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论述光波在介质中传播所产生的现象与规律。书中详细地介绍了介质中光波传播的基础理论和近10年来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研究前沿。内容包括:场的基本概念,其中包括场的单透镜衍射和平面波通过衍射屏的衍射;光波在弱散射介质中传播时的单次散射理论;光波在连续介质中传播时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抛物方程近似、微扰理论、马尔柯夫近似、平均场和二阶相干函数、四阶相干函数和强度起伏等;研究光波在散射生物介质中传播时所涉及到的辐射传输方程和漫射理论;光波在湍流效应近期研究新成果,例如,大气闪烁,到达角起伏、孔径平滑Andrews理论、相位间歇性和湍流后向散射增强等;光波二次通过同一介质时的像质改善增强等;从光的散射、光子迁移和光子吸收等方面论述了光波在生物介质中的传播与成像规律。 本书的主要
《中国农业信息传播特征与主体研究》由引言和6章内容组成。引言介绍中国农业信息传播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章介绍中国农业信息传播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知识;第2-5章介绍农业信息传播的三个重要主体,并对其信息传播特点、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描述;第6章结合ICT从农产品交易信息化、农产品安全方面进行实践研究,为发现并解决我国农业信息传播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中国农业信息传播特征与主体研究》内容系统全面,学术性、实践性强,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论述深入浅出,具有农业信息技术创新的特色. 《中国农业信息传播特征与主体研究》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农业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农业信息管理部门、农业信息技术实施部门及行业协会等的参考用书。
《自我的现代觅求:卢梭<忏悔录>与中国现代自传(1919-1937)》与中国现代自传(1919—1937)》对传记研究、比较文学研究有参考价值。中国现代自传的发生、发展与卢梭自传《忏悔录》有着密切的关系,梁庆标编著的《自我的现代觅求卢梭忏悔录与中国现代自传(1919—1937)》试图从影响研究的角度,聚焦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与身份认同,考察《忏悔录》在现代中国(1919—1937)的译介、传播,以及自传者对它的接受,从一个侧面对中国现代自传的进程及国民心理进行审视。整体而言这种关系体现在诸多方面,既有积极的接受和认同,又有内在的抗拒和鲜明的批判,体现了他们在人性认知、价值取向、“原罪”与“性善”、“忏悔”与“自省”方面的差异,也凸显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郁达夫、巴金、郭沫若、吴宓这四位既是独特的个案,又具有鲜明的代表性,
本书系上海交通大学传记中心“现代传记文库”之三。有名学者杨正润先生在学术势头正旺之时,将大部分的精力转向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传记研究,并很终将之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事业。现在看来,这是先生基于对靠前外学
现代中国作家自传研究 【新华书店直营】 作者 韩彬 原价 ¥48.00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09-01
资料翔实,旁征博引,集作者十多年传记研究之所得,深入挖掘传记题材,爬梳(西方)传记写作的历史、嬗变和理论发展,揭示传记作家与传主(或者与自己)之间何以形成富有张力的“角力场”,指明“生命写作”的哲学价
本书首先从发生学的角度,探讨现代自传兴起的原因,接着在中国自传现代转换的背景下,探讨现代自传不同于传统叙传的文体特征,如现代自传的多重话语、成长叙事、心理化叙事、戏剧化叙事等, 结合创作主体的特殊性,研究作家自传的互文性特征。书稿框架清晰、逻辑紧密、考据详实,对于想了解、研究中国现代作家自传的读者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本书系上海交通大学传记中心“现代传记文库”之二。三十多年来,一批传记学者,承袭了二十世纪初由伍尔夫、斯特拉奇、莫洛亚等人开启的“新传记”传统,清理了从约翰生乃至普鲁塔克发端的传记理念;另一方面,又从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史学、心理学、哲学和文化批评中广泛吸取养分,对传记理论加以发展。传记研究形成了自己的话语体系,并融入了当代国际学术的潮流,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传记成为一个独立的文类,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传记理论日益兴盛,至今竟能自成一家,与历史、文学批评鼎力相持。
本书首先从发生学的角度,探讨现代自传兴起的原因,接着在中国自传现代转换的背景下,探讨现代自传不同于传统叙传的文体特征,如现代自传的多重话语、成长叙事、心理化叙事、戏剧化叙事等, 结合创作主体的特殊性,研究作家自传的互文性特征。书稿框架清晰、逻辑紧密、考据详实,对于想了解、研究中国现代作家自传的读者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自我的现代觅求:卢梭<忏悔录>与中国现代自传(1919-1937)》与中国现代自传(1919—1937)》对传记研究、比较文学研究有参考价值。中国现代自传的发生、发展与卢梭自传《忏悔录》有着密切的关系,梁庆标编著的《自我的现代觅求——卢梭忏悔录与中国现代自传(1919—1937)》试图从影响研究的角度,聚焦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与身份认同,考察《忏悔录》在现代中国(1919—1937)的译介、传播,以及自传者对它的接受,从一个侧面对中国现代自传的进程及国民心理进行审视。整体而言这种关系体现在诸多方面,既有积极的接受和认同,又有内在的抗拒和鲜明的批判,体现了他们在人性认知、价值取向、“原罪”与“性善”、“忏悔”与“自省”方面的差异,也凸显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郁达夫、巴金、郭沫若、吴宓这四位既是独特的个案,又具有鲜明的代表
《自我的现代觅求:卢梭<忏悔录>与中国现代自传(1919-1937)》与中国现代自传(1919—1937)》对传记研究、比较文学研究有参考价值。中国现代自传的发生、发展与卢梭自传《忏悔录》有着密切的关系,梁庆标编著的《自我的现代觅求——卢梭忏悔录与中国现代自传(1919—1937)》试图从影响研究的角度,聚焦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与身份认同,考察《忏悔录》在现代中国(1919—1937)的译介、传播,以及自传者对它的接受,从一个侧面对中国现代自传的进程及国民心理进行审视。整体而言这种关系体现在诸多方面,既有积极的接受和认同,又有内在的抗拒和鲜明的批判,体现了他们在人性认知、价值取向、“原罪”与“性善”、“忏悔”与“自省”方面的差异,也凸显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郁达夫、巴金、郭沫若、吴宓这四位既是独特的个案,又具有鲜明的代表
本书首先从发生学的角度,探讨现代自传兴起的原因,接着在中国自传现代转换的背景下,探讨现代自传不同于传统叙传的文体特征,如现代自传的多重话语、成长叙事、心理化叙事、戏剧化叙事等, 结合创作主体的特殊性,研究作家自传的互文性特征。书稿框架清晰、逻辑紧密、考据详实,对于想了解、研究中国现代作家自传的读者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本书系上海交通大学传记中心“现代传记文库”之三。有名学者杨正润先生在学术势头正旺之时,将大部分的精力转向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传记研究,并很终将之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事业。现在看来,这是先生基于对靠前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