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系统介绍了果树栽培领域的基本理论、现代化生产模式和技术及产业发展趋势等内容,对学生掌握果树栽培学知识、指导我国果树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教材共计31个部分,包括绪论、果树分类、果树生长发育、果园生态与环境调控、果树苗木繁育、建园技术、果园管理、果园机械化、果园的信息化管理,以及苹果、梨、山楂、石榴、枇杷、桃、杏、李、樱桃、枣、杨梅、葡萄、猕猴桃、柿、香蕉、蓝莓、板栗、核桃、银杏、柑橘、草莓、荔枝等果树的栽培技术。本教材系统全面,层次分明,能充分体现果树栽培产业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技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并指出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 。为了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材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教材工作,不断提高教材建设水平,充分发挥教材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结合动物科学专业实际,我们组织编写了《宠物食品加工与质量控制》一书。 《宠物食品加工及质量控制》共分为十二章,阐述了宠物食品发展的历史、宠物食品的概念及分类、宠物食品的适口性、宠物食品原料、宠物食品添加剂、犬猫的营养需要量、宠物食品配方、宠物食品包装、宠物食品工厂设计、宠物食品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宠物食品的质量控制、宠物食品法规体系等相关内容。
《火成岩岩石学(第二版)》是为地质学各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而编写的教材。《火成岩岩石学(第二版)》准确系统地介绍了火成岩岩石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融入了当前国内外火成岩岩石学研究的*新方法和研究成果,包括形成火成岩多样性的各种岩浆作用过程、岩浆作用与构造环境的关系、岩浆作用对成矿的制约等内容,将岩类学与岩理学有机结合,体现了编者在火成岩岩石学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体会,希望帮助学生 感兴趣、会鉴定、懂原理、欲探索 。《火成岩岩石学(第二版)》内容丰富,取材新颖,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既能帮助学生掌握火成岩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能帮助本科生和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方向。
本书原著为美国植物病理学会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Potato Health Management(Second Edition),主编是华盛顿州立大学植物病理系 Dennis A.Johnson教授。全书共分23章,以病虫害管理为重点,从马铃薯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对植株健康和病虫害科学管理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系统阐述。马铃薯健康管理的整体方法贯穿本书,其目的是:第一,提供关于马铃薯生产实践的最新信息,重点是病虫害管理;第二,提供知识基础,以便这些实践可以在今天的农业背景下被整合到一个综合管理计划中。本书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在于每章均由1位或多位美国公立大学在该领域研究和推广一线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教授编写,全面反映了美国在马铃薯种植过程全链条各个环节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做法。
本书在第一版基础上,简要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概念、类别、登记、应用以及发展情况,精心收集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或可以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开发应用或具有植物生长调节剂性质的化合物??个,系统介绍了每个品种的简介(包括通用名称、化学名称、结构式、CAS登录号、分子式、分子量、理化性质、毒性、环境行为、专利与登记情况、主要生产商和作用机理等)、应用技术、合成方法以及主要参考文献。附录有农药剂型代码以及中英文通用名称索引,供读者检索使用。本书具有实用性强、内容齐全、信息量大、重点突出和索引完备等特点,可供从事植物调节剂教学、管理、产品开发、专利信息查询、科研、生产、应用、市场开发与销售、产品进出口等有关专业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以及产品应用研发方面人员参考。
本书首先对野生动物疫病学的研究地位和任务、野生动物疫病对野生动物和人类健康的危害、野生动物疫病的发生历史和现状、野生动物疫病监测与风险评估、野生动物疫病的防控等进行了全面阐述,针对野生动物病原的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和分类进行了细致描述。同时又对20种病毒性传染病、17种细菌性传染病、13种寄生虫性疾病和5种由其他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等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叙述。针对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趋势,重点介绍野生鸟类和野生哺乳动物正在流行的传染病,尤其是人兽共患的传染病,注重环境卫生和公共卫生意识,并充分反映国内外野生动物研究领域的新成就,使教学内容直接服务于实践和社会需要。
。
本图谱是河北大学校园植物资源的**研究成果总结,也是 部全面介绍河北大学校园高等植物资源和生态分布的著作,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门类80科208属252种2亚种19变种和5变型(包括部分常见栽培种类)。同时,以650幅彩色照片展示了主要高等植物类群,便于读者观察和识别。
本书是一部以图谱形式体现内蒙古樟子松林内丰富多彩的大型真菌资源及其分类地位的专著。全书共记载大型真菌3门5纲14目41科(其中1科为未定科)77属153种,涵盖菌物界及原生动物界,其中菌物界包括子囊菌门4科5属6种与担子菌门36科(其中1科为未定科)71属146种,原生动物界包含变形虫门1科1属1种。本书详细介绍了每种菌物的名称、拉丁学名、采集地点、经纬度(指采集地点经纬度)、生境、特征、价值、评估等级(指濒危评估等级)、分布等相关信息,书末附有参考文献、中文名索引及拉丁名索引。 本书可作为从事菌物学、食用菌、药用菌的研究者及高等院校森林保护、林学、生命科学类等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为樟子松林内人工引种驯化等方面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