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考辨与收藏——新石器至秦汉时期》一书作者是被社会公认的大收藏家、资深鉴定家并具有相当的学术研究水准。图书中所展现的内容和讲述的方式(编委会提出的是要“图文并述”)就与以往的文物图册和收藏指南迥然不同,让人耳目一新:全书围绕100个古陶进行的考辨,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从七千年前的马家窑文化古陶一路排列下来,挨着个进行着考辨和要点解读,从每个藏品上,作者都考辨出那个特定年代的古陶的制作工艺特征和藏品鉴定的要点;连续着读下来又穿成了一部几千年的古陶器物发展史和与此相关的人类文明推进史。本书能成为当代收藏爱好者们真正的导师。
近十多年来,新疆远古文化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彩陶器皿,这些彩陶器的发现引起了考古学界的注意,其独特的器形、鲜艳的色调和多彩的花纹也吸引了各方面的关注。 新疆彩陶从分布地区和器物形制、图案纹样的差异,大致可分为四组。一组以哈密地区为中心,包括哈密、巴里坤、伊吾等地;一组以天山南山谷地为中心,包括吐鲁番、鄯善、托克逊、乌鲁木齐南山的阿拉沟、鱼儿沟和乌拉泊,其北面似延伸到吉木萨尔、奇台、木垒等地;一组以和静—轮台地区为中心,其文化分布的范围伸展到了库车、拜城地区的克孜尔河沿岸;还有一组以伊犁地区为主,包括昭苏、新源和察布查尔等地。其中有的组,如哈密、和静地区又可分为若干类。现分别按线、类作介绍。 在新疆境内古代遗址中发现大量彩陶是近十多年来新疆考古工作中的重大收获。继《甘肃
俑,也即偶人,是中国古代丧葬中使用极为普遍的一种随葬明器。在考古发掘中,墓葬出土的俑除了有偶人,即各类人物俑外,还有众多的动物形像,所以,在文物考古工作中,俑不仅是指人俑,有时也包括摹制的各种动物。俑自商代後期开始出现,到清代初年消亡绝迹,延续了数千年,遗留下来的各类俑像,数量相当巨大,质地多种多样,有陶、泥、木、银、铜、石、瓷、铅、铁等。造型形像则伴随历史的演进尚不断嬗变扩展,有奴婢俑、仆役俑、侍从俑、武士俑、歌舞伎乐俑、镇墓俑、文吏俑、武官俑、士卒俑、部曲俑、天王俑、力士俑、四神俑、生肖俑、仪仗俑、压胜俑等等,还有鞍马、牛、骆驼、虎、熊、猴、猪、羊、犬、鹗、鸽、鸡、鸭等动物,品类繁多,举不胜举。俑作为一种随葬品,是古人丧葬观念的产物,直接反映着当时的丧葬制度和丧葬礼仪,
采陶是远古人类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它融实用与艺术于一体,蕴含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彩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现已发现的最早的彩陶距今8000年左右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老官台文化。随着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知中国彩陶的分布区域非常广大,遍布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各地彩陶文化异彩纷呈,它们在彼此继承发展,交流融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既有普遍共性,又具强烈区域特色的丰富多彩的艺术体系,在世界彩陶艺术长廊中独树一帜,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江苏境内的新石器时代彩陶,以其鲜明瑰丽的图案,多彩着色的工艺,流畅明快的笔触,构成了富有特色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古代彩陶艺术中一朵闪耀着夺目光彩的奇葩。
本书以元代小件青花瓷的器物为形象主体,从文化、历史、艺术各种角度向读者包括古瓷爱好者及专业人士等介绍元代小件青花瓷的价值。图文并茂(100余件实物图片资料,此前出版物中未曾面世),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认识。你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元青花收藏知识,提高鉴赏水平。 本书为作者数十年探索研究的成果,同时也是元代小件青花瓷专著的首次问世,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收藏学习价值。 看了此书你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元青花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本书是一部陶瓷藏品鉴赏集,主要介绍如何收藏和鉴别隋唐大运河宋瓷的综合性知识,重点展示作者30年来收藏的大运河宋瓷。有北宋定窑黄釉龙纹印花盘、北宋定窑白釉双凤戏龙印花大碗、北宋定窑白釉鸭鱼纹印花盘、北宋定窑绿釉乌龟、北宋定窑绿釉龙纹印花盘、北宋定窑深酱釉龙纹印花盘等等,件件瑰丽奇珍,淡雅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