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以亲切自然的对话体,讲述了李泽厚一生之经历、论著、思想、治学、交往等,试图探寻其独特的学思之路,读者从中亦能生动具体地感受李泽厚的人格魅力与鲜明个性。 本书形式虽 虚拟 ,内容却很 实在 :主要源自李泽厚的各类论著、文章、书信等,经作者重组、拼接、整理,并由李泽厚多次修改、增删而成。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许多内容是作者与李泽厚在多年交往中独家掌握且首次披露的。此外还配有大量插图,多为首次公开,极具史料价值。
自1987年9月始的十年里,叶礼庭定期拜访伯林,同他一起回忆人生,重新经历他在俄国度过的童年、牛津的求学岁月、美国的外交生涯、对苏联的访问,以及不曾远离思想前线的学术生活。这不是一部用文献堆砌而成的人物评述,而是用伯林自己的回忆写成的思想传记。在本书中,你会看到伯林如何经历暴风骤雨的20世纪,度过诚实且负责任的一生,并且从这个世纪的灾难和成就中提炼出他回响至今的原创思想。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和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是远房表亲,两人同样来自奥地利,同样在英国生活并开启他们的学术之路。维特根斯坦比哈耶克年长十岁,以其古怪和天才著称。1951年维特根斯坦去世不久,哈耶克就开始为他写传记。由于维特根斯坦家族成员的反对,这部传记 终没能完成和出版。但哈耶克的这个文本依然获得了它的“地下”读者群,后来的维特根斯坦传记作者也广泛使用了这份隐秘的文本。 时过境迁,这部沉寂多年“秘传”终于可以公开呈现于公众面前。哈耶克以研究者的严谨,搜集了当时力所能及的书信、日记等 手资料,不动声色地构建起了维特根斯坦的肖像,传达出一种 的人格和思想魅力。本书尽可能接近原貌地完整呈现了哈耶克的传记文本,同时收入编者克里斯蒂安·艾尔巴赫所写的详尽导读和学者艾伦·贾尼克的评论文字,为研究哈
本书是当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的自述文集。包括“百岁口述传记”、 “记忆的碎片”、“ 回顾语言学界往事”、“ 我和语文现代化”等几部分,自述性质的序言、后记、谈话等也都一一辑录,酌情编入。
他貌不惊人、衣着朴素,常常光脚漫步在雅典的大街上;他教导人们独立思考,他充满智慧,却声称自己一无所知;他生于雅典、深爱雅典,曾为雅典而战,却遭到雅典人的不公正审判, 终以一杯毒酒结束生命。他是“哲学的化身”苏格拉底。 这是一部短小精悍又精彩纷呈的传记,它记叙了苏格拉底充满传奇色彩的生命历程,探讨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同时 描绘了与苏格拉底交往的人们以及雅典的城市生活图景,展现雅典这座苏格拉底挚爱之城的纷争与衰落。书中叙事简洁清晰,跳出了柏拉图的叙事围城,还原历 真实的苏格拉底,描绘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苏格拉底、每个人心中的苏格拉底。
对当下多数年轻人来说,“顾准”或许是一个陌生冷僻的名字。上世纪90年代波顾准热时,他们不过是10来岁的学童。如今,这个名字在他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很多人不知道,这位被称为“指出中国改革市场化方向的人”的思想巨人已辞世40多年了。本书作者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顾准先生的素描。 顾准同志在建国以后,长期身处逆境,“三反”中被错误撤去上海市首任财政局局长之职,后来又两次错划为“右派”分子。但他不顾横逆,究竟探索,充满睿知,对中外政治、哲学、历史、经济等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比较,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对真理不懈追求的那种“普罗米修斯”精神,令人敬仰。 本书通过介绍顾准的后半生经历,用全面的资料和珍贵的图片将那个时代和这个人,做真实的记录。
?本雅明(1892—1940)是20世纪上半叶至为重要的思想家,其观点与思想异常迷人,却也捉摸不定,对整个20世纪的人文学术产生了重大影响;本雅明学术兴趣广泛,横跨哲学、文学、艺术、摄影、电影、建筑、翻译等,却从未被限定在某个现代学术领域、某种写作文体和某类思想范式之中。正如本书作者所说,“本雅明的天才就在于,他能发现某种形式,在其中,一种可与同时代的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媲美的深刻性和复杂性,能够通过直接动人心魄且让人过目难忘的文采,发出回响”。 本书是一部杰出的、里程碑式的本雅明传记。两位 的本雅明研究者兼本雅明文集编者、英译者艾兰和詹宁斯以900页之巨的篇幅,全景地描绘了本雅明的一生,以及20世纪初那个从昨日世界走向两次大战间的恢弘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版图。同时,本传记并非简单的生平编年,还梳
本选题讲述的是自2000年至2019年20年间,获得国家最 高科学技术奖的33位科学家的杰出成就和精彩人生故事。他们尽管从事的专业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都取得了中国各个领域最卓越的科学发明与创造。他们是国之栋梁。他们的共同点是朴实做人、扎实做事,一生坚忍不拔,顽强追求,不懈拼搏与奋斗。选取他们的闪光故事,从这些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他们名震世界的科学成就和人格魅力,使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得到人生启迪,激发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 本选题是截至目前第一本全面、完整讲述历届国家最 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故事的图书,有150多张照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文中没有科学术语,适合青少年阅读。
编写出版三卷本《新中国 大学校长评传》是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 结中国共产党大学教育思想,特别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大学教育发展的规律和大学行政管理经验,深切缅怀新中国 大学校长的丰功伟绩,发扬光大新中国 大学校长的精神财富。 本书收录了近50位已故的新中国 大学校长,他们为新中国现代大学教育体系的建立和改革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现代中国大学教育的一代宗师,是新中国大学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亲历者和见证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教育体系的奠基、开拓、创建和完善倾注了毕生心血。 创建中国特色、世界 大学,不仅需要研究外国大学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吸取外国大学教育的经验, 需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大学教育自信,全面探讨我国特别是新中国大学教育的历史和现状,系统总结我国大学教育的思想和智慧,全
为梁启超做传,首先应当明了梁启超其人。然而,这又是一个不易回答的问题。因为他一生多变,受复杂动乱的社会环境和古今中外各种思潮的影响,其政治思想和学术观点都极其复杂。在中国近代史上,他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他既是一个复杂多变而又可亲可爱的人,又是一个*能体现过度时代的过渡性人物。所以,作者本着对梁启超其人的理解,截取一些能反应梁启超性格、人品、才学的片段,再现一代大师的家国理想。
自1987年9月始的十年里,叶礼庭定期拜访伯林,同他一起回忆人生,重新经历他在俄国度过的童年、牛津的求学岁月、美国的外交生涯、对苏联的访问,以及不曾远离思想前线的学术生活。这不是一部用文献堆砌而成的人物评述,而是用伯林自己的回忆写成的思想传记。在本书中,你会看到伯林如何经历暴风骤雨的20世纪,度过诚实且负责任的一生,并且从这个世纪的灾难和成就中提炼出他回响至今的原创思想。
·本雅明的著作是一个大胆的关于历史、艺术和思想的提纲。作为整体,它是由无数小档案组成的一部大档案:那些小档案汇集了图片、文字和人们能够看见并理解的符号,但也有作者已经记录并分析过的经验、观念和希望。 本雅明以档案馆管理员的热情为拯救自己的遗物奠定了基础。档案管理员的技巧对他的写作过程产生了影响,本雅明热情地运用了这些技巧,即系统化、复制、编写书目、摘录和翻译。 这里可以看到的十三个小档案包括:精心琢磨、编排有序的手稿;为了组织知识而绘制的图标和彩色符号;摆设特别讲究、家具齐全的住宅,走廊和俄国玩具的摄影;来自托斯卡纳和巴利阿里群岛的明信片;细致的、设计独特的目录、卡片索引;每一平方厘米的空间都得到利用的笔记本;儿子的早期词汇和句子汇编;谜语和神秘的女预言家。所有这一
本书是辛亥革命重要领导人,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宋教仁的文集,收录他在1904至1913年间所作的专著、论文、函电、书评、讲演、诗歌、译著等一百多篇,后附“宋教仁年谱简编”。这些著作,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宋教仁关于政治、经济、社会、外交、文化、教育等的思想主张,集中体现了他作为辛亥革命重要领导人的爱国情怀,对民主政治的强烈追求,对边疆危机的密切关注,以及在边疆史地研究方面的丰硕成果,从中可以看出宋教仁的思想特色。他在反帝爱国、反清革命、民主宪政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思想主张构成了一个完整体系,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有关李叔同—弘一大师年谱资料,以往大多以林子青的《弘一法师年谱》为依榜。林子青对弘一大师研究贡献巨大,但其所编年谱相对较为简约,又由于彼时学术界对李叔同—弘一大师生平中某些历史事件缺乏深入研究,对民国时期报刊文献挖掘不够,许多条目仍不甚准确,诸多书信年代考证也有失误,而被遗漏的历史资料 是众多。从编撰形式上看,林子青所编之年谱未采用常规的年谱编撰手段,即未按月、日逐条分述谱主事迹,而是采取按年依史之先后来概述的写作方式。这也给研究者和读者在阅读和认识上产生不少困惑。
《安迪·沃霍尔》是美国当代 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一部传记。作者在查阅档案、阅读相关作品,以及大量走访的基础上,按时间线索讲述了他富有传奇色彩,又 争议性的一生。不但有对沃霍尔的人生经历和艺术特点有着总括性点评,而且将其人生分为三个部分,各有侧重地描述安迪·沃霍尔的家庭、学习、波普艺术、实验电影、电视节目、晚年创作等,精彩纷呈地呈现他多姿多彩的生命历程。本书是作者带着研究的目的与精神,进入安迪·沃霍尔这一书写对象的,作者也对自己所运用的材料做了详细说明,可看作是本书提供的一份清晰的文献梳理。
魏学仁为金陵大学理学院首任院长,本书以中国传统年谱的风格,记录了魏学仁先生幼年成长、在金陵大学学习、工作及海外生活的经历。通过记录其生平事迹、学术活动与社会贡献等多方面情况如制作了 部纪录片,亲自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日全食影片,同金陵大学迁往重庆,赴美参加原子能会议等,来展现作为科学家、教育家的魏学仁先生对社会的贡献。本书的撰写前后历经数十年,发掘并整理了大量史料,为金陵大学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朱利安·阿桑奇,泄密网站维基解密的董事与发言人,荣获2008年《经济学人》的“言论自由奖”;《时代》周刊2010“受读者欢迎的年度人物”;2011年悉尼和平奖,同年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这是一个令美国政府及各国军政要员胆寒的人,他被称为“黑客罗宾汉”,媒体评价他“长着一张年轻的脸,但拥有一头老人的银发”。他外表文静,内心却像深渊一样无法预测,被称为互联网上用键盘战斗的切·格瓦拉。如同剥香蕉一般,诸多美国军事丑闻被他一一揭开,暴露在世人面前。“秘密”的概念已经完全被他颠覆,世界进入解密时代2.0
在中国体育界、特别是乒乓界,庄则栋这个名字,恐怕是任何名字都无法替代的。如果说革命先辈用枪炮打出了一个中国,那么,庄则栋则是用球拍在国际上最早高扬起国威、用血汗擦亮了共和国国徽的运动员之一。曾经在中国西北地区生活多年的日本姑娘佐佐木敦子,把她的爱情无私地献给了庄则栋。由于庄则栋特殊的人生经历,也给他们恋爱和婚姻带来了难以想像的麻烦。正如一位读者来信所言:“谁人娶妻中央定,谁人嫁女国籍迁。”正象我国前任驻日本国大使宋之光先生在《邓小平批准我们结婚》序言中说得那样:“这是一部激动人心的书。”
马复初是清朝末期 的经师、阿訇,其汉文著述在丰富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有其特殊的价值,已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本书系统梳理了马复初从事写作的时代背景及其汉文著述情况,深入细致地解析了马复初的主要汉文著述的主旨思想、著述方法。马复初借助中国传统文化、以浅显形式阐释伊斯兰信仰;提出“六信”,确立中国伊斯兰教表述信仰的基本形式;从学理角度提出并发展了“真一”还具有虚实、有无、恒 、始终、表里的关系;尝试通译,无形中开拓了其后汉译《古兰经》的大道等。本书认为马复初对伊斯兰教中国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其著述及相关思想,是中国哲学史、中国宗教史不可或缺的内容,具有重要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