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描述了杨景凡作为一个纯粹“理想主义者”的精神生命历程。因为执着于个体生命的尊严,杨景凡从未停止对自我新认知的探寻,从革命者到学者再到智者,直面时代变动不居的精神处境,他总要追问和反思,在追问和反思中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暮年杨景凡在人文经典的书海里作精神漫游,为的是重新确立“一种道德信念”,以为自己的“理想主义”招魂,实现心灵的自我救赎;善和爱是他塑造“理想主义”人生而确信不疑的“而客观”的“真理”;他经由人文经典的“叙事伦理学”,最终放逐了险滩暗礁之心绪,航行在江海月明中,迎候艺术化人生的晨曦。
1989年11月13-15日,我非常荣幸地应邀到密歇根大学法学院作“库利讲座”(C00ley Lec.tures),《卡多佐:声望的研究》就是在这一系列讲座的修订和扩充之后完成的。在寻找一个适当的讲座主题时,我注意到密歇根法学院在法理学和法律与文学这两个领域非常有优势,而这也恰好是我近来感兴趣的主题。我想找一个能够囊括这两个领域的主题,既和我目前作为上诉法院法官这一身份相关,又和我一直以来所进行的法律经济学分析这一兴趣相关。在本杰明·卡多佐的职业生涯中,我找到了适当的主题。在某种意义上,卡多佐被认为是我们法官当中最“文学化”的一位,同时也是法理学——法律哲学领域里的杰出贡献者。
胡适,这位以传教士自居的留学生,又是一位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批判精神、改革运动、调和文化、革命武器和解放作用,正像一个个关键词,在在反映出他的意愿——他想要改变祖国的现状,为中国再造文明。这,就是他的梦想。本书即是对1891-1929年间的胡适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