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在中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讲坛》所讲《苏轼》的基础上增订润色而成。对一代诗人苏轼那千回百转、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进行了精彩的讲述。 苏轼的诗词成为我们滋养、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源泉,成为我们提升寻常生活趣味的涓涓溪流。那么,这些流传千古的名篇佳句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其中蕴含着苏轼怎样的人生况味? 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横空出世,以他的天才、灵动,他的超逸、多情,为后人留下一笔笔精神财富。然而,这些令我们着迷的诗句究竟是如何写出来的?其中又蕴含着苏轼怎样具体的人生况味?千百年来,苏轼如此受到人们的喜爱,他的人格魅力究竟体现在哪里?本书为康震教授在《百家讲坛》所讲《苏轼》的基础上增订而成。对苏轼这样一位文化巨人的传奇人生进行了精彩
《歌德自传:诗与真》是一部倾注了译者半生心血的译林精品。1936年,为共产国际搜集情报的刘思慕因叛徒出卖被迫前往日本,正是在那时,远在东京的刘思慕完成了《歌德自传:诗与真》的翻译。时隔近半个世纪,已是耄耋老者的刘思慕又重新翻译了这部文学巨作。其中缘由,既是源于译者的勤奋谨严、精益求精,也是这部作品本身的魅力所致。得益于这部横跨半个世纪的译作,读者得以聆听到一位德国诗人的心声。在这部自传中,作者以诚挚的心、诗样的笔,以及长者的智慧读者去思考人生的“诗”与“真”,读者在领受到其中精髓的同时,亦对这个诗人的人生历程有了深刻了解。
书中主要讲解了编者前言、鲁迅和周作人、关于周作人的一点史料、回忆知堂、忆知堂老人、关于周作人、知堂纪念、周作人与《秋镫琐记》、关于周作人、有关周作人的几件事、周作人遇刺、周作人出任华北教育督办伪职的经过、叶落归根、忘年交琐记、我和周作人交往点滴、再谈苦雨斋、我所知道的周作人、八道湾追忆、我所知道的知堂、一本书的传奇、我和知堂老人的一段交往、因同嗜“黄学”而识知堂、我认识的周作人、晚年的周作人、周作人收藏的金石、关于《知堂回想灵》、周启明译古希腊戏剧、周作人印象、忆知堂老人、回忆周作人先生、周作人印象记、知堂晚年轶事一束、三封信、编辑手记、知堂老人在南京、知堂书简三通。
苏东坡早年受佛教家庭的熏陶及天府佛国地理因缘的影响,以至早年“喜佛”,促使他青年之“游禅”,中年之“近禅”,老年之“逃禅”。宦海的沉浮,“乌台诗案”的迫害,王大年的言教,由此,苏东坡在黄州归诚佛教。从此戒杀放生,慈悲济世,寓意而不留意的无私布施,抄经追思荐亡亲,与方外之友谈禅问道。他的诗词、文赋、书画,融汇儒、释、道三家的血液。儒家的“人世”,道家的“忘世”,佛家的“出世”,三家思想的杂糅,形成了苏东坡“外儒内禅”的人生观和艺术观。书中的苏东坡是睿智、幽默、豪迈、宽容、童心、激情、博学、想像力与文采斐然的,出入文赋诗词书画禅。以诗而论,历史上两个以姓氏命名的,一曰“杜诗”,一曰“苏诗”;以词而论,苏东坡拓宽了题材,开创了豪放词风,史以“苏辛”并称;以绘画而论,苏东坡首倡传神
《大笔淋漓》的书名出自潘天寿先生一首七绝,全诗为:“草草文章偏绝古,披离书画更精神。如椽大笔淋漓在,三百年中人。”此诗题于徐天池墨花长卷。徐天池(152l—1593)即徐渭,号青藤,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他是开大写意画派的杰出画家,又是剧作家(杂剧《四声猿》),一生潦倒,从不妩媚权势。其画“无法中有法”,“乱而不乱”。《明画录》谓其中岁始学花卉,初不经意,涉笔潇洒,天趣灿发,可称散僧人圣。潘天寿先生以“三百年中人”许之,可见其对徐渭的钦佩,也可视为相距数百年的大艺术家之神交。潘先生何尝不是如此,以其成就和人格也可谓人圣。为画圣立传我深感荣幸,但自1983年以来二十年间虽写过四五种篇幅不等的传记,总还留有不少遗憾。
《释放自己,便生欢喜:王维传》本书讲述了王维的一生,按照时间顺序铺陈开来。书中引用大量王维的诗文,并用委婉动人的语言向读者展示诗人当时的心情,可以让读者从诗人笔下更透彻地了解其人生,少年成名,状元及第,平交王侯,春风十里,生活丰足优渥,有诗有酒有友,还有禅;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懂得他为何出世,又为何入世。早岁丧父,少小离家,中年丧妻,膝下无子的他是如何淡然漂泊于人世间,只因他心中自有大爱,为天下,为苍生。《一声狂笑,半个盛唐:李白传》这是一本关于李白的传记。他聪明,五岁诵诗,十岁游走蜀中,喜剑术,好任侠;他广结友,大唐书法家李邕李北海,诗人游子孟浩然,诗圣杜甫等等知名才子都是他的友人;他不畏权贵,让高力士脱靴,杨国忠捧砚,他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一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