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托南 阿尔托是20世纪法国神秘又独特的一位思想家,以其 残酷戏剧 理论著称,被誉为 西方当代戏剧的精神领袖 围绕欧洲剧场上空的幽灵 ,对20世纪后半叶的剧场起了决定性的影响。他是法国革命传统的完美化身,终其一生都在挑战资产阶级的统治,反叛特权与权威。 美国学者大卫 A. 谢弗以客观而克制的笔触追溯了阿尔托激荡、残酷、孤独且痛苦的一生。在本书中,谢弗叙述了阿尔托在马赛抑郁而孤僻并早早接受神经衰弱治疗的童年,回顾了他与超现实主义团体的过从甚密和迅速决裂,梳理了阿尔托在巴黎崭露头角后《新法兰西评论》、伽利玛出版社、安德烈 马松等重要阵地和人物对他的高度认可。作者还向读者展示了阿尔托在电影和戏剧领域的创作和角色扮演,重点再现了他在墨西哥和爱尔兰的文化寻根之旅并试图用古老的异域魔法救治欧洲现代病的努力
首次全方面呈现梨园真实生态。央视主持人白燕升与40余位梨园名角独家对话。收录了白燕升和张火丁、裴艳玲、计镇华、马兰、陈智林、王君安、吴江、谢涛、张克、韩再芬、孟广禄、李胜素、常香玉等的对话。 这些角儿在作者面前坦露心扉,畅言戏台上的喜悦与忧伤,戏台下的酸甜苦辣。许多语言生动传神,能使人窥见名角们心底乾坤。
尤金 奥尼尔(Eugene O'Neill,1888 1953),美国著名剧作家,被视为美国戏剧的奠基人,一生四次获得普利策戏剧奖,并于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本书作者罗伯特 M.道林是康涅狄格中央州立大学英语系教授,也是美国学界公认的奥尼尔研究专家。全书史料详实,叙述生动,完整再现了奥尼尔这位美国戏剧史上的灵魂人物精彩辉煌的艺术创作生涯及其坎坷曲折的现实人生。
该书不仅收录了毛世来先生本人的文章,还有翁偶虹、刘曾复、朱家溍、黄宗江、吴素秋等多位老艺术家回忆毛世来先生的文章,同时还有百余张毛世来先生的经典剧照和生活照。2021年是 京剧艺术家毛世来先生的百年诞辰,为纪念毛世来先生为我国京剧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吉林省戏曲剧院、吉林艺术学院戏曲学院共同策划了这本《纪念毛世来先生百年诞辰艺术文集》。
本书由程砚秋先生之子、程派艺术研究专家程永江先生撰写,以儿子的视角,回忆了程砚秋先生的生平,并对戏曲界、文化界与程先生有关的社会人士进行了追忆,立体地展现了程砚秋先生的爱国情操和伟大人格;本书为程家后人亲笔撰写的权威版本,作者还采访了多位程家旧交、展示了多件家藏的珍贵文献,对研究程砚秋生平与程派艺术发展史,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本书从程家祖辈人讲起,首先简述了程砚秋先生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其后,以作者回忆儿时经历方式讲述了程砚秋先生学艺成名、社会交往的经历,尤其在北平沦陷时期先生表现的精神情操、解放后先生的爱国热情以及对戏剧发展的全心投入等人生关键经历,都有具体的描述。本书既按时间顺序勾勒了程砚秋先生的全部人生状况,又重点突出了人物命运中关键性的转折点,同时对学界研
他以极致美丽的扮相位居‘‘四大名旦’’之首,以清丽舒畅的唱腔创造了“平中显奇”的*,赢得了“自己艺术独立的价值”;他“沉着稳重,落落大方”的出访日本、欧洲及美洲,将中国的京剧推向了“尚的东方艺术”:他以“蓄须毁身”的“自虐酷刑”,拒绝为日本侵略者登台唱戏…… 海外人赞其表演、歌唱、舞蹈三位一体;梨园人尊其演戏做人皆“宗师”;文化人评其“无一处有烟火气”。有老妪观其一场戏,叹曰:此生死而无憾矣……
《牛子厚与中国京剧百年》一书,以大量的文字、图片及大量的档案、资料,向大家介绍了关东巨商牛子厚传奇的一生,他在中国民族资本发展初期的贡献,他对社会和百姓的乐善好施,他的爱国情怀;书中还详细地介绍了牛子厚创办中国京剧科班喜(富)连成科班的过程,喜(富)连成科班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这个班的兴衰始末;喜(富)连成科班对中国京剧带来的巨大作用和影响;以及牛家故里对牛子厚精神的传承。还应该说,这本书犹如一部关东清末民初的风情画和半部中国京剧史 。更是一部研究牛子厚个人、清末民国初关东政治、经济及民俗的重要资料,也是了解中国京剧历史和戏曲教育、京剧人物的重要资料。
书中文字均采自梅兰芳本人的话语,由梅兰芳的儿子梅绍武及梅绍武之子梅卫东共同编纂,是集 梅家三代人的努力而完成的。内容以梅兰芳青少年时代的学艺、演出、创作和生活经历为重点,配以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照片近二百幅。 书中文字朴实而亲切,原汁原味的讲述,使得书中的人物鲜活如生、真实可感。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的距离,观看他们上演的一幕幕生动热闹的舞台剧。这个在舞台上是个仪态万方,“比女人还具有女人味儿”的女性,在生活中却是一个俊朗、儒雅、正直、刚毅的男性,梅兰芳先生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是那样地引人入胜,令人爱不释手! 梅兰芳是个爱国主义者,深受人民群众的景仰。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犯我国那段时期,他先编演《木兰从军》、《抗金兵》和《生死恨》等爱国剧目,激励人民抗敌救国的斗志。后来
李白、杜甫世称“大李杜”。其实他俩并不一样,就好像京剧届的杨与梅、梅与余、梅与周、梅与程,甚至包括梅与盖。这些伶人,都可以视为梨园的“大李杜”。 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世称“小李杜”。论才情未必输于李白、杜甫。可惜生不逢时,再不能依傍时代风云抒写气吞千古的华章了。 今天活跃的梨园名伶,别怕被称为“小李杜”。其实,“小中有大”——戏曲的“宋词时代”,举许就在其手上成为现实呢?
朱雪琴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她有着过人的天赋和惊人的创造力,是《珍珠塔》脉系中专享能够突破“沈”“薛”声腔的樊篱而屹立高峰之人。朱雪琴是第一个创立苏州弹词流派的女艺人,也是第一个打破传统观念和男下手合作并取得成功的女上手。本书以审慎的态度和详实的资料,真实还原朱雪琴的传奇人生,同时也为读者打开了一个感知时代变迁、观察评弹发展的历史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