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作者在清代碑帖鉴定大家方若的《校碑随笔》的基础上作了大量的增补,故取名《增补校碑随笔》。书中系统记载了历代碑刻的流传渊源、各个不同时期的拓本的详细情况,为碑帖的鉴定及年代的断定提供了参考的依据。
好太王碑是高句丽第20代王长寿王为其父高句丽9代王好太王立的纪功碑,记载了高句丽民族起源和建国的神话传说,前三王的承继关系;好太王一生东征西战,广开土境的赫赫战功;好太王守墓烟户的来源以及相关制度。中国学者发表了一系列高句丽研究论文,从中选出关于好太王碑相关内容的文章组成一集,其中主要内容包括好太王碑文字考释、好太王碑相关历史、好太王碑拓本等几个方面,总结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好太王碑研究的成果,也为今后好太王碑研究奠定基础。
本书在大量史料与图像的基础上,以乾嘉道时期突出的碑帖镌刻者钱泳为主要考察对象,讨论了钱泳的生平经历、职业选择、书法艺术,进而详述钱泳受托刻碑、受托刻帖、自发刻碑及自发刻帖的情况,并对其中重要碑帖产品的镌刻缘起、镌刻过程、镌刻质量及其中产生的人际互动进行了细致阐述。此研究既有助于认识清中期碑帖行业的大量细节,也有益于考察当世与碑帖相关的人际交往、书法风尚与文化生态。
云冈石窟是公元5世纪中叶至6世纪初中国石窟壮丽辉煌、璀璨夺目的艺术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云冈石窟的保护与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支持,许多领导人亲临云冈视察,对石窟的科学保护和科学利用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本书记录了曾经来到云冈石窟参观的一些名人政要的片断,表现了党和国家对文物保护的重视。
中国古代的石刻艺术,在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石刻的种类繁多,有人像、物像的石雕,也有文字、图画的石刻。本书所述的是指镌刻在石质上的文字。这些石刻,与同样镌刻文字的载体——甲骨、金文、瓦当、竹简相比,延续期更长,而且流传至今,成为独特而卓异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这种石刻。又称碑刻,内涵丰富,其中摩崖石刻占据了尤为突出的位置。关于摩崖与碑碣的定论,马衡在《中国金石概要》中指出:“刻石之特立者渭之碣。天然者,谓之摩崖。”徐自强、吴梦麟在《中国石刻通论》中说:“摩崖石刻是石刻中的一个类别。所谓摩崖石刻,就是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记事的石刻。”清人叶昌炽的《语石》还认为:“盖摩崖,犹碑也。”至于中国文字石刻的源头,到目前为止,在所发现的先秦石刻文字中,真正可信的还是商代的
北京大学的发展杂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社舍各方面人士、新老校友畏期以来的熟心捐助是一种常兄的支持形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是经常得到捐赠的部门之一,大到畿莴平米的图馆馆舍,小到日進不断、难以数计的的经常赠书,涓涓细流,逐渐匯成大河。透过每笔捐赠,我们看到了无数仁人志士願中圆教育事来進步,冀北京大学不断骚展的赤诚之心。最近,我校校友徐圆衔先生向北京大学图书馆捐赠189种石刻拓片的举勤,又是上述无数公益捐赠中一个新的事例。徐国衔先生虽然年轻,但已是涪南有一定影响的收藏家。他熟心社舍公益事業,能够从自己的收藏中捐出一些北京大学固害馆未藏却又有着重要资料價值的拓片文献,寅在是一件造福孕林、泽被後人的好事,我校乃至各界蘸者必将徒中赏益。徐圆衔先生曾在北京大学艺术学研究生裸程研修班学习过,他丽
《印学研究》第七辑“印外求印专辑”,通过对明清以来篆刻创作演进过程的考察,分析了前期“印中求印”与后期“印外求印”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印从书出”、“印外求印”艺术理念的特质及其在篆刻艺术发展中的意义,对钤印陶文、甲骨文、泉币、碑版、非篆书等文字入印进行了个案探讨与发掘,对金石学影响下的篆刻特征进行了梳理与评说,拓展了“印外求印”模式下的创作空间。此外,本辑还编发了一组古玺印、钤印陶文考释,篆刻辨伪,印人考证文章,尤其对战国私印中的复姓问题进行了深刻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共收论文22篇,并选録了当代名家书画篆刻作品12件。
中国古代的石刻艺术,在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石刻的种类繁多,有人像、物像的石雕,也有文字、图画的石刻。本书所述的是指镌刻在石质上的文字。这些石刻,与同样镌刻文字的载体——甲骨、金文、瓦当、竹简相比,延续期更长,而且流传至今,成为独特而卓异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这种石刻。又称碑刻,内涵丰富,其中摩崖石刻占据了尤为突出的位置。关于摩崖与碑碣的定论,马衡在《中国金石概要》中指出:“刻石之特立者渭之碣。天然者,谓之摩崖。”徐自强、吴梦麟在《中国石刻通论》中说:“摩崖石刻是石刻中的一个类别。所谓摩崖石刻,就是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记事的石刻。”清人叶昌炽的《语石》还认为:“盖摩崖,犹碑也。”至于中国文字石刻的源头,到目前为止,在所发现的先秦石刻文字中,真正可信的还是商代的
武山石窟造像艺术,以建造于北周时期的拉稍寺“大佛像”为基点展开。它是当地建造最早,也是最有影响的古摩崖石刻艺术。据记载,拉稍寺大佛像的开凿与修建,带动了武山地区其它他窟寺的兴建与发展。其发展演变有上千年的历史。武山石窟造像遗迹中,保存比较完好的有:拉梢寺摩崖造像群、千佛洞摩崖造像群、水帘洞石窟敷泥彩绘、显圣池摩崖壁画、木梯寺石窟彩塑艺术等。这些内容丰富、多姿多彩、气势雄宏而又栩栩如生的艺术真迹,是古代艺术匠师们个性和智慧的集中展现。《武山石窟造像艺术》主要从美术鉴赏的角度,对部分石窟造像群中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