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恩润 ,韬奋是其笔名。祖籍江西余江,出生于福建永安。 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卓越的文化战士。早年曾就 读于南洋公学,毕业于上海约翰大学。毕生从事新闻 出版工作,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生活》周刊 ,以后又创办《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 生活日报星期增刊》、《抗战》3日刊等,创办生活 书店,倡导为读者服务,出版大批进步书刊。积极参 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救国会等民主运动和抗日救亡 活动组织,为*名“七君子”之一。出狱后,积极投 身全面抗战,保障言论自由,组织民众运动的斗争。 后受到国民党迫害,离开重庆,辗转于桂林、香港、 广东、上海、苏中、苏北解放区,并希望能去延安, *好地为党和人民工作。但因病症严重,于1944年7 月24日不幸病逝。中共中央追认邹韬奋为
编撰《罗荣桓年谱》的前期工作是与撰写《罗荣桓传》同步进行的,从1980年即已开始.当时,由李志经同志编写了五万字的"大事记".在《罗荣桓传》出版后,又由王洪同志在"大事记"的基础上,将《罗荣桓传》所有资料吸收进去,扩充为近十万字的"年谱".
弘一法师(1880-1942年),俗姓李,名息,学名文涛,又名成蹊、广侯,字叔同、息霜,号漱筒、演音等,别署甚多。祖籍浙江平湖,清光绪六年(1880年)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河东地藏庵(今河北区粮店街陆家胡同)一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10月13日圆寂于泉州。幼名成蹊,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意。学名文涛,字叔同。法号弘一,世称弘一大师。
这部年谱在1983年我们即已着手编写,后来由于先写传记,便把年谱工作暂停下来.直到1993年《彭德怀传》出版以后,才又重新集中全力编写.年谱工作进程的间断,拖延了年谱的出版时间,但也给年谱的编写带来了有利条件.告别是十多年来,大量有关党史,军史的著作,个人回忆和日记的出版,对我们帮助极大,使我们得以在书中引入许多新的史料,也使一些存有疑点的资料得到鉴别和核实,从而丰富了本书的内容,提高了本书的准确性.
沈曾植是近代学术大师,其研究领域及成果对二十世纪学术的发展与转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书即是根据手资料,包括各种日记、书信、诗文、谱牒等记载,详为勾勒沈氏一生的几个重要环节。在探究其生平行述的同时,彰显其学术成就及影响所及。书末录文中相关人物索引,方便检索。
本书是记述潘先生艺术经历、活动、思想、业绩的编年体著作。年谱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资料性、学术性、思想性、传记性相统一为写作方针。本书以翔实可靠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为主要依据,客观真实地记述了潘玉良的生平、写生、创作、展览、交游、创作等艺术活动,记述了他与诸多师友如张大千、徐悲鸿、陈独秀、刘海粟、张道藩、王济远、苏雪林、陈之佛、倪贻德、赵少昂、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熊秉明等的交游往来,记述了她的家庭、生活和种种浮沉遭际,也记述了各个时期媒体、刊物对她的艺术和艺术活动的记载与评论。年谱还提供了很多相关人物、相关团体、相关事件、相关历史的资料,插入相当数量的历史照片、写生画稿、作品图片,向读者多方面展示出谱主的人品、个性、艺术探索和艺术环境,为20世纪艺术史提供了很多有价
本书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联系曹寅生活的时代背景及社会环境,对其生平、家世、文学创作、交游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考证,尤其注重曹寅作为旗人在满汉交融方面所作的努力。年谱部分详列了曹寅及其交游的相关创作及档案记载。
无
无
李慈銘是晚清文學家、學者,著有《越縵堂日記》、《白華絳跗閣詩》等,藏書、校書亦具特色。近年來,關於其詩文創作與讀書記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日益豐富。然而關於其生平研究則相對薄弱,至今未有一部完整的年譜面世,不能不說是學界之憾。本譜完整梳理李慈銘及其同時代人著述,考證其生平部分公案,充分運用李慈銘日記及同時代人相關詩文日記等材料,展現譜主人生軌跡與性格思想之複雜及變化。本譜考察其婚戀、交遊、著述之散佚、藏書積聚與歸宿、學術成長歷程、詩歌創作與主張之變化等,並搜輯李慈銘佚劄百餘通、詩文數十篇,已將部分篇章納入譜內。
方志敏是近代中国人民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产生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是光耀千秋的人民英雄。
弘一法师(1880-1942年),俗姓李,名息,学名文涛,又名成蹊、广侯,字叔同、息霜,号漱筒、演音等,别署甚多。祖籍浙江平湖,清光绪六年(1880年)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河东地藏庵(今河北区粮店街陆家胡同)一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10月13日圆寂于泉州。幼名成蹊,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意。学名文涛,字叔同。法号弘一,世称弘一大师。
《陈澧先生年谱》简介:陈澧(1810-1882),清代著名学者,岭南大儒。字兰甫、号东塾,广东番禺人。《清史稿》称他九岁能文,复问诗学于张维屏,问经学于侯康。凡天文、地理、乐律、算术、古文、骈文、填词、书法,无不研习,以博学见称。其学术思想主张调和汉宋,推崇郑玄、朱子、顾炎武、江永等前贤。先后受聘为学海堂学长、菊坡精舍山长。世称东塾先生。著述达120余种,主要著作有《东塾读书记》、《东塾杂俎》、《切韵考》、《说文声表》、《老子注》、《公孙龙子注》、《汉儒通义》、《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水经注西南诸水考》、《声律通考》等。其遗著已由《陈澧先生年谱》作者之一黄国声教授整理为《陈澧集》六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陈澧先生年谱》是第一部陈澧年谱长编,以传主为中心,并详述清代广东学术的发展以及
《王稼祥年谱(一九0六年——一九七四)》是详细记述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的领导人王稼祥生平业绩和思想的编年体著作。 关于本年谱的编撰体例作如下说明: 一、记述谱主的活动,一般省略主语。 二、本年谱按年月日顺序记事,少数条目根据需要采用纪事本末方式撰写。一条中包括不同月日多次活动的,开头用第一次的时间,其余各次的时间在行文中出现。 三、本年谱中同一日有条内容的,在第一条开头写明具体日期,其它各条均用“同日”,表示与第一条日期相同。 四、本年谱中有些日子考订不清的写旬,旬考订不清的写月,依此类推。一般放在旬末或月末,有些放在旬中或月中的,是编著者认为大体能判定的时间。 五、谱主同他人联名发出函电、签署文件、参加活动,以谱主为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