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之衡,室名饮流斋,自号饮流斋主人,故说瓷一书,书名为《饮流斋说瓷》。全书十章,依次为概说、说窑、说胎釉、说彩色、说花绘、说款识、说瓶罐、说杯盘、说杂具、说疵伪。各章纵说历史变迁,横说花色种类,追本溯源,层层递进,析入毫芒,为初学入门之基础,治瓷学者之书。
潮州工夫茶历史悠久,以独特的风格饮誉海内外,是海内外潮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传统饮食文化习俗。 本书从茶具的角度切入,梳理近代以来潮州陶瓷业经营背景下潮州茶器的发展脉络,归纳饮茶风俗的变化与茶具的时代特点,突出 传承与创新 。全书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潮州茶器制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书讲述中国陶瓷在促进人类文化交流和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与各个民族间的相互认识、了解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主要内容有:瓷器的辉煌诞生,早期瓷器发祥地,白瓷和青瓷,宋瓷八大窑系,元瓷输出与域外传播, 明代瓷业的发展,清代外销瓷的发现与收藏。
本书综合运用历史学、管理学、文化学等理论,阐述了越窑青瓷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保护与传承实践,在对越窑青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越窑青瓷从业人员以及大学生、市民、游客等群体进行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了越窑青瓷文化保护传承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加强越窑青瓷遗址和越窑青瓷烧制技艺等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慈溪市如何塑造“秘色瓷都”城市品牌形象等进行了探讨。
此书非全新塑封 介意的小主请勿拍 本书图文并茂的从形状、造型、纹饰、图案等不同角度介绍了长沙窑的作品,其中不乏珍稀品、精品和孤品。
陶器是原始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来的。它是将黏土按照人们的需要,制成一定的形状,再经火烧而成的。陶器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也是跨人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精心制作的陶器,不仅是人类重要的生产、生活用具,还因其极具美感的多样造型、精美的纹饰而成为艺术品,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地区之一。早在距今一万年前。当人类文明的曙光照耀在黃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沃野上时,先民们最早掌握的工艺技术,就是烧制一种用泥土捏成的陶器。此后,随着谷物贮藏和日常饮水的需要,陶器随之发展起来,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提起中国外销瓷,不期然令人想到远洋帆船上满载的青白瓷瓶、碟、罐,它们厕杂於茶叶、丝绸、漆器和香料等奢侈品之间,穿越重洋,散落於在亚、美、欧各洲。 本书详述外销瓷的特色,从而透视瓷器贸易的来龙去脉。这些独特的瓷器,既以中国纹饰为本,又融合全球各地消费市场的口品味,显示贸易往还也是艺术风格和技术传播的通道。中国瓷器於汲取伊斯兰造型和图案艺术之余,反过来也成为模仿的对象,其影响不仅在近东,而且远及荷兰、德国、英国,甚至墨西哥。 作者借助大量从博物馆和其他珍藏精心挑选的图片,细说一幕幕关于贸易、探索、航海、沉船和艺术交流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