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研究(先秦分卷)》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卷,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先秦教育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成果。《中国教育史研究(先秦分卷)》着重探讨先秦教育实践——以“礼乐”教育为主的六艺教育的源流;并在深入研究儒、墨、道、法四家教育思想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阐明主要以儒、道两家教育思想的对立与互补为基本线索的先秦教育思想体系与结构。
《过去的教师》讲述在过去的岁月,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国新式教育伴随着国门开启、民族自强和全球发展而一路走来。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中国秀的一批知识分子投身到“教育救国”的历史洪流中,承启了世界教育的优秀成果,开创了现代教育本土化的艰难实验,谱写了中国新式教育一时的辉煌。这无疑是当代中国教育守望的财富与指引的明灯。
本书是哲学社会科学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多卷本《中国教育史研究》中的现代分卷,研究中国现代教育(自1912年至1990年)发展历史的专著。编者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论述中国现代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全书以年代为纵线,以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及其发展过程为节点,着重研究影响和决定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因素,现代教育发展的阶段,所形成的历史特点,教育状况与水平,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等,以达到比较全面地反映和总结我国的现代教育,保存中国现代教育信史的目的。全书以论统史、寓论于史,脉络清晰,立论有据,在史料的发掘与选用方面有较多突破。本书可供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师范院校师生及史学工作者参考。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控制算法,以及利用MATLAB语言、MATLAB工具箱函数和Simulink对其实现的方法。该书取材先进实用,讲解深入浅出,各章均有相应的例题和练习题,并提供了大量用MATLAB/Simulink实现的仿真实例,便于读者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技术。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自动化、计算机、电子与信息、机电工程等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研究、设计和应用的科学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收录了世界教育家、哲学家杜威的主要教育论著以及与教育有密切关系的其他论著,共计五卷。卷选编了杜威1897~1915年撰写的《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等六篇教育名著。第二卷选编了杜威1916年撰写的的教育专著《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哲学导论》第三卷和第四卷选编了杜威1919年4月至1921年8月在华的主要教育讲演。第三卷为的《杜威五大讲演》,即在北京的系统讲演;第四卷包括的《杜威讲演》,即在南京的系统讲演,以及在其他各地的讲演。第五卷选编了杜威1920~1952年撰写的《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等15篇的教育论著。
《赫尔巴特教育论著精选》,本书在我社2002年出版的《赫尔巴特文集》基础上,在兼顾赫尔巴特思想的系统性前提下,选择赫尔巴特著述的精华
《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6卷)》研讨了十八世纪教育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分析与评价这个时代最主要的教育思潮和教育思想流派,阐述各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解释教育问题,探讨教育的客观规律。《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6卷)》还对18世纪日本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研究,认为18世纪日本的教育思想中确然出现了近乎近代教育思想观念的萌芽,尤其是关于庶士教育平等观点、关于儿童天性及相应教育的主张、注重实学的要求、对学校教育体系的设想,以及教育研究思想方法的转变等,显得格外突出。重要的是,这些思想像18世纪日本整个思想界、学术界一样,具有一定的启蒙倾向。
本书论述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今人类教育产生和演变的全过程,涉及除我国以外的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的发展,时兼古今,地跨东西,内容丰富,规模宏大,是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一部史书。
《外国教育思想通史:19世纪的教育思想(下)(第8卷)》主要内容有美国公共教育思想、美国高等教育革新思想、英国古典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法国功能主义教育思想、赫尔巴特学派的教育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