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讲述老帅张作霖与少帅张学良的传记性著作。前半部分重点讲述老帅张作霖传奇的一生,从出生时的弱不禁风,到少年的卖货郞,再到宦海沉浮大赢家,成为名副其实东北王,再到皇菇屯的惊天一炸死于日本人之手 后半部分重点讲述的是少帅张学良幼年丧母,作为大军阀张作霖*钟爱的长子又几经战争的洗礼,忍受父亲被日本人谋杀的家仇国耻,*终担负起身上的家国重任,成长为东北三省的领导者,并于三十六岁那年与杨虎城将军策划了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一致抗日,而他自身却因此被软禁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拿破仑是所有热血青年的榜样 理想远大、学识渊博、精力充沛、积极勤奋; 拿破仑是所有热血青年的教训 忘记初心、迷失自我、狂妄自大、不知敬畏。 埃米尔 路德维希说: 欧洲的热血青年恐怕找不出比拿破仑更好的榜样和更大的教训了。 《拿破仑传》是传记大师埃米尔 路德维希的代表作,是拿破仑传记中的经典作品。本书不仅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传记,更是一部语言考究的文学作品。
在同时代的军事将领中,粟裕是当之无愧的战神级人物。他对战场有种天才般的敏锐感知,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他运兵奇巧、用势奇险、胃口奇大、胆识奇绝,达到兵家 上兵若水 的*境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本书作者,军事题材畅销作家关河五十州,用通俗化的笔法,还原了粟裕这位杰出军事家传奇的戎马人生,对粟裕的军事指挥艺术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并揭秘了抗战和解放战争中大量真实的历史细节。极强的代入感,让读者体验战场的紧张和残酷,领略战术高手对决的精彩。
本书以1990年,孙立人将军91岁高寿时,在进加护病房前夕,对他此生所见的的一位大陆人士所行的《后的军礼》开篇,收录了冰心、孙新俊、孙敬婉、盛发绪、周良沛等两岸各方人士有关孙立人将军不同时期不同生活片断的三十多篇短文。
本书作者沈醉,18岁起就加入了刚刚创立的军统,并在其中度过了他生命中的第二个18年。他亲眼见证了军统的草创、壮大、缩编、败逃,自己也从线的“行动组”,辗转做到军统总务处长,又被“发配”到云南。他个人的经历,就是军统兴衰的缩影;他笔下的军统,是对已刻在自己生命中一段漫长歧路的冷静反思。每一段内幕,都是一份无法释然的记忆。
《人鬼之间》 是沈醉回忆录(我的特务生涯、我这三十年、人鬼之间、军统内幕、战犯改造所见闻)中的一本,全套书主要讲述了沈醉作为国民党军统机构人员在其中的沉浮经历以及解放后的经历。本书主要记录了沈醉在军统任职十八年、解放后改造期间及特赦后的三十年,共计四十八年的时间里,与唐生明、杜聿明、溥仪、张国焘、卢汉、徐远举、周佛海等人的交往经历,同一个人,在不同时代的不同经历,对比之下恰似人鬼之间:曾经的帝王将相、助纣为虐,忽而一朝失势、顾影自怜,而有的能春风化雨、重获新生,有的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真可谓 人间正道是沧桑 。 《我这三十年》 是沈醉回忆录(我的特务生涯、我这三十年、人鬼之间、军统内幕、战犯改造所见闻)中的一本,全套书主要讲述了沈醉作为国民党军统机构人员在其中的沉浮经历以
拿破仑 波拿巴是法兰西*共和国*执政,法兰西*帝国皇帝,意大利国王,莱茵联盟保护人,瑞士联邦仲裁者。本书描述了拿破仑叱咤风云的一生中经历过的各次重大战役及其辉煌的军事成就,通过翔实的史料,将拿破仑的伟大魅力和历史功过真实生动地展现出来。心理刻画与人物描写的完美结合使本书兼具文学性与可读性。《拿破仑传》自1924年初版后长销不衰,被誉为 影响历史进程的书 。
巴顿、马歇尔、麦克阿瑟……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创造了煌煌战绩、他们是如何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叱咤风云的将帅?他们又是如何管理千军万马,使军队凝成钢铁的意志?他们有何过人的品质与意志? 人生如战场,充满了与风浪坎坷的搏斗,商场如战场,指挥、管理、博弈,无时不在在。以史为鉴,让我们以专家的眼光、以人文的角度,以通俗的笔法,一起解读名将的一成长之路与领导智慧。 当一名好的将军、当一位名将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本书选择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几个世界著名的战争统帅,试图从他们的经历与个性中总结出一位成功的将领应该具备哪些独特的个性。例如,巴顿善于激发军中士气,他的演说极富感召力;马歇尔胸怀宽广,以大局为重善于识才用才;艾森豪威尔超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让他能够从容不迫地指挥历史上
本书讲述了迦太基名将、军事家 汉尼拔辉煌壮丽的人生。他年少时随父亲哈米尔卡 巴卡进军西班牙,并在父亲面前发下一生的誓言,终身与罗马为敌;长大后他率领大军深入罗马腹地,给予罗马沉重打击,终因远离后方,深陷敌境,*终大败而归的历史。
“欧洲的热血青年恐怕找不出比拿破仑更好的榜样和更大的教训了。” 拿破仑是所有热血青年的榜样——理想远大、学识渊博、精力充沛、积极勤奋; 拿破仑是所有热血青年的教训——忘记初心、迷失自我、狂妄自大、不知敬畏。 每个热血青年都应该读读拿破仑,因为恐怕再没有比拿破仑更好的学习样本了。
本书是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军事类、人物传记类图书。书中收入史迪威1941-1944年的战时日记、评论文章及与夫人的信函,记叙了他担任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中国驻印军司令期间的经历,较全面地反映了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缅甸的作战过程,并附有日记中所涉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的介绍。 作为二战时期美国援华抗战的*军事长官,史迪威亲眼见证和参与了中美两国联合抗日的那段历史。书中,史迪威将军透过自己私人化的视角,将这段历史给予了生动、鲜活的还原。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全面审视抗战时期的中国历史,重温当时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决心。
杨国光编著的《功勋与悲剧(红色谍王左尔格)》讲述了:二战时期,一支代号“拉姆扎”的间谍行动小组,在日本东京活动。小组的首领,是身材魁伟、仪表堂堂、气度雍容的理查德·左尔格。谁也不会想到,这位毕业干柏林大学和基尔大学的博士,在东京德国使馆内有单独办公室并与使馆官员亲密无间的著名记者,竟是为莫斯科工作的。他的信条是:不撬保险柜,文件却主动送上门来;不持枪闯入密室,门却自动打开。1940年11月18日,他从东京向莫斯科首次发出警报:“德国已开始准备对苏作战。”当时离开战还有整整七个月。战争爆发前二十多天的1941年5月30日他再次发电:“德国将于6月下半月发动对苏联的进攻。”然而斯大林对此的批注却是“让呈送这份情报的谍报员见鬼去吧……”却将其视为“帝国主义的阴谋”“假情报”……左尔格于1941年10月4日发回
《将道:彭雪枫将军的戎马一生》:彭雪枫将军,1907年9月9日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一户农民家庭,天资聪慧,加上受家学颇深,少小即怀鸿鹄之志,后投笔从戎,历经反 围剿 、红军长征、太原统战、豫皖苏驰骋 奇勋驭烽火,雄光昭丹青。在沙场之上,一代名将走完了光辉的37年人生岁月。
说辛亥革命不能不说孙中山,说孙中山不能不说陈其美。 说民国建立不能不说袁世凯,说袁世凯也不能不说陈其美。 说国民党历史不能不说蒋介石,说蒋介石又不能不说陈其美。 说辛亥英雄不能不说秋瑾、徐锡麟,说秋瑾、徐锡麟还是不能不说陈其美。 陈其美是孙中山的左右手,是袁世凯的死对头,是蒋介石的引路人,秋瑾、徐锡麟的老战友。 陈其美(1878—1916),字英士。浙江吴兴(今湖州)人。中国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当铺学徒出身。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到日本,入警监学校,并加入同盟会。1908年回上海,联络党人,并加入青帮成为大头目。1909年夏,拟策动浙江起义,因被告密未成。后在上海创办《中国公报》、《民声丛报》,宣传革命。1911年7月参加谭人凤、宋教仁等在上海成立的同盟会中部总会,被推为庶务部长。武昌起义后
本书是一部全面而翔实地追述刘伯承军事生涯的专著。1946年,作者李普作为中国人民第二野战军随军记者,曾随刘邓大军贴身采访两年,得以近距离观察、了解刘伯承在历次重大战役中表现出的卓越指挥才能。此书是他与夫人沈容历时七年,经多方采访、调查而写就的一部长达40万字的巨著。书中就刘伯承元帅的韬略和风格、计谋和品德,做了速写与片断式的生动描绘,是作者“致力于有根有据的事实”而写下的“记者笔墨”。冯亦代曾盛赞其“把刘帅写活了”,刘伯承家人更认为:“这是史记刘伯承好的书稿之一,是一部刘伯承传记的信史。” 《记刘帅》一书自1992年首印之后曾多次再版。今天再版此书,是为纪念即将到来的刘伯承诞辰12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