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一,汪逢春,原名朝甲,字凤椿。自幼随诸兄习举子业,兼从吴中名医艾步蟾先生读医书,后成医学大家。 他是北京名医之一,其用药独特,耐人寻味。本书按医家小传、专病论治、诊余漫话、年谱四部分进行编写。其中,医家小传简要介绍了医家的生平及成才之路;专病论治意在以病统论、以论统案、以案统话,即将与某病相关的精彩医论、医案、医话加以系统整理,便于临床学习与借鉴;诊余漫话则系读书体会、札记,也可以是习医心得,等等;年谱部分则反映了名医一生中的重大事件或转折点。
原发于颅内的生殖细胞肿瘤(GCTs)有两类,即生殖细胞瘤(Germinoma)和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NG-GCTs),后者包括畸胎瘤(成熟性、未成熟性和畸胎瘤恶性变)、内胚窦瘤、胚胎癌、绒毛膜上皮癌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本书用翔实的实例资料并参考外文献200余篇,详细地介绍了本病的发病年龄、好发部位、临床表现、神经放射学特点、肿瘤标志物的意义、诊断手段、治疗方法的选择预后等,其中对生殖细胞瘤化疗的具体方案及减量放疗的现代综合治疗法重点加以阐述,此疗法既获得了满意的远期疗效,又使单纯放疗造成儿童生存质量的下降得到改善。书中使用400余张影像照片配合诊治过程来加深读者的感性认识。此外,由于我们对恶性的NG-GCTs的治疗效果尚不理想,因而也提出了大家共同探讨和改进的课题。
本书以简洁的文字和大量彩色绘图、手术照片图,阐述了除食管外科与肺外科之外的其他胸部疾病的外科治疗手术技术、操作步骤,以及作者的手术技巧和临床宝贵经验。全书共分为10个部分46章,详细介绍了心肺移植、胸廓出口综合征、膈肌、胸壁、气管及胸部血管等各部位相关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手术体位、切口位置、手术步骤及并发症处置等内容。本书作者多数为美国胸外科学会的领军人物、当前很多广泛应用的胸部手术技术的研创者和推广者。作为胸外科手术又一本综合性和性专著,本书代表了当今世界胸外科手术技术的优选水准。
《最的医生:传记西方医学史》以简明流畅的方式描绘了从古希腊的西方“医圣”希波克拉底,到心血运动的发现者哈维、牛痘免疫的者詹纳、现代医学教育的始祖奥斯勒等五十余位医生的生平和业绩,以此为线索,勾勒出西方医学的发展历程。既是一部医生的生平传记,也是一部系统梳理西方医学源流的医学史著作。
于晓辉,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四川大学。 吴开春,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技术三级,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 聂勇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 徐美东,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复旦大学。 程树群,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复旦大学。
《陈源生》为中医学家陈源生先生医论、医著、医案及学术传承的总集。陈源生先生致力于中医临床工作七十余年,学验俱丰,善于汲取各家学说之长,对中草药的研究尤具心得。先生既善用经方,又不懈搜集民间单方、验方,更创制了多个应用范围广、疗效确切的方剂。临床中对于危急疑难病症,辨证极为精当,用药简便灵动,方法自出心裁,每起沉疴于平淡无奇之中。 《陈源生》首次系统、全面地整理了陈源生先生大量的遗著,可以较完整地反映先生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及其传承,并特设附录,刊载先生的一些诗词及为他人著作所写的序言,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学术价值及文献价值。可供广大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者阅读参考,并可作为珍贵的历史资料珍藏。
本书介绍各种危重疑难问题的处理办法,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处理办法及可能的结果。主要解决临床麻醉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本书以简洁的文字和大量彩色绘图、手术照片图,阐述了除食管外科与肺外科之外的其他胸部疾病的外科治疗手术技术、操作步骤,以及作者的手术技巧和临床宝贵经验。全书共分为10个部分46章,详细介绍了心肺移植、胸廓出口综合征、膈肌、胸壁、气管及胸部血管等各部位相关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手术体位、切口位置、手术步骤及并发症处置等内容。本书作者多数为美国胸外科学会的领军人物、当前很多广泛应用的胸部手术技术的研创者和推广者。作为胸外科手术又一本综合性和性专著,本书代表了当今世界胸外科手术技术的优选水准。
本书以简洁的文字和大量彩色绘图、手术照片图,阐述了除食管外科与肺外科之外的其他胸部疾病的外科治疗手术技术、操作步骤,以及作者的手术技巧和临床宝贵经验。全书共分为10个部分46章,详细介绍了心肺移植、胸廓出口综合征、膈肌、胸壁、气管及胸部血管等各部位相关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手术体位、切口位置、手术步骤及并发症处置等内容。本书作者多数为美国胸外科学会的领军人物、当前很多广泛应用的胸部手术技术的研创者和推广者。作为胸外科手术又一本综合性和性专著,本书代表了当今世界胸外科手术技术的优选水准。
库尔茨编著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人工髋膝关节中的应用(原著第2版)》包括七章,包括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人工髋、膝关节中的起源以及发展,介绍了一些最初思想、使用的材料、设计型式、方式以及这些产品在临床中的性能表现,还介绍了硬对硬关节的优势和不足,并对国外人工关节的磨损试验的起源发展和现状进行了详尽的总结。 本书适合从事人工关节研发,以及与摩擦磨损学、生物力学相关的科研人员、高校师生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