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门头沟为主体的北京西山是培育中国地学家的摇篮 ,在这里,一批又一批年轻的学子掌握了认识大地山川的本领;在这里,古今中外的学者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山川大地的奥秘。本书通过介绍59位中外地质学家的生平,展现了门头沟丰厚的地质资源,以及中外地质学家在北京西山创造的灿烂地质文化。在梳理一大批名家前辈之后,作者专辟一栏 当代在北京西山有重要发现的地质学家 ,介绍了6位当代科学家的事迹、成就和贡献,足以说明门头沟对地学的贡献也没有尽头,地质科学以至于地学的发展也不会休止。
《西西弗神话》汇集了四篇文章——《西西弗神话》《荒诞推理》《荒诞人》和《荒诞创作》,表现了作者对于荒诞哲理 深入的考察和 透彻的阐释。在这部随笔集中,作者讨论了死亡与反抗、幸福与悲剧、存在与拯救、人生的荒谬与荒诞性等一系列重要哲学命题。其中,西西弗这一古老的神话形象是整部随笔集的核心所在。
《李四光传》的五位作者都是先后在李四光身边工作过的同志。他们不局限于一时的耳闻目见,而是查阅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做了广泛的访问调查,并结合近百年来的历史进程,对传主各个时期的思想感情有重点地进行了分析研究。他们都不是文学工作者或新闻工作者。他们写这本传记的立意、观点和视野,读者可以从本书的有关章节、尤其从“结束语”中体会到,无须我们多说。总之,这本传记应当可以被认为是一本认真的尊重历史的传记。 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在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稳步前进的今天,重读这本传记,仍然使我们对李四光毕生所从事的科学实践感到骄傲。“不废江河万古流”,我们相信,历史将会继续作出这样的回答。
本书选择孙鸿烈等若干参加过青藏科考队员为访问对象,通过他们的回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他们的青藏高原科考经历、相关的研究活动和国际交流。《青藏高原科考访谈录(1973-1992)》选择的访问对象包括考察队负责人和参加考察的不同学科的主要人物,具有代表性。他们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层面,再现了青藏科考的艰辛历程。
本书为中国放射化学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杨承宗的学术传记,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的一种。该书通过访谈、实物采集、录音录像等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杨承宗的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内容。 书中行文严谨,引用资料真实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大中学生及青年学者可以从书中获取学术成长的经验和启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从本书获取大量独有的历史资料。
《李四光传》的五位作者都是先后在李四光身边工作过的同志。他们不局限于一时的耳闻目见,而是查阅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做了广泛的访问调查,并结合近百年来的历史进程,对传主各个时期的思想感情有重点地进行了分析研究。他们都不是文学工作者或新闻工作者。他们写这本传记的立意、观点和视野,读者可以从本书的有关章节、尤其从“结束语”中体会到,无须我们多说。总之,这本传记应当可以被认为是一本认真的尊重历史的传记。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在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稳步前进的今天,重读这本传记,仍然使我们对李四光毕生所从事的科学实践感到骄傲。“不废江河万古流”,我们相信,历史将会继续作出这样的回答。
李四光,原名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地质学家。蒙古族。湖北黄冈人。1919年和1927年分别获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留学日本和英国。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曾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9年10月19日,尚是漂泊国外之时,他已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归国后,他长期担任着政府地质部部长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李四光历任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