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精美而新颖的果实种子的视觉图鉴,书中摒弃了传统的以植物分类学为基础的图书结构,而是以呈现世界上各种不可思议的果实种子的视觉美为目标,按果实种子的分类、传播、形态三大部分来设计章节结构。 书中从全世界范围内的充满着惊人功能美和造型美的果实种子中,精选出约300种既具震撼的视觉美感又具代表性的,经专业摄影师拍摄后整理而成,书中收录的每张果实种子的照片都能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通过本书,读者能直观地观察到种子千姿百态的形状和其细微的构造,感受到大自然造物的神奇。书中对种子的形态与传播方式的关系进行了细致地划分,比如,长出形状如翅膀的附属物的种子,能借助风传播;有小刺或钩子的种子,可以粘在动物身上移动,也是动物传播的一种方式;皮厚且轻,能浮于水面上的种子,可以在河川和大海中
本书是一本有趣的植物解剖图鉴,收录了我们身边常见的104种开花植物,涉及近100个属。书中所有植物按四季进行分类,每个季节中的植物又按花的颜色进行了分类,既呈现出一种秩序之美,又方便检索。每种植物均配有细致的解剖图,作者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从事自然教育工作的经验,有意识地把控解剖图的细致程度,确保既不会让读者觉得太过晦涩难懂,又能带大家深入地了解不同花的结构。书中配图采用微距摄影进行放大,结合焦点堆栈技术,使肉眼难以分辨的小花的各个细节也能纤毫毕现,让读者借助微观的视角重新认识身边植物的构造和肌理,感受大自然造物的神奇。书中每种植物还配有简单有趣的文字讲解和通俗易懂的识别要点标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识别这些植物。
人人都知道树长什么样子,对吗?但你真的观察过红花槭上精巧的花朵吗?或是鹅掌楸正在萌发的嫩叶?水青冈的枝条?当你仔细观察一棵树时,一个被形状和细节填充的新世界会向你敞开大门 你将看见你不曾知晓的美,你将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欣赏树木。当你能够从一棵树的生长轨迹中感受生命的四季,你会真正领略自然那激励人心的力量与美妙。 《怎样观察一棵树》邀你将细致敏锐的目光投向身边最常见的树木,并关注一些罕见却易于观察的树木特征。作者将定期细致观察树木的收获娓娓道来,清晰地列举了改进观察方法的策略,图文并茂地呈现了树木微妙而常被忽略的细节构造。对美国白栎、荷花玉兰、北美乔松、北美鹅掌楸等10种常见树木的深入描摹会让你感受到许多小小的震动,重新发现身边的自然奇迹。
《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植物分类指南》是一本关于75科常见植物的鉴赏与栽培的实用指南。从 活化石 银杏科到莫奈画笔下的睡莲科,从常有彩色佛焰苞的天南星科到具有独特唇瓣的兰科,从充满热带风情的棕榈科到盛产多肉植物的景天科,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75科常见园艺植物的规模、分布、起源、鉴赏和园艺应用,融合了科学之真与艺术之美。 无论你是植物爱好者还是生活美学家,无论你是园艺工作者还是植物学工作者,翻开这本书,你不但可以收获观察、识别、选择和栽培植物所需的必要知识,还可以领悟科学分类之妙,感叹自然演化之神奇。
这是一部有关香味的博物志,讲述了熏香、香料、花园、香水等有关香味的一切。 长期以来,植物利用芳香族化合物的化学特性来塑造周围的世界。乳香树通过分泌乳香脂密封受伤的组织,以保护树木免受入侵病原体侵害;茉莉会产生一种含有芳樟醇分子的花香以吸引授粉的蛾子;花烟草则通过一种类似的芳香族化合物苄基丙酮来吸引传粉者。就植物而言,它们产生香味分子只是为了自己 繁殖、抵御和健康。但就人类而言,香味是一种良善的力量,并一直在寻找气味的来源和秘密。 珀尔斯汀将故事和科学融合在一起,调查植物产生的气味强烈的分子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世界。本书颠覆了我们以人为中心的对香味的感知,并研究了植物产生芳香分子的原因,引导读者重新看待我们所处的芳香世界。
这本书的底本源自作者蔡丸子在三联中读的音频课程《花园生活美学指南》(收听人次近百万),旨在推广作者多年来倡导并践行的花园生活方式。 本书按照季节顺序,以节气为线索,描述了不同时节的代表性花草,串联起12个月的园艺实践与生活提案。作为 花园生活美学 理念的提出者,作者对应每个月份都提炼了主题花草,共计介绍了100多种花草的种植养护知识以及中西文化意涵,即便是零基础新手,也能因地制宜打造属于自己的花园秘密基地;在花草的运用方面,也通过多样化的手作灵感为我们呈现出全新的视角,花草入馔、中式草木染、丁香橙丸、柑橘花环 清风拂面一般的文字书写,配合极富生活气息的趣味手绘,作者手把手地引领我们将花园的美好融入日常生活,在一花一叶中找回内心的宁静与生活的仪式感。
本书从远古时代到大航海时期,直至今日的现代引种狂潮,详细介绍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前世今生和蔓延轨迹,以及与人类文明交织的故事。所选物种,或影响深远,或家喻户晓,或长期被误解,或背后藏着引人入胜的故事。书中不仅详述了这些植物的传播与进化历程,更深刻揭示了人类对植物认知的演变,探讨了 入侵 现象背后错综复杂的生态变迁。作者深入探讨了人类与自然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引领我们重新审视生态秩序,理性对待入侵植物,守护生物多样性。 本书适合对自然博物、生态学及人与自然关系充满好奇的大众读者。
博物学,标识着一种认知传统,也提示着一种生存方式。在人类个体与大自然之间,古老的博物学扮演着现代自然科学不可替代的 具身 实践角色。何谓博物,它与natural history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复兴博物学文化?刘华杰教授通过为诸多中外博物类图书撰写序言和评论,阐发他对上述问题的多年思考。在此过程中,他的观点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特别是关于博物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先后经历了从属论、适当切割论再到平行论。透过这些序言和评论,读者可以发现更多有趣的博物学作品,并通过阅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云,因地而变,因时而化,书里的芸草也像云一样变化多端。在不同的时代,在不同的地方,芸似乎有着很不一样的形象。 我像一只蠹鱼在书籍和山野中搜寻芸草的芳踪,沉湎于浩瀚的文字森林,好像被一种远古之瘴气缭绕纠缠,深受其毒而不觉。 我不知道芸草是什么,但是我知道它一直隐藏在我们的方块文字中,隐藏在这块养育我们的土地上,一直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散发幽香。
本书是 科学之美 系列的第二本,上一本《科学之美 显微镜下的人体》利用现代技术,展示出一般人很少能见到的*为精彩的人体微观图像。同样是利用显微摄影技术,本书展示了显微镜下美丽的种子、花粉、子实体、木和叶、蔬菜、花、果实的细节,给读者展现了奇妙的植物和真菌的微观世界。
《国家植物园的物候韵律》利用在国家植物园亲自观测获得的100余种观赏植物的第一手物候观测资料,首先,编制了涵盖114种1136个植物物候现象的国家植物园物候日历,它是迄今为止国内外编制的时间序列最长、项目最丰富的一份物候日历,在确定当地的物候二十四节气、指示农业生产的时宜、物候期预测、植物物候造景和展示植物物候时序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次,划分了国家植物园的12个物候季节,并阐述了各季节内的植物形态、色彩和韵律美特征,探讨了极端低温事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而,揭示了国家植物园主要植物物候现象发生的节律性及其与气温节律性的关系,包括顺序相关性节律、准年周期性节律和多年波动性节律。最后,利用统计与过程模型的方法,模拟了主要观赏植物春季开花和秋季叶变色日期年际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
《奥托手绘彩色植物图谱(秘密花园科普版)》1885年首次印刷,包含700幅彩色手绘图,涉及697种。该书在1903年由Walter Migula补充后再版。书中的插图非常精美,每幅图均给出了所绘植物的拉丁学名和所隶属的科名,差不多每张图除了植物外形图外,都配有花、果的解剖图,这对于植物分类学工作者,尤其是对植物学爱好者或高校教师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北京大学出版社对该书进行了编辑和整理,从中精选了298幅图片,这些图片分属于112科277属,并且对原书中的拉丁学名进行了翻译,给出了中文名和隶属的等级。本书中科的概念采用了克朗奎斯特系统。书中所选择的植物一方面在科、属分布上具有代表性,另一方面,基本上是国内有分布或在国内能见到的植物,因此实用性较强。重新编辑后的植物排列分为 石松类及蕨类植物 、 祼子植物 、 被子植物 三个
植物是在我们人类诞生之前就在地球上生存了10亿年的前辈。当人类开始在地球上繁衍生息,改变着植物的形态、分布和数量时,植物也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人类走向定居、参与着人类文明的塑造。 本书以植物进化史为主轴,在介绍100多种植物的科普故事中,用超过200幅高清的珍贵历史图片,直观呈现了植物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 植物在等待人类的10亿年中都发生了什么?植物又是如何在20万年中帮人类走向定居的?植物如何参与了人类的生产和饮食,又带给了人类哪些医药馈赠和艺术灵感? 这是一本专业、美丽、深情的人文科普,让我们在阅读植物与人类衣食住行的故事中,感受到进化的浪漫,建立起清晰的世界历史框架。
本书讲述了在38 亿年的生命进化史中,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五次生物大灭绝到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的进化,再到远古人类的出现,那些弱势生物群体如何克服环境挑战生存下来,并开拓新的生命时代。 与以往的同类书相比,本书是一部从弱者逆袭视角讲述的38 亿年生命进化史。回顾生命的进化史,我们就会发现生命的进化史,也是一部战争史,在生存竞争中灭绝的物种数不胜数。强者更有优势吗?事实却是,在38 亿年悠久的生命进化史中,往往是强者销声匿迹,*终生存下来的物种都是弱者,是它们谱写了生命进化史重要的篇章。那么,进化中的弱者是如何谋得生存,开拓新时代的呢?这,就是本书的主题。
自古以来,花朵与生活便密不可分。早在《诗经》中,古人便赋予它们各种意义。本书从世界各大博物馆选取了13幅经典花朵图像,从汉代到清代,内容涉及物种栽培和迁徙、物候、地理、园林、食药用,以及与花朵相关的文化、政治、经济、中外交流等,是中国古人生活中所见、所赏、所用花朵的一个个精彩瞬间。根据这些图像,结合当代植物知识,配制了40多幅珍贵植物、气候、地理等示意图,让青少年可以立足当代,从最直观的图像进入中国古代花朵世界,窥见在植物花朵方面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早在人类出现之前,植物已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了数亿年。它们是地球的原住民,比人类更加了解和适应这个星球。本书侧重于植物的环境适应性,揭示植物感知、响应、利用环境因素的独特机制及由此形成的强大生存本领。
一次采摘之旅,我们满载而归,咬一口鲜脆的野果,欲罢不能!难道我们因为爱吃,才爱上了大自然?大自然馈赠我们的美食之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本书兴致盎然地向我们述说采摘的趣事和历史,介绍各种野生浆果及水果栽植的原产地、特点,从野草莓到野车厘子、从犬蔷薇到意大利山楂、从蓝莓到越橘、从锦葵到榅桲、从黑刺李到黑莓、从花楸果到无花果、从山茱萸到仙人球、从覆盆子到沙枣、从榛子到栗子、从枇杷到葡萄、橄榄,不胜枚举 让我们揭开它们的面纱,认识它们,找到它们,尝到它们本来的味道,并用它们制作上好的糖浆、果酱、美酒、点心,就在这收获的季节,分享这一切甜美的滋味。
美容,对于爱美的女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书中追溯了美容的历史文化,通过祖母美容的经验,告诉你千年美容秘方天然的来源 植物。它指教你认识天然的植物所具备的各种功效,从中你总能找到适合自己所需的那一种!你可知道,扁桃对于皮肤干燥有奇效;榅桲籽儿是面膜极好的原料;柠檬可助你改善脸部的痤疮、暗淡的肤色,以及膝盖、手肘和脚部皮肤的粗糙;鸢尾花是极佳的牙齿美白品;薰衣草能够缓解剃须后的灼烧感;荨麻可用于防止头发出油;虞美人有着较强的抗衰老效果。还有许多富含油脂、维生素、抗氧化成分的坚果,用手按压即可释放出神奇的成分,可令肌肤更柔软、滋润、年轻 让我们来认识并使用这些美容植物吧。愿你家的花园为你的至臻护肤品提供鲜的植物。本书还附有一个能让人变美配方集。
这本书是一篇在植物学与酒的婚礼之上朗诵的充满激情的祝酒词 清酒始于米粒,苏格兰威士忌源于大麦,特基拉来自龙舌兰,朗姆酒酿自甘蔗,而波本酒出自玉米。你已经渴了吗?在《醉酒的植物学家》这本书中,艾米 斯图尔特考察了许多能让人晕眩的花草、树木、果实和真菌,几千年来,人类用他们的才智和激情,不顾一切地把这些植物转化成酒精。 在所有被发酵和蒸馏的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植物中,有些是危险的,有些极为古怪,还有一种和恐龙一样古老 但是每一种植物都为全球的饮酒传统和人类历史做出了独特的文化贡献。 这部融生物学、化学、历史、词源和调酒术于一体的迷人著作 其中还有50多种调酒配方和可供园艺爱好者参考的种植诀窍 会让你在任何一场鸡尾酒宴会上都成为*受欢迎的嘉宾。
nbsp nbsp植物术语的掌握是查找植物检索表、识别植物的基本技能。《剑桥植物学术语图典(英汉对照)》系统地编排了植物识别涉及的所有术语。每个术语都配有精美的手绘图谱,一目了然。无论对于植物爱好者还是植物学专业的师生来说,都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参考工具书。原书在英国发行量很大,《剑桥植物学术语图典(英汉对照)》的翻译出版将填补国内相关图书的空白。个术语都配有精美的手绘图谱,一目了然。无论对于植物爱好者还是植物学专业的师生来说,都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参考工具书。原书在英国发行量很大,《剑桥植物学术语图典(英汉对照)》的翻译出版将填补国内相关图书的空白。个术语都配有精美的手绘图谱,一目了然。无论对于植物爱好者还是植物学专业的师生来说,都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参考工具书。原书在英国发行量很大,《剑桥植
本书介绍了祁连山区常见维管植物80科296属569种(包括8亚种、14变种、1变型),约占祁连山区维管植物种类的44%。植物种类的选择上除了考虑常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具有本区特色的植物。在中国植物区系中,祁连山植物区系属于泛北极植物区、青藏高原植物亚区唐古特地区,是该地区区系向东北延伸的部分,与甘肃中部、西南部的兴隆山、马啣山、莲花山、太子山和甘南高原以及青海省东部和北部的植物区系组成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本手册收录的植物对于这些地区的常见植物识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祁连山地理位置特殊,是中国第yi、二级阶梯、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内流区和外流区、草原景观和荒漠景观、青藏高寒气候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祁连山孕育了河西走廊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水系及其多条内陆河流,是河西走廊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