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藏黑水城出土社会文书研究:中古时期西北边疆的历史侧影》是一部系统研究英国藏黑水城社会文书的学术著作,通过挖掘、分析英国藏黑水城出土社会文书中的珍贵史料,从地理环境变迁、边疆开发和经略、丝绸之路上的商贸活动等方面,深刻阐述了中古时期西北边疆的演变历史。
《出土文献研究》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主编的系列学术集刊,主要收录出土文献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论文,内容包括甲骨、金文、简帛、玺印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出土文献研究》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主编的系列学术集刊,主要收录出土文献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论文,内容包括甲骨、金文、简帛、玺印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北京大学藏秦简牍大都用秦隶书写,有很小的一部分近于篆书。竹简中有两组表格形式的日历,即秦汉简牍中常见的「质日」,分别属于秦始皇三十一年和三十三年。参考简牍内容,可判定抄写年代约在秦始皇时期或稍早。这批简牍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北京大学藏秦简牍整理与研究」,批准号:IO&ZD090),目前正由本所负责进行整理,预计近年可整体出版。关于它的学术价值和其中的主要内容,我们已在众文物移二○二一年第六期以及《简帛》第八辑(上海古籍出版社,二○二二年)中发表系列文章加以介绍,可供读者参阅,此处就不再详述了。 这批简牍抄写的时代,正处于汉字发展的关键阶段。此时,隶书在日常使用中逐步取代篆书,并不断走向成熟。随着秦对东方六国的征服,晋、楚等东方文字的字形和笔法经过不同的书手,渐渐融入到秦
中国号称文明古国,拥有多的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在种类繁多的出土文献中,简帛文献最为大宗。已发现的简帛,按照内容性质主要分书籍和文书两大类,此外还有书札、历谱、遣策和卜祷记录等。由于内容性质不同,简帛书籍和其他类别在研究的方法途径上也有一些区别,所以有学者主张将它们分开来进行研究。简帛书籍按其年代又可分为战国、秦、西汉早期、西汉中晚期至东汉四组,其中战国一组年代最早,学术价值非常高,其文字又多与其他三组有较大差异。而从书写材料看,简和帛根本不同,简也有竹简、木简之别。鉴于战国帛书只有子弹库楚帛书,其发现时代早,数量也少,学者研究比较多;而现在“已发现的战国简均为竹简”,换言之,已发现的战国简帛书籍除了子弹库楚帛书,就都是战国竹书,因此,将战国竹书独立出来进行研究是完全可行和必
本书采用心理与考据相结合的方法,对《郭店楚墓竹简》中的重要篇目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其内容进行了整体勾勒和通论。认为郭店简书乃是战国中期编晚以前制作或传抄的儒道著作。前五章对《老子》、《太一生水》两种道家著作,《五行》、《性自命出》和《语丛》三组在抄作时间上呈现出历时性变化的文体特征;在战国早期《老子》当远较郭店简本三组的总和为多。 且简本《老子》的发生,对于老子原本的思想及原始儒道关系的理解,也具有重要意义。《太一生水》的理论贡献则主要表现在宇宙生成论系统的构筑上,可能出于战国中期南方楚道家之手。对于儒简《五行》、《性自命出》及《语丛》诸篇。本书深论其心性论及伦理思想,对心性论所根源的天命、天道观亦有所探究。在分析各篇简书的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又结合世传 文献的考证,认为楚简
《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资助出版丛书(44):秦汉简牍研究存稿》收录武汉大学杨剑虹老师关于秦汉简牍研究的学术论文20篇,是作者一生学术研究成果的总结。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部分是关于居延汉简的探讨,包括十篇论文。主要围绕居延汉简所反映的窦融对河西的治理、西汉在西北的屯田、东汉的雇佣劳动、两汉吏制和行政管理、乡里组织、邮政制度、汉简中簿籍的性质等问题展开讨论。第二部分是关于湖北与江苏所出秦汉简牍的探讨,也收入十篇论文。包括对秦简《编年记》、秦简《语书》、汉简《奏谳书》、“江陵汉简”的研究;湖北、江苏所出秦汉简牍所反映的秦汉手工业和商业问题、农业生产问题,“隶臣妾”问题,遗产继承问题,口赋、徭役、兵役制度等问题的研究。
2008年7月,清华大学收购一批珍贵的战国竹书(简称清华简),约2500枚,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价值可与孔壁中书、汲冢竹书相媲美。该书主要从文本校释、真伪考辨、成书问题、史实考证及易理研究五个方面对其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本书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额济纳汉简释文校正,收集了额济纳汉简研读班成员的释读和校改意见,一共对五百余枚中的近三百枚简的释文和说明文字作了校正。二是额济纳汉简研究,收录了该读书班成员以额济纳汉简为中心的研究论文28篇,内容不仅涉及释文订误、术语考释、社会经济、历史地理、生态环境、数术、改元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
本书首次对西周金文中的军事材料作了系统深入的梳理与研究,结合语言学、考古学等多种学科对其作了有益的探索、印证或补充了文献记载,并纠正了一些错误说法。本文对于古文字学及汉语史、西周史、军事史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悬泉置,是汉代丝绸之路敦煌郡段的九个重要驿站之一,也是目前丝绸之路上确定并经过考古发掘的驿站遗址。悬泉置的主要功能有二,一个是“迎来送往”,负责过往使者、官吏和人员的接待工作,为其提供交通、住宿和饮食方面的服务;另一个是“传递文书”,负责东西方向上的政令、文书传递。悬泉汉简则是悬泉置日常运作而形成的各类文书总和的孑遗。围绕悬泉置日常运作而形成的悬泉汉简,对于我们认识汉代敦煌地区的社会生活、丝绸之路的交通状况,乃至当时的邮驿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从四个方面对悬泉汉简所反映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勾勒出以悬泉汉简为代表汉代“置”的运作方式、交通驿站的设置状况、敦煌地区的社会生活面貌乃至当时整个社会的政治制度。以“亭”名和“骑置”资料所做的研究,探讨了汉代丝绸之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