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施蛰存先生详实、严谨的编年体事迹录。按年编排,每年内按时间纂辑施先生的主要经历、与施先生有关的社会大事与人物。增订本新增30余万字史料,细化、匡正、完善和丰富初版原有的内容、细节以及编年体例。以 引文 形式增补撰述,去伪存真,并校勘相关文本、史实,坚持 事录有据,录有出处 。增订本的出版,可为学界提供施蛰存先生研究的完备资料,亦可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拓宽门径。通过本书,不仅可以了解施先生一生的学术经历,还能了解整整一个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学术事业的发展脉络,为读者提供了百年中国社会史和文化史更广阔的内容。
侯仁之先生是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首位从理论上阐明了中国的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的区别及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和任务,率先为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1952年,侯仁之在北京大学正式开设中国*个"历史地理学"专业。 主编有《北京历史地图集》,出版有《侯仁之文集》。1984年,侯仁之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讲学时接触到《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认为中国加入《公约》刻不容缓。他在归国后立即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起草了一份中国应加入公约的提案,为国家所采纳,中国*终成为了"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侯仁之院士则被誉为"中国申遗*人"。本年谱旨在梳理侯仁之先生学术事业之发展历程,以期对先生的学术历程与思想演进进行推理。
竺可桢与陈寅恪是同班同桌?陈寅恪对华罗庚不满?陈寅恪与竺可桢都认为1962年的天象“五星连珠”与时局女主崛起有关联?文史学者张荣明教授,以竺可桢的日记为依据,从中钩沉出竺可桢与陈寅恪的种种交往,及双方对同时代人的评论、对时局的解析。期间的许多故事均为前人所未注意。全书图文并茂,观点故事甚为新奇但又查有实据。
本书是蒋廷黻退休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口述自传的中文译本。 追随蒋廷黻的回忆,读者可领略湖南城乡清末到民国的人文变迁;感受作为非官派留学生在美半工半读的艰难,如体力劳作换取食宿的艰辛,上门推销图书却一无所获,在餐馆打工收到女友母亲小费的窘迫,等等;还能清晰看到蒋廷黻在哥伦比亚大学所接触到的学者及其观点,如何影响到蒋廷黻一生的学术思想和政治理念。 跟随蒋廷黻的国内外游历,读者还可以遍观30年代的苏联、英、法、纳粹德国等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状态,也可以了解民国时期独具魅力的北平、贫困却伟大的西安,以及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风貌,乃至战前东北的经济繁荣和内部矛盾等。 随着蒋廷黻的工作,读者可以了解南开和清华历史系的创建和完善,以及中华民国军政府最高行政机关行政院公务系统的繁琐和僵化。
文集比较全面地向读者介绍了无忌先生,展示了无忌先生的风采以及他为中西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提供了无忌先生的简略年表,作为“导游图”,又从教授、学者、诗人三个方面,选编了若干无忌先生的回忆和著述,组成本书前篇的“人生履痕”、“论文选萃”、“诗苑、散叶”三个部分。读者可以有充分的见仁见智的空间。 2002年10月3日,把一生奉献给中西文化交流事业的教授、学者、诗人柳无忌先生走完了95年的人生历程驾鹤西去。无忌先生的逝世,在南社研究者中引起了特别强烈的反响,因为他们中间的许多人是在无忌先生的支持、引导、感召下走进这块学术领地的。为了表示对这位南社研究的领军人物的敬意,永远地纪念无忌先生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他们酝酿正式出版一本纪念文集。文集比较全面地向读者介绍无忌先生,
古之作者,于其主要著作完成之后,每别作一篇,述先世,叙经历,发凡例,明指意,附于书尾,如《史记》之《太史公自序》,《汉书》之《叙传》,《论衡》之《自纪》,皆其例也。其意盖欲使后之读其书者,知其入,论其世,更易知其书短长之所在,得失之所由。传统体例,有足多者。 本书所及之时代,起自19世纪90年代,迄于20世纪80年代,为中国历史急剧发展之时代,其波澜之壮阔,变化之奇诡,为前史所未有。书于其间,忆往思,述旧闻,怀古人,望来者。都凡四部分:日“社会”,志环境也;日“哲学”,明专业也;日“大学”,论教育也;日“展望”,申信心也。长短不同,旧日小说家所谓“有话即长,无话即短”也。揆之旧例,名日“自序”。非一书之序,乃余以前著作之总序也。世之知人论世、知我罪我者,以观览焉。 “三松堂”者,
胡适一生与北大渊源深厚,曾三度任职于北大,前后长达十八年,从协助蔡元培校长锐意改革的年轻北大教授,到辅佐蒋梦麟校长实现北大中兴的文学院长,再到苦心经营,维持北术传统于不坠的北大校长,为北京的学术思想的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胡适本人也在此过程中奠定了其在学术思想界的领军地位。画册拟主要介绍胡适在北大的三个时期对北大的主要贡献,在中国哲学史、新红学、古典文学、《水经注》等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学术成就,在新文化运动、整理国故等方面的深远影响,与蔡元培、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陶孟和、周作人、钱穆、傅斯年、汤用彤、郑天挺……等北者的交往与学术交流,对顾颉刚、邓广铭、罗尔纲等晚辈学者的提携等。此外,对胡适在其他时期的重要影响和贡献也作总体上的介绍。图片包括人物照片、手稿、藏书题记、书法作
本书是蒋廷黻退休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口述自传的中文译本。 追随蒋廷黻的回忆,读者可领略湖南城乡清末到民国的人文变迁;感受作为非官派留学生在美半工半读的艰难,如体力劳作换取食宿的艰辛,上门推销图书却一无所获,在餐馆打工收到女友母亲小费的窘迫,等等;还能清晰看到蒋廷黻在哥伦比亚大学所接触到的学者及其观点,如何影响到蒋廷黻一生的学术思想和政治理念。 跟随蒋廷黻的国内外游历,读者还可以遍观30年代的苏联、英、法、纳粹德国等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状态,也可以了解民国时期独具魅力的北平、贫困却伟大的西安,以及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风貌,乃至战前东北的经济繁荣和内部矛盾等。 随着蒋廷黻的工作,读者可以了解南开和清华历史系的创建和完善,以及中华民国军政府最高行政机关行政院公务系统的繁琐和僵化。
《世界数学传记》﹝上、下集收入古今中外的数学家传记153篇。各篇作者在深入研究的基楚上,对这些数学家的生平、学术活动、主要贡献代表作,予以全面、具体、准确的记述。读者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到这些数学家的杰出成就和对科学发展的重大影响,而且可以看到他们的成长道路、成功经验和思想品格,从而受到深刻启迪。
本卷全面地收罗了严复所撰写的有关政论、文化评论与介绍西学等之文章,每一部分以时间先后排序,以显示严复思想的发展。本卷中不但包含了《严复集》、《严复合集》、《〈严复集〉补编》所收录的部分重要作品,也有近年发现的一些未刊之作。编者对各篇文字之出处、文本之来源均作了仔细的考证,亦更改了以往的一些错误,是一部有助于学者研究严复生平与思想的、实用的之作。
《黄永年先生编年事辑(精)》由曹旅宁撰,全书分为四卷,此外,还收入了黄永年先生著述编年和黄永年先生哀挽录。黄永年先生是历史学家,本书为其弟子曹旅宁为黄先生所作,以编年事辑的方式记录了黄先生一生的历程,勾勒了一代学人的学术面貌。书中还有许多掌故趣闻,多是次披露,既有可读性,又有资料性。
《张伯苓年谱长编(下)》主要记述了:张伯苓先生一生中所经历的种种事记,和他一生中各个年龄段所发生的事。
《京房评传》传主是西汉著名学者,易学家京房。临于历来对他作系统研究的较少,《京房评传》主要从京房著述的残存资料直接切入,力图从他的著述中评述和介绍京房的时代及其学术影响。 京房在董仲舒独尊儒术的氛围下探讨了易学与社会、与自然界的多方面的联系。他企图建立起易学的宇宙模式、天人模式,企图建立起宇宙或天地间一切事物相互关联的模式,并企图从其可能建立的模式中解释和预测一些事件的发和一和趋向。 京房未能完成他的探讨,就在宫廷内部的政治斗争中丧身。从而他留下的著述是不完整的,多半是引述者摘录的片断。《京房评传》努力通过这些资料的探讨,建构出京房学术的可能的系统和说明他对后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