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湿病证治学》是凝聚了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及其编委会近20年心血的我国*部中医湿病专著。2013年本书第2版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1府奖图书奖提名奖,第3版也在广大读者需求声中应运而生。全书分上、中、下篇和附篇。上篇全面阐述了湿病的概述、病因病机、诊断、常见证候、治疗及湿病的研究进展、湿病的预防与护理;中篇分内科、妇科、儿科、皮科、外科、五官科等,集中介绍常见湿病证治;下篇为名家论湿精粹,首先介绍了中医名家干祖望、邓铁涛、朱良春、颜德馨、何任、张琪、李今庸、萧熙、康良石、杨春波先生治疗湿病的宝贵经验,然后具体介绍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治疗湿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附篇介绍湿病常用中药、湿病常用中成药、方剂索引。第3版新增了湿地、雾霾的相关内容,强调了保护自然环境是人类健康之本的思想。
本书为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事务处颁布的国际标准《针灸经穴定位》。该课题中方主要负责人、主审已获得WHO授权。据报道,近1/4常用腧穴定位在西太区不同成员国间存在分歧,由此产生了对针灸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怀疑。为满足针灸研究、教育和临床治疗的需要,腧穴定位国际标准化的需求逐渐增加。但由于每个成员国均有各自传统的腧穴定位方法,因此,腧穴定位国际标准化的开展非常困难。经过WHO/WPRO组织多次组织讨论,经过3年的努力,完成了经穴定位国际标准,为针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次采用中法文对照,势必对我国针灸研究国际化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也可供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法文参阅。 图书目录:致谢针灸经穴定位总则 Ⅰ.范围 Ⅱ.术语和定义 Ⅲ.腧穴体表定位的原则和方法 Ⅳ.经穴定位的表述Ⅴ.定位有分歧的腧
由中华民族神圣祖先伏羲、黄帝、老子开创的中国道家文化、是举世公认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而中国道家养生文化核心:中国道家丹道养生修真学,是我们人生和全人类获得康寿超凡、事业成功的法宝。被誉为中国道家“天仙状元”的吕洞宾祖师、平生学道经验与教训和弘道度人排除万难而建立得丰功伟绩、颇值得我们仰慕、学习、研究、继承、发扬。以造福自己,同时造福世人,乃至宇宙天地人。 综上所述,乃是我们编注《吕洞宾丹道修真长寿精华》的缘起。 《中国道家养生与现代生命科学系列丛书之10(第2辑):吕洞宾丹道修真长寿学精华》特色有二:其一为从古至今,世间流传的有关吕祖的道书甚多,而专亩吕祖丹道修真精华本尚无,故为方便广大慕道者,我们特编注《吕洞宾丹道修真长寿精华》。其二,古丹道真人经验之谈:“得诀归来好看
董氏正经奇穴为山东平度董景昌先生家传绝学,至董公在台湾行医,始课徒授学,发扬光大。本书为《董氏奇穴实用手册》(第1版)之修订版,著者邱雅昌医师系董针第三代传承代表人物之一。本书内容忠于董景昌先生的 董氏正经奇穴 ,紧密结合临床需要,生动活泼地诠释董针,介绍了作者本人及师长、门人应用董针扎实具体的宝贵经验,图文并茂,并附29段穴位讲解与操作演示视频,对中医临床工作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计划对我国约200种大宗栽培中药材的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编纂,目前已完成了1个通则、164个药材品种的编写。每个品种分别由行业科研或生产的学者牵头撰写,每个品种的科研与企业主要群体参与撰写,参编单位达到了473家,参编人员1136位。 图书内容确立了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编制的原则和要求,规范技术规程编制需要考虑的生产环节、关键要求、记录要求等;并对约200种中药材进行分别收集汇总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必须满足的相关法规、标准;分析筛选了植物类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涉及的通用术语,并进行定义;研究汇总了200种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应包括的关键技术环节,及其技术参数。适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可根据通则与具体品种的生产技术规程编制符合新版中药材GAP的企业生产技术规程。
暂无内容简介。。。。。。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1997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置的一门二级学科,以《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经典著作为主要核心课程,是一门联系基础与临床的学科,具有基础与临床的双面属性,是沟通、联结、整合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与临床各学科的重要纽带。无论从字面意思还是学科内涵,作为理论到实践的桥梁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所揭示的核心内涵就是中医的辨治思维方法学,包含对疾病的发展规律,辨证体系、防治方法、处方遣药等的认识,而又以疾病的治法为中心,上连辨证理论,下启处方用药。 中医辨治疾病的思路包括理、法、方、药四个环节,据理辨证(病),法随证立,方随法出,随方选药,“法”上承理论,下引方药,是四个环节的核心。“法”包括治则与治法,治则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治法是在治则指导下的具体治疗方
本书总结了当代中医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是用于指导中医肿瘤临床的专业著作。 总论部分从中医、西医两个方面,阐述了肿瘤的发病原因。概括了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详细阐述了中医的肿瘤治疗方法及人体扶正调理治疗方法。概括介绍了肿瘤的预防、康复理论与方法,肿瘤患者的生活、饮食调养等问题。 各论部分对28种常见肿瘤疾病,从中医、西医角度,论述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随访、预防与调护六大方面。中医治疗部分从病证特点、治则治法、辨证论治、验方、常用中成药、并发症处理、中医名家经验述评等方面,多角度阐述肿瘤中医治疗,其中也包含了主编团队的临床验方与验案。 本书内容全面实用,可为中医肿瘤医师提供全方位的中西医临床指导,也可供广大中医爱好者参考借鉴。
孙世发编著的《中华医方(外科篇上)(精)》分列伤寒温病、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五官科、眼科等篇为纲,以病症为目,共收载有方名的方剂88489首,清以前的方剂几近收罗殆尽,清以后,特别对现代书刊所载方剂则有所选择。 本书以中医病症为目,兼及部分现代西医疾病。 每病症首先简介其病因病机、治疗大法等基本内容,继之以原载方剂文献时间、文献卷次篇章、方剂首字笔画为序收列相关方剂。由于文献名称、版本、印行时间过于复杂,对于一书引用文献或多次修订增补内容的时间多从原书。
本书从中医康复学的概念,康复词考,康复与健康的关系开始论述,阐明了中医康复学的内涵与外延,及其与中医临床各科、中医养生学、现代康复医学的关系。进一步厘清了中医康复学从远古时期、先秦时期、秦汉魏晋时期、到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以及建国后至今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着重阐述了中医康复学的功能观,中医对功能与健康及疾病关系的认识。中医康复学的核心理论-整体功能观的内涵,天人合一及形神合一功能观的内容。人体不同时期的功能状态以及人体功能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人体功能水平与疾病的关系等。在实践层面,本书亦介绍了人体功能的中医康复评价,中医康复结局评价的建立等。最后,对于中医康复治疗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包括中医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特色与优势及治疗分论等。本书将全方位展示中医康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