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丰富、系统的中国古代书画遗存。其中既有年代久远的稀世孤本,亦有各时代名家的代表作品,可以清晰地反映中国古代书法与绘画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为了感受经典,分享中国书画艺术的高迈与神秘,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编者分批展出历代书画家的精品佳作,以供广大观众研究、欣赏。 本书为《故宫书画馆》第7编。
《创世:梵蒂冈博物馆全品珍藏》收录了1000多件馆藏珍贵艺术品。按梵蒂冈博物馆的八个重要展馆或区域,分为八个大章,图文展示各展厅的重要藏品。各章以作者撰写的3000字左右综述开头,对该展馆的历史、主持修建者及参与建造者、重要收藏及所涉及艺术家,进行大体的介绍。对重要藏品的导读简明扼要,介绍艺术品背景之余会从几个角度点出该藏品的特别之处,以及容易被遗漏的细节。图片大多为高清,可辨识最微小的细节。 为方便读者查询,简体中文版特制作了艺术家和作品的译名与原名对照表及索引。 附赠102页的随手手册,包含“一天一件艺术品”运营人,本书译者郑柯撰写的导读,以及知乎艺术达人翁昕撰写的梵蒂冈博物馆参观攻略。914条延伸知识注解收录其中,可随手查阅,也可直接扫描在手机上查看。
《创世:梵蒂冈博物馆全品珍藏》收录了1000多件馆藏珍贵艺术品。按梵蒂冈博物馆的八个重要展馆或区域,分为八个大章,图文展示各展厅的重要藏品。各章以作者撰写的3000字左右综述开头,对该展馆的历史、主持修建者及参与建造者、重要收藏及所涉及艺术家,进行大体的介绍。对重要藏品的导读简明扼要,介绍艺术品背景之余会从几个角度点出该藏品的特别之处,以及容易被遗漏的细节。图片大多为高清,可辨识最微小的细节。 为方便读者查询,简体中文版特制作了艺术家和作品的译名与原名对照表及索引。 附赠102页的随手手册,包含“一天一件艺术品”运营人,本书译者郑柯撰写的导读,以及知乎艺术达人翁昕撰写的梵蒂冈博物馆参观攻略。914条延伸知识注解收录其中,可随手查阅,也可直接扫描在手机上查看。
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园林建筑群,现存有三百年以上的建筑98座、塑像110尊、铸造艺术品37尊,是集庄严壮观与清雅秀丽,宗祠祭祀建筑与自然山水完美结合的典范。圣母殿内的43尊宋代彩色泥塑,是反映中国宋代宫廷人物的现实主义作品。塑像写实传神,清秀典雅,是中国雕塑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到访过晋祠的游人不仅对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及水镜台等古代建筑艺术成就称赞有加,对以圣母殿彩塑和金人台铁人等为代表的晋祠造像艺术同样兴致盎然。晋祠造像艺术不仅时间跨度较长 上起北宋,下迄现代 拥有比较完整的时代序列,而且具有较为丰富的材质类型,从泥塑、金属到砖石木雕。《晋祠造像》即是对山西晋祠宋代以后彩绘泥塑、铁人等金属文物、砖雕石刻等造像艺术的一次全面总结。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藏珍品》精选馆藏各类医药文物图片194张,配以中英文字,扼要介绍文物的名称、质地、时代以及应用与历史文化价值。
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分别为北方和南方的重要国家。两国虽然在各自的发展中互有征伐,但各自都创造了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文化。本书是一本文物画册,收录了晋楚两地200余件精美的青铜器、玉器、陶范等文物,反映了晋楚争霸的历史故事。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和资料保存价值。
为了能使人们全面了解陕西历史,为了给各级政府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工是提供依据,为了更好的宣传陕西扩大陕西对外开放,也为各级文物管理部门做好文物保护提供资料。组织编撰这本书。 本书通过文字表述形式,概要地介绍了陕西每一处国宝单位的情况,并附有照片。我省5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体分为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代有性建筑及其他几大类,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像蓝田猿人遗址、半坡史前聚落遗址,是研究人类起源及原始社会人类生活驰名中外的重要史迹。都城遗址及帝王陵墓都是中华民族历史重要发展阶段的佐证,石窟寺及重要石刻是中国封建社会各阶段经济、文化发达的标志。陕西不仅历史文物丰富,革命文物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
世界上有两个博物馆,都称自己为"故宫博物院"而不惮于异国人的混淆。由于战争和政治原因被分割成两个的故宫博物院,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台北。它们曾经水火不容,而今却渐渐地在彼此靠近。本书以独特的角度,用历史的放大镜,让我们观看到故宫博物院的诞生、成长和离乱,它们将来的命运会怎样,它们会合并成为一个故宫博物院吗? 本书揭秘清末文物如何大量流出国境、蒋介石战败逃亡之时为何以当时万分珍贵的军船搬运文物,这些文物在台湾经历了怎样的仓库阶段,后来又在怎样的国际情形下开建台北故宫博物院,民进党的"去中国化"阴谋对台北故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而今故宫博物院又如何成为维系中华民族认同的纽带,并顺带描述了近年海外华人回购文物的动态。大视角包括了历代政治斗争的各方动机、小视角则详细到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访谈,既
内容简介
本书是首都博物馆举办的“世界文明珍宝——大英博物馆之250年藏品”展的辅助读物。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展览,参展文物形式的选择颇具匠心,体现了多样化的特征,包括石器、青铜器、铁器、金银器、陶器、瓷器、木器、雕塑、绘画、钱币等多种形态,全书记录了这些珍贵文物的具体资料,适合文物研究者及历史学研究者。
《图绘宝鉴》(续编、续纂二种),本书属“中国书画史籍校注丛典”之一种。《图绘宝鉴》是元代夏文彦著 的一部绘画史传著作,全书共有五卷。各卷所辑小传,多取自《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画鉴》等书,并略作增补。书末附《补遗》一卷,对以上各卷之遗漏作了续补。明韩昂又有《图绘宝鉴续编》一卷,补收明洪武元年至正德十四年间画家一百余人。以上共收三国至明代画家一千五百余人。至明清之际,坊间又增补上述二书,成《增补图绘宝鉴》八卷。
本书是第一本全面介绍著名学者吴宓先生一生的传记。 作者通过大量资料,用生动的文笔记叙了这位中国比较文学开创者、红学家的生平经历、学术成就和诗文创作,以及他与王国维、陈寅恪、钱锺书等大学者的交往的经历,并描写了他与陈心一、毛彦文等人的情感纠葛,具有很高的价值,值得一读。
一种器物之所以能够千古传承成为国宝,必定有它特定的文化、艺术底蕴。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体现在国宝身上的时代文化、传统技艺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关于国宝,人们只知其“身价不菲”,而不知其何以珍贵。 国宝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创造文明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物证,国宝的故事凝结着先人的心灵创造,延续着中国的历史脉络。听听青铜重器、珠宝玉器、金银珍品倾诉沧桑往事、看看陶瓷宝器、书画真迹炫目的光辉历史,一幕幕往事勾起了我们对古人或敬佩、或崇拜、或仇视、或怜惜的情感……回肠荡气之余,让你在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交流中获益匪浅。 全书特色在于以中国历史朝代顺序为主线,以有代表性的历代国宝为切入点,书中综合参考相关资料,尊重历史事实,以期让读者走进真实的往事,切实了解有关国宝背后
《四川大学历史博物馆所藏古铜鼓考》和《铜鼓续考》二书,是我馆先贤闻宥先生早年研究铜鼓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当时铜鼓研究的水平,在铜鼓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南方民族考古亦具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此二书分别出版于1953年5月和9月,此后再未重新出版,在世面上已很难见到,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现在,我馆领导提出“整理馆故,弘扬我馆优良学术传统”的主张。为推动铜鼓研究和我国民族考古的发展,我馆特地将闻宥先生的这两本重要著作重新整理出版,以便学术界参考。现将编选作如下说明: 1. 这两本书原来是分开出版的,现将其合并为一本,并另取书名为《铜鼓考》和《铜鼓续考》。 2. 原书为手写体影印本,竖排,繁体字,今一并改为铅字本,横排,简体宇。 3. 《四川大学历史博物馆所藏古铜鼓考》原书未分章节,今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