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文库:论语(汉日对照)》是部儒家经典,成书于战国初期,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和后学关于孔子思想言行的记录,全书共20篇。《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孔子认为“仁”即“爱人”,即所谓“忠恕”之道,但“仁”的实现要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论语还体现了孔子提倡德治、反对苛政的政治理想,体现了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也反映了孔子对鬼神迷信的存疑态度。
横光利一(1898-1947)是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诗人。本书收录的《苍蝇》《太阳》是横光同时发表籍以登上文坛的成名之作,《头与腹》则被视为新感觉派的标志性作品。《苍蝇》于1923年5月发表在《文艺春秋》,大受好评,一度人选日本中学课本。乡村驿站马车的匆匆过客,竟然因此完成人生的终结。其中,急于看望病危儿子的农妇、携手私奔的相爱青年、自负而自卑的土财主、懵懂无知的孩童、因洁癖而独身的驼背老车夫……,构成一幅浮世画卷。而蝇的存在贯穿始终,一切都通过蝇眼的观察,构成了小说新奇的视角。这种感觉的新奇成为横光利一文学作品的核心特征。
徐迎春的《丰子恺译日本古典文学翻译研究(日文版)》参考了大量中日文古今资料,对丰子恺翻译的《源氏物语》、《伊势物语》、《竹取物语》、《落窿物语》等四部日本古典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作了详尽论述,*对与他人译*相关的内容进行对比,详尽论述了丰子恺作为古典文学翻译的先驱者在翻译方法上的长处和短处,凸显了先驱者对翻译文学的贡献。本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适合日语专业师生和从事翻译研究的人员使用。
这是一本从学习日语的角度编辑而成的书, 如此想法的来源首先是因为作者曾学过日语,但并不满足于单纯的语法教学,总觉得语言的背后应该有更生动更深奥的东西才对。尤其当作者能运用自如,操作一门外语直接写作的时候,这个感觉变得越来越丰富。 另外,还有一个来源就是作者旅居日本二十多年的生活经验,这个经验不是书桌上的,而是从日本这个曾经陌生,如今已经熟悉的海洋中遨游出来的。 本书为中日双语图文读本,向你展示了清新灵动的文字,平易而启人心扉。让更多的人爱上生活,爱上日文。
在《笈川日语演讲教科书》这本书中,作者笈川幸司把自己多年来指导学生演讲的经验总结出来呈现给大家,那就是书中部分“笈川老师教你学演讲”的内容。接下来,是学生的命题演讲,共分初级篇、中级篇、高级篇三块内容。在初级篇中,收录了进入大学学习日语不满一年的学生的命题演讲。但千万不要因为他们学习不满一年而轻视他们。看了视频就会知道,这完全不像是只学了一年日语的学生,其熟练程度甚至比大学四年级学生或者是日本人更高。所以,只要你付出努力,一年之内也能够演讲得很棒。接下来是即兴演讲。
精挑细选了12则“日本爱情故事”,以穿越时空体验的方式,用非常周到又贴心的现代人笔触,透过轻松曼妙的现代日语译注、中文翻译、生词注解、重点练习、个人感想,将日本脍炙人心、历久不衰、越陈越香的爱情故事——展现在读者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