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研究百年史》在充分借鉴、吸收各汉语研究书的优点基础上,着重对19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这一百多年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尽量勾勒出汉语词汇研究发展的脉络。汉语词汇学史的研究工作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本书是在这个良好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科学地总结汉语词汇研究发展的历史,无论对汉语词汇研究本身来说还是对汉语词汇学史的研究来说,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汉语常用口语句典:生活情景卷》内容简介:专为外国人编写的生活口语手册,分为12个大类,68个日常生活情景,汉字、拼音、英文翻译相互对照。收录日常交际中急需的口语句子近4000句,即查即用。配录音,随时模拟发音。
《国际汉语教师汉字教学手册/国际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资源丛书》共分为六章。章是“汉字与汉字教学”,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普及汉字基础知识,介绍汉字的基本教学方法,解释简明扼要,使读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汉字和汉字教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第二至五章分别是“笔画与笔顺”“形象识字教学”“部件分类教学”与“其他”,这些章节对2500个常用汉字和大部分次常用汉字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并进行了字音、字义、笔画、笔顺、字源、字谜、图片、古汉字等资源和素材,每部分给出教学提示和建议,指导教师组织汉字教学。第六章是“汉字练习与活动”,提供了70个汉字练习与活动,供教师借鉴使用,教师可利用其增强汉字教学的趣味性,改善汉字教学的效果。
“汉语语篇知识建构”是对外汉语写作教学领域亟需突破的瓶颈,是研究热点,也是难点。前人研究相对零散,研究内容有待深化。《语篇知识建构与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语篇知识”为主线,围绕其理论背景、概念界定、学习偏误、编排与渗透、教学模式等方面展开系统的分析,试图在提高教学深度、提高留学生语篇写作能力方面有所突破。
《文化全景——中级汉语教程》分上、下两册,每册15课,每课约4学时,可供一学年便用。上册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现象和文化符号,所选内容都是外国学生比较感兴趣而且实用的话题。下册涉及到文化思维、文化观念等比较抽象的文化内容,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渊源和一些哲学观念。通过学习本教程,学生可以从微观到宏观两个视角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
在汉语语调研究领域,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共识,即高音线/基频的音阶骤降是焦点重音的显著特征。但降到什么程度才叫骤降?它与不同的声调组合有什么关系?显然,有些量变到质变的规律还远未被揭示出来。本研究通过发音分析与合成听辨两种方法共三个实验考察了普通话短句焦点重音的韵律表现,结果表明:汉语二、三音节的20种声调组合可以构成陈述短句语调的核心单元。它们包括无上声调的9个双音节声调组合、9个上声居中的三音节声调组合及上声在句首、句末两种情况。每个单元内部基于韵律表现的重音构成规则具有稳定性和递归性,人们通过有关单元的韵律信息可传达并感知句子的调核或语义焦点所在。在这些韵律信息中最重要的是高音点落差级别,其次是音长。如同声调可分为高、中、低,音节间高音点基频差值也可以分为大、中、小。具体来说,
《大家的汉语(初级·上)》使用中日文双语编写,并配有大量的插图。文字简洁实用,版面生动活泼。全书共分10课,有交友篇、出行篇、饮食篇、购物篇、旅行篇、休闲篇、国情篇、文化篇、居住篇、健康篇。且配有,适宜于有初步汉语基础的在华的外籍人士学习并阅读。
本书由汉办编写,包含新HSK六级的5套真题,具有性。真题集首先可以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及培训领域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其次,可以为新HSK命题员提供参考;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可以帮助考生熟悉考试题型、考试流程,以保证他们能在考场上将自己的真实水平顺利地予以展现。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汉语热”在便于升温。为了帮助外国人,特别是来华工作人员及其家属进行汉语学习,帮助他们在短期内掌握基本的汉语知识,尽快与当地人进行语言沟通,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零点、阶梯性、多功能的汉语学习教材--《我的汉语教室》。本书为外国人学汉语的教材,使用英语和语进行解说,由上海爱马德语言中心组织多位汉语、日语英语精通教学经验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师编写,初级教共三册,每册十课,通过循序渐的学习使在华外籍人士及其他汉语学习者迅速而准确地掌握汉语。《我的汉语教室》体例编排科学,新颖独特,讲中有练,练中有学,讲练结合。每课所附的练习,均本着句本位的教学原则而设计,让学生在反复操练中掌握每课的基本句型。本教材中所包含的听力和汉字两部分内容主要是针对外籍工作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汉语
《国际汉语教师自主发展丛书·我的课堂活动设计笔记:话题功能篇》整体的编排是以话题为纲的。在每一个话题中,我们都首先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读者对后面要介绍的一些活动先进行思考,建议大家带着问题去翻看后面给出的活动设计实例。在实例中,我们也穿插了一系列跟设计相关的问题,提醒大家在活动设计中需要注意思考的事项,同时每个活动设计实例后面,也列出了一系列小问题,引导读者对整个活动设计实例进行思考,归纳总结该活动设计所关注的语言点、语言技能、活动设计方式等。我们试图通过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编写方式,为读者探索课堂活动设计提供一个顺藤摸瓜的框架,从而帮助读者对所阅读的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将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
偏误分析作为一种语言教学理论,已形成一套对学习者的偏误进行全面分析的较为科学的方法,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产生偏误是必然的,是正常的,《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的目的乃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
本书从国际汉语教学的角度选取了现代汉语里62个最基本的语法项目,将其分为模块:(1)词类;(2)句子成分;(3)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4)句类。本书对语法项目的选择和分类以简明实用、重点突出为标准,针对外国学生的学习特点,对一些语法项目的归类进行了特殊的处理。 本书每个语法项目的具体内容包括:知识扫描、常见偏误、教学提示、教学建议(即教学案例)、课堂活动、训练营(即测试)。
《标准》的基本框架由三个层面组成,每个层面分五个级别。层面是国际汉语能力总体描述。该层面对把汉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在听、说、读、写活动中所表现的语言能力进行综合描述。第二层面分别从口头和书面两种交际方式的角度对汉语能力进行描述,既体现了语言运用的实际状况,也反映了汉语学习的特点。第三层面从语言交际理解与表达的过程人手,分别对汉语口头理解和表达能力、汉语书面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行描述。
《汉语句子的信息结构研究》在信息结构的统一框架下,通过细致的语料分析和合理的理论建构,探讨了汉语句子信息结构中的一些重要范畴,比较深入地考察了汉语句子的信息结构及其对句法的影响。书稿从普通语言学及语言类型学的视角,将信息结构的共性研究和个性研究结合起来,深化了对于汉语句法的认识。语料丰富,分析有理据,行文规范流畅。该书对于汉语的“语用、句法”接口研究具有的开拓意义,同时对汉语的类型学研究有的促进作用,也可以为语言的信息处理研究提供建设性的参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汉语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得到了的发展。事业的发展要求有更多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因此,近年来,参加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的人数逐年增多。但是,报名的考生要达到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的标准并非易事,对外汉语教学毕竟是一门新的学科,并不是会讲中国话的人就能教汉语。根据《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定办法》的要求,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须具备汉语言文字学、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语言学、中国文化基础知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罗汉词典》包含丰富的固定词组、习语、成语和谚语。为便于读者正确理解和使用某些词语,我们在有关条目中插入了各类短语和句子,作为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