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词典人生》是曾获 2014中华文化人物 称号的车洪才的个人自传,讲述了一位 小人物 不平凡的奋斗史。 1959年,23岁的车洪才被外交部从北京外国语大学选派到阿富汗学习普什图语,归国后接受了商务印书馆编纂《普什图语汉语词典》的任务。然而,人生际遇的起起落落,让这项浩大的编纂工程数次停摆。5.2万个词条,大约15万张卡片,200多万字,车洪才终于在2012年完成了词典的初稿。 2012年4月,当76岁的车洪才走进商务印书馆交付成果时,已无人记得这项战略任务。因为这么多年发生了太多人事变迁,这本词典也渐渐被遗忘,只有车洪才,始终记得这项国家派给他的 任务 ,并称之为 终生之宿愿 。2014年《普什图语汉语词典》正式出版,距离车洪才接手这个任务,已经过去了整整了36年。这个匠人匠心的感人故事引起央视等各大媒体热切关注,这个关于认真
著名作家王蒙,14岁入党;19岁写长篇小说《青春万岁》,自潮“累得几乎要了小命”;12岁写了《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给他的人生带来大喜大悲;29岁举家西迁新疆,一呆16年;改革开放后,升任中央委员,不久官从文化部长。驰聘大半生,浮沉荣辱,始终相伴相随的是夫人方蕤。方女士嫁夫随夫,认定与王蒙同甘共苦。她欣赏王蒙“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熊在焦头烂额中享受生活。而王蒙也欣赏夫人的一句话:“我喜欢捡芝麻,不愿抱西瓜,谁知道西瓜是不是土。”于是,方女士经年累月,小心捡拾生活中的“芝麻”,“珍藏琐碎”,成为眼下这部十分可读的《我的先生王蒙》。
周有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是我国语言规划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的语言文字学理论对我们实施国家语言规划,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起到了很大作用。他具有渊博的学识和完美的人格品质。《周有光年谱》以一百多年前周老的出生地常州青果巷为起点,采取逐年记载的方式编年记事,以周老106年的年岁为纵轴,将其一百多年的人生经历、社会活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事件及其对周老众多的作品进行纪年记载,谱录着周老看似平凡的人生轨迹。
《革新的号手——刘半农》一书,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清晰的脉络,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拥有一份爱国的热忱、一场孤独的旅程和一生洒脱的性情的语言大家刘半农的一生。
《杨军卷》共分为音韵文献研究;中古韵书、韵图研究;训诂与词汇语法研究共三编。主要内容包括:读华著《扬雄方言校释汇证》札记一则;刘昌宗著述考略等。
赵元任是著名语言学家,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并为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并先后在中央研究院、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任教。赵氏一家俊秀满门,妻子杨步伟是中国位医学博士,女儿、女婿多在大学任教,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胡适的鼓励之下,杨步伟撰写《一个女人的自传》和《杂记赵家》,记录两代知识人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生动的记录。 赵元任和杨步伟二人结交众多著名学者,书中不乏关于这些人的趣闻轶事:陈寅恪和俞大维在留德期间专心治学,就像“宁国府门口的一对石狮子,干净”;刘半农经过六个小时的魔鬼考试,终于拿到博士学位;金岳霖因为母鸡“难产”,打电话急请杨步伟帮忙……种种掌故,让人想望前辈学者的性格与风采。
本书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国作协重点合作访谈节目“作家与世界”的文字记录。 文人,作为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在中国历代都担负着定位那个时代精神,并反应其韧性和张力的责任。 《用文字呐喊》一书采用人物访谈的形式,记录了阿来、莫言、张贤亮、贾平凹、韩少功、迟子建、张抗抗、陈忠实、二月河、李洱、白先勇等一大批中国当代特立独行的文人,披露的人生故事、心灵疆域和存在之思。他们用中国*穿透力的声音,对社会、时代、世界、理想、死亡、幸福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思想评述。这是他们每个人的简明创作史和思想史,所勾勒出来的,是过去30多年中国文人的进化轨迹。 这是一批了解中国必先了解他们的人,他们的作品和思想推荐到国际上,将会颠覆传统对中国的认识和价值评价。世界只有聆听了来自他们的声音,才是叩
柳宗元,字子厚,汉族,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 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 柳 河东 、 河东先生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 柳 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 韩柳 ,与刘禹锡并 称 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 王孟韦 柳 。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 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 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 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吴永喆、乔万民选注的《唐宋八大家(柳宗元)》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散文选注本。
编辑推荐 林语堂中英双语珍藏版 以1935年美国初版为底本,全新修订,再现原汁原味的林语堂 内容简介 苏东坡虽文章闻名天下,在仕途上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他的人格精神所体现的进取、正直、慈悲与旷达,千年来始终闪耀在中国历史的星空。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1976)一代国学大师,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著有《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是DI一位以
他们是共和国风雨外交路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心怀着国家的尊严在翻译席上传递和平的声音,他们展现着外交官激扬文字、与国家同命运共进退的风采! 本书由李肇星作序。 《他们从这里走来:共和国领袖身边的翻译们》是素有“外交官摇篮”之称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为纪念建校70周年而出版的一部精品书籍,该书由前外交部长李肇星作序,由北外副校长、副书记曹文泽主编,用访谈的形式和31万字的篇幅,介绍了“北外”在70年的风雨历程中培养的22位精英的丰富经历和感人事迹。他们中有像梅兆荣、吴建民这样在外交战线上叱咤风云几十年的共和国的外交官,也有像文庄、沈志英那样在三尺讲台旁为外语教育辛勤耕耘一生的优秀教师。该书感情真挚,文笔流畅,内容丰富,逻辑严整,思想性强,既是一部学习和了解新中国外交史的教科
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这四个才貌双全的女子便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四姐妹。她们的诗意人生牵动人们对那个时代的想象,她们的文集和传记——《后的闺秀》、《张家旧事》、《合肥四姊妹》都曾畅销一时。《张家旧事》是从老照片来的,由张允和先生口述,叶稚珊女士编写。是对一个文化世家几代人老照片的解读。讲述这些故事的,是一位九十岁的才女,记录、编写这些故事的则是另一位才女———只是年龄小了一半。口述者的父亲是蔡元培的朋友;口述者的丈夫是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口述者的四姊妹曾扬名上海学生界:大姐元和是校花,三妹兆和是体育健将———后来成了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夫人;二姐口述者本人则与大姐和四妹充和一样,爱好昆曲,并极有造诣,而且四姊妹都有很好的
这是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在狱中写给自己的密友道格拉斯的长信,反映了他从“快乐王子”到“悲哀王子”的陨落过程,可以当作一部王尔德为唯美的生活和艺术进行辩推论性的自传来读,从中获得一种悲哀的美的享受。王尔德是美的殉道者,是美在精神黑暗时代的命运的象征。
该书收集了大量与*诗词有关的背景材料,所选写的背景故事,包括了*诗词创作和发表的两大时空,内容较为丰富,并有作者比较中肯的评述,对读者理解*诗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 中国是一个诗人如云的国度,历朝历代,诗人无数,但很少有人像*这样在全世界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这不仅是因为他作为伟大政治家所占据的特殊历史地位,还因为即使纯粹从诗词艺术的角度,其诗词所具有的精湛的语言艺术和气冲霄汉的气势,也是历代文人墨客所难以比肩的。 本书引用的*诗词,绝大部分选取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9月出版的《*诗词选》。此外,还选用了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校订、1994年12月26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那首《虞美人·枕上》。限于篇幅的规模,《*诗词选
这里记忆的是一个经历了从四十年代抗日战争到九十年代“后文革”的文化人。他“既无旧恩可报,也无新功可求”,大半生都在小心翼翼地躲避思想罗网和政治漩涡。他以自己的为人处事实行了孔子所说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在时局清明的时候,用心做事、谨言慎行;在时局动荡的时候,守拙安愚、有所不为。他痛苦于内,宁静于外,养成一种可称为“犬儒”的淡泊和怀疑。这种清醒自明帮助他度过苦闷迷茫、坎壈困顿的岁月,而终没有变成一个忧郁者和厌世者。惟如此,才有了这里的文字见证。 徐干生(1920-1998),江苏淮安人,1945年武汉大学外文系毕业。从1938年开始在章靳以主编的《国民公报》副刊“文群”、夏衍主编的《野草》、《大公报》副刊“文艺”、《诗月报》、《珞珈周报》、《中国诗艺》等报刊上以王瑶、秦淮碧、乐山等笔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