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辑录了陈独秀发表过的大部分文稿和其他文献资料,将是国内资料最为齐全的研究陈独秀的文献汇编。本书稿是人民出版社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启动的编辑出版工程 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文库 丛书的一种。该丛书对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经被列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和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
孙中山结束了一个时代。孙中山开创了一个时代。本书以丰富的史料为事础,记录了孙中山的一生活“贫困的农家子”、在黑暗中探索、从“医人”到“医国”、创建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的创建、和宋庆龄的结合等……孙中山从革命起来,从革命中离去。不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创者,而且在近代世界史上也是一位时代的伟大人物,他追求真理,与日俱进,尤其是晚年,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促使中国革命走向新的高潮,他一生清贫俭朴,逝世后所留人格,堪称时代的楷模和表率。本书就是一本关于记录孙中山一生的简明传记。
李立三,中国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的同生死共患难的妻子李莎是苏俄人。本书即为其妻子对李立三生平事迹的回忆。这里有苏联,有中国,有中苏友谊,有中苏交恶,有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时期、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有所有的对于长辈,同样对于中老年人一辈的最最亲切、最最刻骨、最最迷惑也最最痛苦的一切过程、经验、凯歌、炼狱、烈火熊熊、翻江倒海。
作者的在这本自传性回忆录书稿,主要记述自己生涯中的亲身经历和见闻,一为实事求是,提供史料,拾遗补缺;二是以史为鉴,吸取教益,善理后事。这本书稿是根据我保存在文稿、资料、记录和自己的回忆而整理写成的,虽力求做到史实准确、记述恰当。
张宝忠同志从上世纪50代初到小平同志身边担任卫士,1961年开始做警卫工作,直至小平同志逝世,整整40年。在这期间,他把小平同志既当作伟大的领袖,也当作自己的长辈,对小平同志怀有深厚感情,认真履行职责、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几十年如一日地为保障首长的安全起到了他人无法替代的作用。张宝忠同志出身穷苦,来到我们这支革命队伍后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启迪。他十分珍惜在小平同志身边工作和服务的机会,在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总结规律,从必然王国奋力迈向自由王国。他在书中通过一个个故事、一幕幕场景,再现了自己在小平同志影响和教育下健康成长的历程,也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物记述了小平同志作为老一辈革命家所展现出的崇高风范和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懈追求。
本书辑录了蒋介石自1915—1949年部分日记其1000余篇,经过作者悉心深入地研究整理对其逐篇进行了考释、注解和评析内容涉及党务、军事、行政、外交以及家事等诸多方面。日记作为真实记录个人心理、性格、行状、思想的文字,一直被视为研究历史人物的第一手资料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极为重要、极其复杂酌人物,长期以来,蒋介石的日记备受史家和广大读者关注而不可得;本书在对日记“揭秘”过程中,征引了与之相关的电文、信函、命令、演讲、谈话记录等珍贵资料,其中不乏属首次披露世所鲜见的历史档案文献因此,《蒋介石日记揭秘》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还具有启迪发微的研究价值。2006年年初,媒体报出蒋介石日记手稿由其孙媳蒋方智怡交给美国胡佛研究所暂时保管,并将1917年至1931年的蒋介石日记开放(中间缺1924年的日记)的消息,但对于国内
本书根据陈云经济思想在各个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实践中探索发展的状况,将其分为5个阶段——在革命战争中发育成长;在国民经济恢复中奠定基础;在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和“三大改造”中基本形成;在“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中经受考验和充实发展;在“文革”后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进一步发展。每个阶段首先如实地介绍当时的历史条件和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然后阐述陈云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的政策思想和理论观点;再阐述这些思想观点在实践中经受检验的情况。 本书的特点是: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历史的原貌研究和阐述陈云经济思想发展的历程,力求做到历史分析和逻辑分析的统一;同时,在阐述中力求体现陈云是怎样运用他所倡导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样一种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
李立三,中国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的同生死共患难的妻子李莎是苏俄人。本书即为其妻子对李立三生平事迹的回忆。 这里有苏联,有中国,有中苏友谊,有中苏交恶,有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时期、毛泽东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有所有的对于长辈,同样对于中老年人一辈的最最亲切、最最刻骨、最最迷惑也最最痛苦的一切过程、经验、凯歌、炼狱、烈火熊熊、翻江倒海。
本书记叙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喻屏的人生历程。喻屏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1927年喻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直南沙区开始建党的第一批党员。1933年,由于叛徒出卖,他被捕入狱,被判监禁十五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喻屏转战华中与东北,参与创建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各项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辽宁省委工业书记、中共中央东北局候补书记,为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和党局候补书记,为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和党组织建设作出了显著成绩。“文化大革命”期间,喻屏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被打倒,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不屈的抗争。1978年5月,喻屏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在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案的审理工作中,出任特别检察厅副厅长,亲身经历了这一具有
对谭延闿,世人褒贬不一。 孙中山称他为“一时人望”;蒋介石称颂他“文武兼资”、“党国英奇”;胡汉民赞赏他“休休有容”、“和气中正”,誉以“药中甘草”;于右任称他为“民国一完人”。青年曾称之为“乡邦英俊”,几十年后,仍评价他是“一个聪明的官僚”。 这与其幕僚谢奄对他的评价非常吻合:“谭祖庵出身科第,而无科第骄人之习;身为贵公子,而无裘马轻肥之狂;是名士而无白眼看人之习;是六朝人而无稽元之疏放;有谢安救世之怀,而不狎东山之妓;有曾左匡济之心,而不学其硬干。然则祖庵果为何等人乎?则答之曰:祖庵为一个诗书涵养之雅人,为一个审时度势之政治家。总而言之,可以称之为一个绝顶聪明人。”
本书收录崇敬和怀念回忆毛泽东同志;再忆毛泽东同志;毛泽东是真理的坚定探索者;毛泽东是真理的坚定探索者;我们怎样纪念毛泽东等内容。 本文记述了他们中一部分者的奋斗和业绩,目的是要告诉我们的后来者,新中国来之不易,成长不易。还有许多可亲可敬的战友和同志,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未能将他们一一写出,实为一件憾事。然而,他们的精神风貌,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留在人民心中。只要我们继承先驱者们这种为祖国和人民利益不惕奋斗的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顺应历史潮流,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像毛泽东同志当年预言的那样,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博古原名秦邦宪,自幼成长于风景如画,气候宜人的江南名城无锡。这方沃土地灵人杰,为中华民族孕育了无数儿女和志士名人。博学在这里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感染,走上了为中国人民谋取求解放的革命道路。无锡的山山水水抚育了博古,博古为无锡增添了光荣和骄傲。
胡乔木自1942年2月起担任秘书(初为文化秘书,后为政治秘书),直至1966年6月“文革”爆发,前后达二十五年之久。他被誉为“中共中央一支笔”,参与起草了一系列重要的文件,如《关于若干问题的决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等等。“文革”后,著名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出自他的笔下,《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亦由他主笔……他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直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本书作者采访了胡乔木夫人谷羽、子女、秘书及有关人士,查阅了大量文献,写出了这本《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这本书写的是胡乔木,实际上是透过胡乔木,写了中国共产党一段重要的历史。本书既是一本史实准确的严肃性著作,又以流畅的文笔
曹聚仁先生说,黄绍竑的这部回忆录“倒是自成一家言,视野很广,比之刘经扶、曹汝霖的回忆录,不知高明得多少倍,庶几可以和蒋梦麟的《西潮》、沈亦云的《亦云回忆》、知堂老人的《回想录》并驾齐驱。他富有文艺修养,诗词写得不错。他说:‘我必先自己设法解除本身的束缚,向时预先要求读者也解除历史上的束缚,然后我本人可以写出正确的事实,读者也可以得到正确的认识。’此史家之言也”。 “黄氏,在国民党主政期间,他担任过内政部长,参加过长城战役,宣慰内蒙,又曾主浙江、湖北省政,又曾主持庐山训练团,他的写的都是手史料。读者披卷得珠玉,不会使人失望而去的。”
本书收录崇敬和怀念回忆毛泽东同志;再忆毛泽东同志;毛泽东是真理的坚定探索者;毛泽东是真理的坚定探索者;我们怎样纪念毛泽东等内容。 本文记述了他们中一部分者的奋斗和业绩,目的是要告诉我们的后来者,新中国来之不易,成长不易。还有许多可亲可敬的战友和同志,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未能将他们一一写出,实为一件憾事。然而,他们的精神风貌,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留在人民心中。只要我们继承先驱者们这种为祖国和人民利益不惕奋斗的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顺应历史潮流,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像毛泽东同志当年预言的那样,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的在这本自传性回忆录书稿,主要记述自己生涯中的亲身经历和见闻,一为实事求是,提供史料,拾遗补缺;二是以史为鉴,吸取教益,善理后事。这本书稿是根据我保存在文稿、资料、记录和自己的回忆而整理写成的,虽力求做到史实准确、记述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