利后的重庆谈判、山城的终解放……这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都使得重庆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不容忽视的重要城市。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问题,是个真正雅俗共赏、妇孺皆知的话题。即使是在历史上,它也是个士绅和民众都非常关注,并且为之付出许多努力的问题。对于理解历史上文化之共享与互动,了解山西以至华北历史,这是个很好的切入点。更值得探讨的是,大槐树移民传说和广东的南雄珠玑巷移民传说、客家的石壁村移民传说等等传说,所反映的地方历史变迁的过程。这个问题牵扯到历史时期区域开发的问题、宗族的问题、信仰的问题、士绅的问题、族群的问题,特别是军事制度的问题。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或者比较准确地理解这类传说的产生和流布。这一步步深入的过程,也正体现了作者关于区域社会史或者历史人类学的方法论意义的思考和阐述。
《青海事宜节略(外二种)》收录了:一、《青海事宜节略》;二、《青海衙门纪略》;三、《湟中杂记》。《青海事宜节略》记述了自清雍正三年(1725年)设立青海办事大臣署到文孚任青海办事大臣期间,共85年,青海蒙古族、藏族、回族、撒拉族的重大历史事件,就事情的起因、变化发展过程以及如何解决和善后措施,逐件加以概括整理,实际上是一部清雍正、乾隆、嘉庆时期的青海民族史纲。《青海衙门纪略》记述了自青海衙门设置到乾隆四十一年的有关事务。《湟中杂记》用志的体裁记述了青海建置、山川、职官、兵防、寺院、民族、贡赋等方面的资料。对研究青海地方史志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
鸦片战争以前,武汉三镇,就已经发展繁荣的封建城镇,尤其是汉口,更是以其发达的商业成为四大名镇之一。鸦片战争以后,汉口开埠通商,在资本主义的冲击和洋务派“富国强兵”的建设下,武汉畸形繁荣。一方面,西方列强的殖民开拓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为了缩小东西方差距,武汉人民积极吸收西方先进文明,同时积极抵抗外国侵略。武昌首义,成为扭转了中国历史的起点;军阀祸鄂,革命洪流波涛汹涌。在国民政府的的白色恐怖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运动;面对日军的铁蹄践踏下,国共携手共同抗日;在反对美蒋统治的风暴中,国民党统治覆灭,武汉城获得新生。武汉百年来艰难曲折的发展轨迹,浓缩于《武汉史话》中。《武汉史话》由皮明庥和郑自来所著。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首先介绍了西北地理特性,对史前时代做一略说,并总结了前人和中外各国的相关考察工作,进而对宁夏、新疆、甘肃、青海等地的史前文化逐一论述,如彩陶文化、细石器文化、塞斯安铜器输入后之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期”、石灰住室等,对将来相关的研究工作做出展望,并规划出将来的工作途径。全书体现出作者严谨的治学思路和扎实的研究成果。
掌故浓缩了城市难忘的记忆,也映射出城市多姿多彩的历史影像。作为黄、渤海岸一颗璀璨的明珠,大连,既是一座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城市,又是有着特殊历史和个性的城市。它建市以来的110余年间,经历了世界近代*波澜壮阔的时期,许多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都与大连有关。阅读《大连掌故》,浏览这座城市的故事,你会了解它时尚靓丽的面孔后面,那些曾经的沧桑和苦难;你会知道一座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城市,它的勇气和力量来自哪里……《大连掌故》作者韩悦行是甘井子区营城子镇人。从青少年时期起,他就对地方史志有兴趣,并收集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他退休后,即从花甲之年到古稀之年的十余年间,才集中精力从事地方史志的收集研究工作。
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应先着眼于了解东周文化。书以鲁文化的形成、生长、兴盛、衰变等为线索,全面深入地研究了鲁文化的形态及其特质,其学术意义实在不可低估。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论述详实,分析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性,科学性,理论性,适合各学术爱好者参阅。
搭乘火车是台湾环岛旅行的不二之选,沿途的亚热带风光和人文体验令游客流连忘返。但也许你并不了解台湾铁道背后的故事。本书就将为你深度介绍台湾铁道的前生今世以及怎样做到 高逼格 地环岛铁道旅行。 本书邀请了两岸众多知名作家、艺术家、铁道文化专家及旅行达人,文章内容囊括台湾铁道的历史和现状、铁道文化中的收藏品与古迹、秘境车站探寻、铁道便当攻略等,还包括带有人文和怀旧色彩的铁道故事、台湾电影与铁道、环岛铁道旅行体验等,充满人文色彩,知识性、可读性俱佳的作品。同时,书中配以大量铁道风光和人文摄影作品呈现。让读者足不出户即可领略台湾铁道沿线风光及背后的故事,在此,与台湾的铁道文化邂逅。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 古都西安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下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古都西安见证了 文景之治 、 贞观之治 、 开元盛世 的鼎盛辉煌,然而,往日这个帝王们希冀长治久安、长久平安的长安城也几度衰落,数遭兵燹,令人扼腕地一度衰落了。 本书为 古都西安 大型丛书之一,论述了西安与海东的有关知识,立体全景地展现西安历史,使史学走向大众,更具有严谨的科学性、渊博的知识性和艺术感召力。 《古都西安》这套大型丛书,是想让人们对西安有更深刻的了解。能够触摸到西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征,感受到它的灵魂,让西安走向世界,再架起一座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丛书按照从古至今、全面系统的原则分篇编排。每篇或按时序,或分类论述,但总的体例大致划一,以求系统、准确、全面而又有重点地介绍西
鄞江古镇在整个鄞江流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素有四明首镇之称。本书从鄞江古镇的建制阉割、山水文化、水利文化、庙会文化、桥梁文化、采石文化、古建文化、神龙文化、佛教文化、名人文化、村落文化、革命文化与风物特产等十三个方面分别探究了各文化层面的发展脉络、代表事物及相关历史事件。纵向叙述上,以史料史实为基础,呈现鄞江古镇的深厚历史文化;横向描写上,以实景实物为主体,表现鄞江古镇的新发展新局面。全书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有可读性。
本书是一本关于东钱湖历史文化的大众类图书,是《宁波文化丛书(第二辑)》中的一册。东钱湖是宁波重要的水利工程,在一千两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丰富的文化。本书分 水之为利 枕湖而居 山水之约 尘世信仰 四大部分,用诗意的、饱含深情的语言,配以图片,介绍东钱湖的人文历史、风俗人情、自然山水等,结合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经世致用的文化价值观,分析知识分子的济世情怀与隐士精神,彰显东钱湖之于宁波文化的精神家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