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陶瓷,即陶器与瓷器的统称,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而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英文中的 China 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这就清楚地表明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作为世界上蕞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研究陶瓷的发展史无疑具有极为独特的意义。 《古玩图鉴:陶瓷篇》共包含6个章节,包括陶器的起源、古代陶器的类别、中国陶器艺术史、古代陶器的鉴定方法、瓷器的起源、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以及古代瓷器的鉴定方法等内容。图文结合,内容丰富,精巧实用。 古玩图鉴 系列图书一共8册,包括《家具篇》《铜器篇》《玉器石器篇》《陶瓷篇》《书画与碑帖篇》《玺印古钱篇》《文房清供篇》《杂项篇》,根据民国收藏家赵汝珍的《古玩指南》一书改编而成。
《古陶瓷修复》主要阐述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文物修复部分。文物修复的种类繁多,书中内容主要以古陶瓷修复为主,以教学模式进行编著。把古陶瓷修复根据不同的修复目的和修复要求划分为考古修复、展览修复、商品修复这三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修复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古陶瓷造型复原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对教学中的几个典型案例进行论述,以及实训室优秀作品的展示,让读者能清晰、直观地对文物修复有个进一步地了解。
王志军、黄林纳编著的《80件有意思的中国陶瓷》是《博物趣吧》系 列之一。 彩绘蟠龙盘,制作精巧,花纹别致。盘为敞口,折沿,平底,外壁压印 浅浅的绳纹,内壁磨光,先饰一层黑色的陶衣作底,再以红彩或红、白彩绘 出蟠龙图案。龙纹在盘的内壁和盘心作盘曲状,头在外圈近盘口边缘,身向 内卷。尾在盘底中心。方头圆目。张大口。牙上下两排,口里吐射出一条长 物,似麦穗状或鸟类的羽毛。颈部上下对称绘出鳍或鬣状物,体中及顶部均 有略微错落的双层鳞片,尾部鳞片单一,身体饱满而外张,沉稳而强健。它 既像蛇,又像鳄,角似羊角,显然是集两种或两种以上动物的特征于一身。 蟠龙口中所衔物,在远古被视为一种瑞兆的标志。图像为平涂,线条匀称, 表现了图画的原始古朴的风格。 《80件有意思的中国陶瓷》是一本普及读物
本书大多是作者自己陶艺创作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思考已发表的论文。包括:陶艺的概念——叙述陶艺的产生、发展及现状,根据不同时期对陶艺的理解和实践以及各种现象,连带起陶艺发展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现代陶艺的语言——从 “材料”、“成型工艺”、“工具”、“烧制”、“过程”、“形体空间结构”等入手,谈现代陶艺语言的生成的特点,强调“以技入道”的必要性,同时说明媒介是现代陶艺的语言体系建设的基础,与传统陶艺的认知上有所不同。现代陶艺空间——其生成其实也是本体的重要语言,分开论述主要是其空间形态生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分造型形态空间、釉色空间、以及过程空间三个部分。陶瓷的生活情怀——从陶瓷的实用属性入手展开对我国瓷器的工艺和审美的研究,追溯瓷器的历史和成就,强调对陶瓷文化的认同,并在“使用”
“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一罗曼·罗兰 做经纪的人,常把自己比喻成伯乐。伯乐本是春秋时期的相马高 手,他发现千里马的过程,就像是经纪人通过一双“慧眼”,辨识出 未来的大明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良驹到处有,只是没有被发现,而能够发现千里宝马的伯乐,比良驹更难 找。 我绝不自称伯乐。在这个商业行销挂帅的市场,如果只做好伯乐的角色,充其量只能“发掘”出吴辰君、林心如这些“新星”。如果没有好好地“打造”,她们不过是街头巨幅广告上的甜美模特儿,或是人和名字永远兜不到一块儿的俏佳人,是没有生命力的。 所谓的“造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很像“炼金术”,一遍一遍,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冶炼,才能打造出纯度高、价值大的艺人。一个艺人的价值不在他的脸
丛书的大部分作者,都是研究文物与考古的学者,作者在这里奉献的,是他们孜孜不倦研究华夏文明的心得,是他们辛辛苦苦探寻华夏文明的收获。作者们说道的不仅有收获的喜悦,还有探索的艰辛;不仅有珍宝出土的传奇故事,也有探索者自己的离合悲欢。 丛书探讨的,是人们触摸得到的曾经深藏在历史尘埃中的华夏文明,拂去历史尘埃,这些神州宝藏便见绽纷光彩。沐浴文化的雨露,蹈循历史的印迹,我们可以聆听到华夏文明演讲的千古足音。 古老的华夏文明,像是一座巨大的迷宫,销住了太多太多的秘密。我们的作者们领先一步,进入这千古迷宫探秘,一睹尘封的光彩,他们愿意与读者分享先睹的快乐,与素不相识的老少读者进入时空隧道,一起寻根,共同探源。
本书采取问答的形式,解密瓷器之首柴窑的有无,主要回答了一个千年之谜:柴窑到底有没有?如果有,它又在哪里?多少年来收藏家们一直在寻觅柴窑,国外尤其日本收藏大家也在苦苦寻觅,但一直未果。对柴窑的论断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书作者以轻松的文笔,朴实的语言,严谨的作风,诚挚的态度,本着爱国的激情,向世人公开了一个收藏秘密。该书图文并茂,首次公开柴窑,也首次公开一些鲜为人知的藏品,能让世人看到真实的柴窑是个什么样子,真实的国宝是个什么样子,给世人一个明证。
《泥火幻彩 陕西古代瓷器/考古陕西》以时代特征、烧造工艺和文化内涵、美学鉴赏为着重点,力图从生产、流通两个方面反映陕西瓷业工艺成就、影响、发展历史以及其他古瓷窑产品在陕西的流布情况。 《泥火幻彩 陕西古代瓷器/考古陕西》从选题、筹划、修改到成书,每一个环节都有陕西文博界乃至中国古陶瓷界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和关心;陕西人民出版社的韦禾毅、张亚维为《泥火幻彩 陕西古代瓷器/考古陕西》的编辑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泥火幻彩 陕西古代瓷器/考古陕西》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图片,在此也对这些资料的作者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