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海上艺术家们的生活、艺术创作,可以看作是海上艺术家的群像。收录了《作个闲人 张充和诗书画艺小记》《无观 蒋铁骊雕塑小记》《洞察者 陆元敏与何曦的影像世界》等26篇文章,记录了胡建君与艺术家友人的交往逸事,以及胡建君对艺术家友人艺术的看法。第二部分是幸毋相忘,收录了《美人香草意千秋 古代名画中的女性形象》《中国传统 五色观 从 延禧莫兰迪色 说起》等21篇文章,胡建君从艺多年的 偶有所得 ,皆畅叙其中。
本书萃取了一代戏剧大师梅耶荷德艺术生涯 五年思想与艺术观念的精华。从演员修养到舞台调度,梅耶荷德在实践中总结出“假定性本质”“戏剧的电影化”“有机造型术”“构成主义”等创新理论,毅然打破“第四堵墙”。戏剧之外,梅耶荷德对文学、电影、音乐、绘画、杂技等艺术形式均有独到见解。书中还从不同侧面呈现了其令人惊叹的艺术交往“朋友圈”:俄国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马雅可夫斯基,戏剧同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瓦赫坦戈夫、丹钦科,艺术知音卓别林、梅兰芳、毕加索等,梅耶荷德甚至预言“未来戏剧艺术”的方向之一便是西欧戏剧艺术和中国戏剧艺术的某种联姻”。经由对话、回忆、寄语,梅耶荷德真诚地告诉所有热爱戏剧的人,艺术没有时空和国界,生命存在于对艺术真理的求索之中。
《满园春色关不住--童双春滑稽艺术人生》讲 述了童双春先生是如何从一个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学 徒成长为一代滑稽戏大师。该书由童双春先生口述, 王月华女士整理,是目前为止*全面***的童双春 先生的传记。
京剧作为中华民族为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演艺优美大气,其流派纷呈多姿,其名家荟萃云集,其剧目丰富繁多,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在国内外均享有极高的声誉。 在当今延续传统艺术经脉、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构建当代人文精神的大背景、大格局下,京剧得到了来自政府、民间的大力扶持,再度获得长足发展。在全国各地,京剧大多拥有完善的专业剧团和演出场所,创作繁荣,演事兴盛;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孩子们对古老优美的京剧发生了兴趣,产生了认知;各路媒体的大力传播与推介,使国粹走进千家万户,传遍四面八方……社会的大力支持,加上京剧艺术工作者的执著追求、不懈努力,当代京剧水准不断提升,演艺名家不断涌现,京剧观众不断增长,京剧事业不断发展,已成为当代社会文化建设、文明进程中的一种不可
20世纪50年代初,著名学者黄裳约请梅兰芳写自传体回忆录。梅兰芳利用演出的空隙,每天和许姬传谈话约两个小时,许速记下来后,由许源来核实、润色、修改,并配上插图、照片,三人经进一步磋商、研究、推敲、核对、修改后,于1952、1954年相继出版、二两集,书名为《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成为红极一时的畅销书。第三集的写作始于1958年,后因“文化大革命”被搁置,直到1981年3月才出版。本次出版的《梅兰芳回忆录》是三集全本,并加上记录梅兰芳赴日本表演经历的《东游记》。梅兰芳在书中回忆了他与京剧并肩成长、发展的历程,同时也记录了他演出之余的点滴体会和对京剧的改革创新。
周信芳是一代京剧艺术大师。他七岁登台露演,十三四岁便以童伶成名。他一生与戏剧结缘,历经艰辛。他演过600多个剧目,在舞台上创造了箫何、徐策、宋江、文天祥、寇准、海瑞等众多艺术形象,并以独具异彩的麒派艺术风靡全国,为创造京剧辉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上个世纪90年代沈鸿鑫先生出版了关于周信芳艺术人生和周信芳研究的著作,此后他对周信芳的研究和资料的采集一直没有间断过,这本《京剧大师周信芳》,就是在原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新的资料和新的研究心得,并考虑今天读者的阅读需求而推出的。
“你应该知道的”系列丛书,共11册,将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教育家等人物事迹,结合其伟大作品或彪著人类史册的伟大成就娓娓道来,寓艺术作品、政治思想、发明创造于故事,寄优雅气息于行文辞藻。
尤金 奥尼尔(1888-1953)是*受赞誉的美国剧作家,被誉为 美国戏剧之父 ,是美国民族戏剧的奠基人。曾四次荣获普利策奖(1920、1922、1928、1957),并于193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榆树下的恋情》、《送冰的人来了》、《安娜 克里斯蒂》、《哀悼》、《天边外》、《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等。 奥尼尔出生于纽约一个演员家庭,父亲是爱尔兰移民,母亲富于艺术气质。奥尼尔 20岁左右到南美等地流浪,当过水手、小职员、无业游民。两年后在父亲的剧团里当临时演员,父亲对他的表现不满,他则对传统戏剧不满。他研究易卜生和斯特林堡,1914年到哈佛大学选读戏剧课程,并开始创作。1929年耶鲁大学授予他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此后他在佐治亚州的一个岛上专心写作,直至去世。 本书为两卷本,下卷接续上卷直至奥尼尔去世。本卷传记中所呈现
裘盛戎先生虽然离开我们已有三十余载,但他的裘派艺术风采并没有随之湮没。今天我们重新欣赏裘先生的经典剧目,仍然能感受到他所创造的强大艺术魅力。《京剧大师裘盛戎》这本书是为纪念裘先生诞辰九十周年所作,所要表达的正是一种深切的缅怀之意。 本书内容分为“幼承庭训”、 “科班生活”、“初出茅庐”、“《姚期》初唱”、“开宗立派”、“裘派经典”、“幸福十年”、“人生落幕”八个章节,裘先生的一生就在这八个章节之中起承转合,终落幕。书内重点记录了裘先生创立裘派艺术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传承至今的一些经典剧目的创作过程;裘先生在京剧领域所做出的成绩以及他的为人处事对朋友和弟子的影响。 书后附录了裘盛裘先生的朋友和亲人所写的文章,以及裘派传承表、裘家亲属表,对于想深入了解裘盛戎先生及其艺术传承的
严凤英 《画传》是一本历史传记,图片形象和经典唱段光盘三者合一的新书。文字传记简明扼要真实准确的记述了黄梅戏一代宗师严凤英短暂一生(38年)的主要经历、突出贡献和高尚艺德的感人事迹;同时折射了黄梅戏由黄梅调发展成黄梅大戏的历史过程。近四百幅图片展示了严凤英和她的伙伴、友人们的光辉形象以及二十多部黄梅戏剧目地精美剧照。二十二首音配像DVD光盘再现了严凤英的优美的歌声,是人们学唱黄梅戏的好教材。
内容简介 《田纳西 威廉斯回忆录》是二十世纪传奇剧作家田纳西 威廉斯*一本亲笔自传,作者在书中坦诚地回顾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不仅披露了许多著名戏剧的缘起与创作过程,还忠实讲述了其不畏艰难永攀艺术高峰的奋斗经历。
梅兰芳对中国京剧的*贡献,就是把古老的京剧现代化了,并把中国京剧推向了世界。前苏联《大百科全书》中,就收录了梅兰芳的条目,长达好几页。足可见,梅兰芳在国际上的影响!在中国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际,出版其子梅绍武撰写的真实的梅兰芳(电影文学剧本)意义巨大! 《我的父亲梅兰芳》以亲见亲历的笔触,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极为真实全面地再现了梅兰芳多姿多彩的一生,从而使读者对梅兰芳、梅派艺术有了感性的认知。 《我的父亲梅兰芳》由梅绍武编著,绍武生前伏案挥笔、孜孜矻矻,这也体现了梅兰芳朴实敦厚的风范对他的深刻影响。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是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的自传。《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完整回顾了王文娟的人生和艺术道路,从解放前的艰难谋生到解放后的潜心创作,从团队合作打磨精品的成功经验到响应文化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以及关于婚姻家庭的种种真情……文风质朴自然,气韵沉郁隽永。书中近两百幅配图,很多都是首次披露的手资料,图文并茂地立体呈现了一代越剧艺术大师的艺术追求和人生缩影。王文娟的传记为上海乃至中国的戏剧史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记忆,作者的艺术生命、个人命运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深刻的时代印记。作者对其艺术人生的娓娓道来,能为读者提供一种解读上海文化进展、文化生态的别样视角。
她是有着倾城倾国之貌的女子。她是在舞台上有 着翩若惊鸿之姿的女子。她是不顾一切投身于爱情的 女子。她又是同时有着男子的英气和决绝的女子。她 就是孟小冬,中国京剧史上当之无愧的“首席女老生 ”,被盛誉为“梨园冬皇”。在舞台上,她运筹帷幄 ,指点江山,豆蔻年华就名震一方。在艺术中,她勤 学苦练,立雪余门,终继承并发扬了余派艺术。在 爱情里,她温婉多情,知音难觅,和梅兰芳的倾城之 恋,却以此生不复相见为结局。在生活中,她气质若 兰,孤雅如莲,为报恩情终嫁于风烛残年的杜月笙 。醉卧红尘三百里,遥忘繁华一世情。 《唱不尽的锦瑟流年--名伶孟小冬》记述了自孟 小冬诞生直至辞世,70年间的各段生活,“出淤泥而 不染”的一生 ,材料翔实全面,行文落笔严谨。《 唱不尽的锦瑟流年--名伶孟小冬》由颖玥所著。
程砚秋作为杰出和京剧表演艺术家,以自己不断的艺术创造实践和丰硕的艺术创造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积累了富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为京剧表演艺术体系的丰富和京剧艺术的创新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程砚秋先生位列京剧史上“四大名旦”之一,30岁左右即形成了完整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并由此创立了独树一帜的“程派”。流派的形成,是一咱艺术风格的独创性达到凝炼、成熟的境界并产生重要社会影响的体现。程砚秋先生为我们留下了多方面的珍贵艺术遗产。
【陈丹青: 这本书你可说是演艺圈内的深度八卦,也可说是精彩纷呈的艺坛传奇!我没有一次性读过这么多*明星的纸上肖像。市面上类似的演艺大腕花名簿兼八卦图,实在太多了,我确信,没有一位作者的故事与见识,交游与资格,比得过周龙章,比得过这本书。 【他,被称为纽约华人艺术教父。出身富贵,祖父是近代企业家,却不得不离家流浪,外出打拼。年少时怀着明星梦,偷渡香江闯荡演艺圈。身为同志却结了两次婚,为配偶拿到绿卡,开设纽约家亚裔同志酒吧。成立美华艺术协会,在纽约办了数千场演出、展览,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越过八九十年代,直到21世纪,说得出名号的华人老中青明星、文艺工作者,只要在纽约登台,背后都藏着他的身影。这是他四十年生涯的真实告白,书中出现的每个名字都如雷贯耳,邓丽君、罗大佑、李安、龙应
"宋宝罗工老生,也唱过老旦。出生于梨园家庭,行四,父亲宋永珍,是有名的旦角演员,信仰基督教,就让牧师给起名为保罗。母亲本是旗人,官宦人家,因爱慕宋父台上那番俊雅,遂嫁他。夫唱妇随,也成了有名的青衣,嗓子倒掉后改演丑角,名气很大。许多青年坤伶诸如孟小冬等都拜在门下,称她为干妈。 年近百岁的宋宝罗,是我国京剧界硕果仅存的集书、画、篆刻、京剧表演于一身的艺术家。本书以宋宝罗自述的形式,展现了他从艺近百年的传奇人生。该书既有宋宝罗的精彩人生,也收录了他的谈戏说艺、剧本选录和博客摘抄。更有他几十年里的书画篆刻作品展示。内容丰富,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