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科学英才》以图画故事书的形式向青少年读者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技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的生平故事、科研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展示他们勇于探索、认真钻研的科学精神,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普及我国重大科技成果,颂扬时代楷模,激发广大青少年读者的爱国热忱,引导他们 加坚定爱国报国志向。《大地之子黄大年》图文并茂地生动再现了黄大年的一生。他为了叩开“地球之门”,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以身许国,不懈追赶 前沿科技,潜心研究地球深部探测技术,他和团队的科研成果推动中国真正进入“深地时代”!本书文笔细腻、插图精美,知识性、可读性相结合,是一本具有感染力和启发性的青少年读物。
《杨钟健画传》向读者讲述追忆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杨老的成长过程,追忆杨老一代科学巨匠筚路蓝缕、艰辛创业的感人史诗。本书通过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原始资料,特别是作者之一任葆薏女士(杨钟健先生儿媳)提供的珍贵照片、手迹等,将杨老一生神奇的经历,置于中国二十世纪所经历的重大历史变革的框架中。本书图文并茂,和单纯的文字传记相比,更为逼真、更为形象地表现杨老走过的人生历程,让读者得以了解杨老世事沧桑的独特阅历和杨老在时局变迁大环境中的内心感受。
张芳著的《魏书高句丽传研究》从《魏书 高句丽传》史料研究角度探讨高句丽民族起源、王系传承、基本概况以及它与中原王朝关系等高句丽史相关热点问题,从而揭示该文献具有的神话学、考古学以及史料学价值。此外,张芳对《魏书 高句丽传》中记载的高句丽官制、都城、疆域、人口等方面的研究也颇有独到之处。
这里,有中国 早的多网格式都邑布局、中国 早的以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中国 早的城市主干道网、中国 早的青铜礼器群、中国 早的 祭祀场、中国 早的官营铸铜作坊和绿松石器加工作坊……中国历史由此开启王朝时代。诸多的“中国之 ”,使它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 者。近年因是否为“夏都”,而一时成为焦点和热点。 这里,就是“ 早的中国”——二里头,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 65年来,在二里头遗址从发现到发掘的过程中,徐旭生、赵芝荃、郑光、许宏等一代代考古人,青灯黄卷、筚路蓝缕,用一项项考古成果证实着二里头遗址的非凡价值。他们的名字,如雷贯耳,熠熠闪光,写在了中国考古 。但同时还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默默无闻,栉风沐雨,风餐露宿,长年奔波在田野,为二里头的考古做出了很大贡献。 他
李四光的一生,全为为国争口气而拼搏,他在地质学所取得的成就,全为实现救国强国之梦。他曾是清末的工科进士,立志努力向学,造船救国,随后登进士、入实业,却因为辛亥革命失败毅然再次深造。原本造船救国的理想,他并未抛开,只是究其根源,还需要从矿产着手,而矿产则需要从地质着手,也正是这个缘由,他终选择了地质学,从而走上科学救国之路。建国之后,他引领中国,彻底摆脱了缠绕中华民族几十年的贫油之帽。 他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地质元帅,更是在祖国河山屡屡印下足迹的地质大家,他的一生,一直在为国争光的道路上疾走。
以门头沟为主体的北京西山是培育中国地学家的摇篮 ,在这里,一批又一批年轻的学子掌握了认识大地山川的本领;在这里,古今中外的学者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山川大地的奥秘。本书通过介绍59位中外地质学家的生平,展现了门头沟丰厚的地质资源,以及中外地质学家在北京西山创造的灿烂地质文化。在梳理一大批名家前辈之后,作者专辟一栏 当代在北京西山有重要发现的地质学家 ,介绍了6位当代科学家的事迹、成就和贡献,足以说明门头沟对地学的贡献也没有尽头,地质科学以至于地学的发展也不会休止。
本书是“大国工匠人物传”丛书之一,是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修复师、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郭汉中的传记,鲁迅文学奖得主葛水平通过文学故事的形式,对郭汉中的个人成长历程、生活情况和工作感悟进行全景扫描。在近40年的时间里,郭汉中始终坚守在文物修复 线,与前辈后生一道,用坚持不懈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黄金面具等数以千计的珍宝重现风采。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爱岗敬业、争创 、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 的工匠精神。
本书稿收集美国所藏翁文灏的往来英文信函, 有约110通, 主要藏在美国史密森学会, 密苏里州历史学会, 厄尔海姆学院, 雪城大学,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洛克菲勒档案中心等。时间跨度从1922年至1948年, 涉及地质学, 地理学, 医学以及中外合作, 均为 面世, 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本书拟仿照《丁文江海外书信集初编》(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17年) 的体例, 以时间为序, 影印书信原件, 并附上整理文本 (原件与录入版对照)。
《李四光传》的五位作者都是先后在李四光身边工作过的同志。他们不局限于一时的耳闻目见,而是查阅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做了广泛的访问调查,并结合近百年来的历史进程,对传主各个时期的思想感情有重点地进行了分析研究。他们都不是文学工作者或新闻工作者。他们写这本传记的立意、观点和视野,读者可以从本书的有关章节、尤其从“结束语”中体会到,无须我们多说。总之,这本传记应当可以被认为是一本认真的尊重历史的传记。 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在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稳步前进的今天,重读这本传记,仍然使我们对李四光毕生所从事的科学实践感到骄傲。“不废江河万古流”,我们相信,历史将会继续作出这样的回答。
中国是的陶瓷古国,特别是瓷器的生产和使用,曾在世界上一枝独秀存在了2000多年。瓷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发明,是人类物质文化中影响力的产品之一。本书是关于中国瓷器发展历史的简明读本,重点讲述了各个时代瓷器发展的突出特点。例如战国时期的原始瓷器、汉末成熟青瓷的出现、六朝青瓷的快速发展、隋代白瓷的出现、唐代南青北白局面的形成、宋代的五大名窑及特色民窑、元青花、明青花及彩瓷的发展、清代瓷业从到衰落、明清外销瓷的发展及意义等。书中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古窑址考古资料、墓葬发掘资料以及的研究成果,以一种通俗易懂的话题方式,带给读者更专业的中国古代瓷器知识,为瓷器爱好者们提供参考和借鉴。
《西西弗神话》汇集了四篇文章——《西西弗神话》《荒诞推理》《荒诞人》和《荒诞创作》,表现了作者对于荒诞哲理 深入的考察和 透彻的阐释。在这部随笔集中,作者讨论了死亡与反抗、幸福与悲剧、存在与拯救、人生的荒谬与荒诞性等一系列重要哲学命题。其中,西西弗这一古老的神话形象是整部随笔集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