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曾好奇过世间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上的科学家们在付出了几百年的努力之后,终于将构成万物的基本单位—一个个化学元素从自然界中寻找出来并排列规整,得到了现在家喻户晓的元素周期表。但是我们在接触元素周期表的时候,往往看到的*是枯燥的文字和数据,因此许多人也梦想着一睹这些“世界的基石”的真容。 在这本书中,作者将一一展现他收藏的几百件精致的化学元素样品,从一碰到水*会发生剧烈反应的铯,到性质稳定、色泽金黄耀眼、被用于制作珠宝首饰的金,再到会强烈腐蚀所触及的一切物质的氟。这些元素样品*被作者拍摄成精美的照片并配以生动的文字讲解,能让你在观察到它们令人震撼的外表的同时,了解这些有趣的样品是如何制成的,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元素。 本书包含数百幅化学元素样品照片,对于化学爱好者、正在
本书为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在传记的形成上,通过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和考证,通过访谈补充和澄清已有文献资料中缺失或者模糊、有争论的细节,细致地还原陈庆云的家庭环境、求学经历与科研历程。传记的结构以时间为纵线,以陈庆云学术成长的重要时间节点和阶段作为章节划分的标准,对陈庆云学术研究方面的思想脉络与代表性学术成果、在学术组织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主要贡献进行系统论述。
唐敖庆院士为我国著名的量子化学家,我国量子化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本书以唐敖庆生平事迹为主,记述他为党和国家培养大批优秀学生,为国家理论化学事业奋斗终身的光辉历程。同时记述他的部分学生——中国理论化学学派的科研与教学情况。
伟大思想家们的思想和作为经常可以产生精彩的故事。在《化学元素之旅》中,你将会看到改变历史的100个化学元素的重大发现。每个故事都涉及一个令人费解的难题,而正是这些难题促使了新发现,并且改变了我们对世界以及我们在世界中的位置的认知,它们的价值无法估量。 知识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可以被完全认知,它需要大量对证据的思考,一步一步去逼近真相。在这《化学元素之旅》中,我们追寻着一个效果与美感同时兼具、可以显示宇宙组成基本单元的工具——元素周期表与其相关内容的历史轨迹,涉及哲学家、炼金术士以及科学家的故事。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水、火、土、气”四元素说,他认为一切物质都是原子组成的,不然我们的世界就是一片虚无;法国安托万·拉瓦锡向世界宣告,水并不是一种元素;门捷列夫,这个大胡子
1661年出版的《怀疑的化学家》(The Sceptical Chemist),标志着近代化学开始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波义耳用对话体的形式(模仿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让四位代表不同观点的学者进行辩论,通过严密的逻辑和实验证据,逐一反驳了当时流行的元素理论。同时提出了接近于近代的化学元素的概念,区分了化合物和混合物。 波义耳把实验方法引入化学研究之中,主张化学要建立在大量的实验观察基础上,对物质的化学变化要进行定量研究,从而开创了分析化学的研究。他最早引人了"分析化学"这个名称。 恩格斯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波义耳把化学确定为科学"。
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处不在,特别是塞满瓶瓶罐罐的厨房里,到处都有趣味十足的化学现象和常识。本书围绕厨房里的能源、食材、厨具灶具、消毒清洁和厨余垃圾五个主题,引导读者带着问题走进厨房,关注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各种细节,通过问答式的风趣、专业讲解,深入化学、理解化学。本书的写作意在让读者从常见的生活体验中熟悉化学,让化学不再神秘遥远,让学习更接地气、更贴近实践。同时,在新颖的板块和框架内,注重化学学科关键知识点、典型考点的总结与整合。
天然产物合成化学集中体现了现代有机合成的科学成就和艺术创造。 《现代化学专著系列 天然产物合成化学:科学和艺术的探索》取材于作者所在课题组20年来在外期刊上先后发表的140多篇论文,系统介绍了课题组在六类具有重要生理活性,且为世界各国有机合成化学家所感兴趣的天然产物分子合成中所取得的进展。全书共分7章,章为引言,以下各章则分章对六类天然产物在选题、合成设计思想、具体合成策略、合成方法学的发展以及合成中问题的解决思路和经验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现代化学专著系列 天然产物合成化学:科学和艺术的探索》可供有机合成专业的教师、研究生以及从事有机合成及药物合成的科研工作者及产品开发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从密度泛函理论出发,详细介绍理论框架及其在材料计算中的应用。介绍密度泛函的基础理论框架及计算编程思路,进而按照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对热门材料(包括半导体材料和储能材料)进行具体的计算和分析。本书内容由浅入深、逐步递进,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密度泛函理论的实际应用和阶梯式计算研究的模式。 本书提供详细的材料计算案例和分析,可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材料计算和模拟领域的前沿知识,进行实践研究,适合材料计算和模拟领域的科研人员阅读,也适合于物理化学、材料化学、计算物理等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本书从介绍储能技术发展背景和液流电池技术的发展简史入手,就液流电池技术原理、特性进行了概括和论述,针对不同液流电池体系技术进展进行了简要介绍。书中重点介绍了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从其概念出发,介绍了储能系统的主要组成,包括电堆、储能模块、储能单元、电解液储供单元、交流及并网单元、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等,并面向系统运行管理和设计,重点对SOC监控管理、SOH、电池系统热管理、电池系统漏电特性和外特性进行了重点论述;从系统应用出发,重点介绍了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液流电池系统实际应用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本书还重点介绍了近几年全钒液流电池技术标准的制定情况及面向储能电站建设的设计规范。本书还给出了国内外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的应用领域和
本书根据张乾二院士长期为厦门大学化学系研究生开设的群论课程讲义整理而成。本书主要介绍有限群的基础知识,*别是群的表示理论、分子对称群、置换群的不可约表示等,还介绍群论在分子轨道理论、晶体结构、分子光谱及基本粒子中的应用。各章均附有习题供读者参考使用。
《普通化学原理(D4版)》对应课程为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化学基础课,各版次在几十届学生中使用。全书共16章,主要包括物质的状态和结构、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元素周期律等基本化学原理。本书D2版1995年获国家*高等学校YX教材一 。D2版由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购买繁体版版权出版。D3版和D4版分别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 *规划教材、 十一五 *规划教材。 本着继承与更新相结合的原则,D4版体现出下述原则:(1)深入浅出 化学热力学、物质结构等基本原理是课程的核心内容,但又涉及较多的物理和数学知识,如何深入浅出地表述是作者们潜心研究之处;(2)承前启后 既关注中学基础,又注意与后续课程的衔接,有些内容用小字或页下注排印,兼顾叙述的系统性和要求层次上的区别,希望使用本书的师生能因之把握 教 和 学 的尺度,并
材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关键新材料的出现与应用是推动新技术革命的直接动力。当前化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作者在新材料和新能源领域多年的研究与思考,本书 在向读者介绍新材料的重要性,并探讨新材料在碳中和实践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本书回顾了材料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材料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论述了新材料的战略地位以及世 各国的发展战略;针对能源与环境危机,介绍了世 多国和地区的碳中和发展目标,并重点探讨了现 段我国实现碳中和所面临的挑战及新材料在清洁能源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后展望了实现碳中和的愿景。
本书阐述了作者设计与研制可再生高分子的思考与体会, 括问题的提出、解决策略和得到的主要结果以及 些感想或经验。 先,说明效法自然、研发可再生高分子的可能和意义。其次,简述聚合物的结构-性能关系及其调控方法。然后,理清可再生高分子的含义和构建策略与原则,介绍纤维素、淀粉、壳聚糖和海藻酸钠等天然多糖高分子的结构和性能 点,叙述作者依据结构-性能关系对天然多糖高分子所开展的研发。随后,阐述含短或单序列乳酸酯聚合物的研制途径,简要说明二氧化碳基聚合物的研发状况,介绍研发含长二氧化碳单元系列聚合物的设想和实践。 后,做简单的回顾与前瞻,给出若干建议,以再度引起人们对可再生高分子的探究兴趣,获得高效、长足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