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覆盖下述内容: ?为什么扩展性的问题始于组织和人员,而不是技术,为此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从实践中取得的可以付诸于行动的真实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为敏捷、可扩展的组织配备人员、优化组织和加强领导。 ?对处在高速增长环境中的公司,如何使其过程得到有效的扩展? ?扩展的架构设计:包括15个架构原则在内的独门绝技,可以满足扩展的方案实施和决策需求。 ?新技术所带来的挑战:数据成本、数据中心规划、云计算的演变和从客户角度出发的监控。 ?如何度量可用性、容量、负载及性能。
《金蝶ERP-K/3完全使用详解》讲解上以入门、实操、高级应用为主线,辅以大量实例,以便读者能轻松、快速地提高金蝶ERP-K/3系统的应用能力。 全书分3篇共35章。入门篇:(第1~16章):重点讲述各模块的功能,让读者对金蝶K/3系统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了解K/3系统可以在工作中实现的功能。实战篇:(第17~27章):辅以“深圳市成越实业有限公司”实际手工业务,让读者在已有认知的情况下,把实际应用结合在工作中,以企业的业务单据流转为主线,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掌握将手工业务转换为信息化操作的能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高级应用篇:(第28~35章):内容含非服务器操作系统下金蝶ERP-K/3系统的安装方法、账套的特殊管理方法、销售订单的全程跟踪、库存物料超储/短缺/呆滞物料分析、生产任务高级应用和基础数据的导入与导出操作等高级应用实例,帮
书号:9787301354469 书名:R语言统计分析与可视化从入门到精通 定价:119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本书聚焦于人工智能的*新发展,并探讨了以算力为代表的新兴生产要素驱动下的智算经济时代。全书分为五个篇章,分别为人工智能篇、智算经济篇、智能算力篇、技术架构篇和建设实践篇,涵盖了从人工智能到智算经济、从算力沿革到新一代智算中心建设,从理论探索到实践案例的全景展示。 随着AI2.0时代大幕拉开,人工智能正从单纯模仿人类智能的阶段,跨入一个模拟并理解整个复杂世界的新纪元。AIGC大模型不断迭代和优化,通过整合视觉、语言、声音等多种数据源,显著提升了机器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推动 AI向更加精准、智能和自适应的方向发展,为百行千业带来变革。作为整个体系的基石,算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AI技术的深度和广度;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环节,算力正在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资源之一。在这一基石支撑下,中国以及全
《SAP HANA实战》由SAP中国官方专家撰写,SAP HANA官方中文社区和HANA中国社区联袂,性毋庸置疑。内容全面,详细讲解了HANA的各个知识点及其使用方法和技巧;实战性强,每个知识点都配有操作说明,包含大量有价值的实用案例;关注细节、分析透彻,深入剖析了关键技术背后的本质和原理;使读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注重阅读体验,目标是希望读者能“一看就会,一用就通”。 《SAP HANA实战》共13章,分为三个部分:部分(1~4章)主要介绍了内存计算技术产生的背景及其优势,HANA的软件架构及其在架构上的创新,以及HANA的应用场景;第二部分(5~10章)讲解了HANA的功能模块及其详细使用方法,包括HANA相关的安装和配置,不同的数据加载到SAP HANA的方式,如何在SAP HANA工作台中进行信息建模,HANA和商务智能的结合,以及如何使用BO、VI、Excel、Tableau等不同的BI
全书共分11章,包括RBF网络的设计及分析、基于梯度下降法的RBF网络控制、简单的RBF网络自适应控制、RBF网络滑模控制、基于RBF网络逼近的自适应控制、基于RBF网络的自适应反演控制、RBF网络数字控制、离散系统的RBF网络控制及自适应RBF网络观测器的设计。每种控制方法都通过MATLAB进行了仿真分析。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技术丛书:RBF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MATLAB仿真》各部分内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读者可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学习。《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技术丛书:RBF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MATLAB仿真》适用于从事生产过程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机械电子和电气自动化领域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工业自动化、自动控制、机械电子、自动化仪表、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PID控制的几种设计方法,是作者多年来从事控制系统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结晶,同时融入了外同行近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全书共分14章,包括基本的PID控制、PID控制器的整定、时滞系统的PID控制、基于微分器的PID控制、基于观测器的PID控制、自抗扰控制器及其PID控制、PD鲁棒自适应控制、模糊PD控制和专家PID控制、神经PID控制、基于遗传算法整定的PID控制、伺服系统PID控制、迭代学习PID控制其他控制方法的设计与仿真,以及PID实时控制的C语?设计及应用。每种方法都给出了算法推导、实例分析和相应的MATLAB仿真设计程序。????本书各部分内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读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本书适用于从事生产过程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机械电子和电气自动化领域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工业自动化、自动控制、机械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