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对现代建筑的巡礼自1980 年出版以来,就广受赞誉,时至今日已成为建筑学研究的经典,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建筑实践和话语的改变。 第五版在第四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几乎一倍的全新内容,从美洲、非洲和中东、亚太、欧洲几个区域入手,深入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从细部考察20 世纪至21 世纪早期全球现代主义传统在建筑领域的表现。形态各异的建筑不仅是对地理、气候、物质条件、文化环境的回应,也在强调地形学、形态学、可持续性、物质性、人居、城市形态的过程中展示出独特的一面。
这部大开本著作以全新的视角,将中世纪哥特呈献给读者。尽管谈论起这一时期,作者主要讲述建筑风格和宗教艺术,但无论是夏特尔大教堂、兰斯大教堂亦或是卢昂大教堂在本书中都并非是仅仅是了解哥特艺术的线索,宗教木板绘画、圣母玛利亚的雕塑、彩色玻璃窗、祭坛屏风及其背后的文化同样是本书重要的一部分。作者以学术及批判的角度阐述了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流派之间内在的相互关系并再现了其美学价值,围绕历史与社会,宗教文化与世俗生活,艺术家与艺术品之间的关系,向人们完整讲述了以基督教为核心的中世纪哥特艺术逐渐向以人为本、表现世俗生活的文艺复兴前期艺术演变的过程。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专题论述了陕西关中地区的古建筑民俗文化,论述的对象包括关中的关隘、城市、堡寨,关中古民居的建造形式及影响因素,关中古民居的石桩文化、门文化、三雕文化、脊兽文化,以及古代关中人的敬惜字纸、敬树种树等信仰习俗与生活习俗。书中使用了大量的历史老图片、作者自摄照片以及多位画家绘制的实景图,直观地展现了关中古建筑的诸多亮点。书中对事物的记述都是作者一线考察的真实记录,可作为一手资料参考使用。
中国的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民居建筑,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民居也是千奇百怪,趣味非凡。从远古到现代,少数民族的祖祖辈辈都在这些民居中生活着。民居承载着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功能,同时也是少数民族的重要精神符号,传承着每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厚植着每一个民族的底蕴和文化。本套书精选了十种 特色的少数民族民居,以绘本的方式讲述它们的历史由来、建造方式和当地文化,让孩子在了解各地民居特点的同时,迁移默化地学习和传承璀璨 的民族文化。
《模山范水》是《如画观法》一书的后续。 《如画》是关于造园的纸上探索,试图建立一种以绘画作为观想反思与审美指向的当代造园研究的可能。《如画》所呈现的是十年教学与研究所得之百一,只是未及整理,六年过去了, 如画 并未停止,一直作为 图学系统 保持着延续,如王澍老师所说,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纯粹形式的探索是极其必要的。 如画 ,确切的讲,是通过 画 ,是一种学习机制,通过画的途径来学习,重新观看,重新审问,进而重设方向和标准。 模山范水,是一个老词了。词不能随便拿来用,这个需要澄清。我借这个词,大致有两个意思:,也是一个学习机制,模和范,是取法,追拟的意思。模山范水,即从山水生活中得来形式与方法。第二,模和范,就是类型和章法,是常年积淀下来的生活诗学模型。 诸如:溪楼买醉,云壑飞泉,秋
文明的城市地下,暗流涌动——下水道,滋生细菌,也孕育文明。我们生产的每一滴废水, 终都汇入这座地下城市。这里藏污纳垢、臭气弥漫。又是在同一座地下城市里,废水经过收集、输送、净化, 以“人畜无害”的方式回归自然。下水道是城市的静脉,有时因疾风骤雨而外溢,有时因污物沉积而堵塞,考验着考验着市民的觉悟、工程师的智慧、管理者的胆识。下水道是人类文明的显微镜,从5000多年前巴比伦简单的深坑式厕所,到现代便捷卫生的抽水马桶;从古罗马的马克西姆下水道,到巴黎、伦敦、纽约、东京等巨型城市庞大的地下管网系统;从中世纪夜间出没的掏粪工,到21世纪大型高效的污水处理厂——作为不断进化的 工程,下水道的发展几乎与人类文明进程同步。下水道也是一座城市的显微镜,见证了一个个历史事件、一次次技术革新、一段段城市秘
《世界建筑3000年:设计、工程及建造》按年代排序分为9章,探索了上古时期迄今3000余年西方世界的现代建筑工程历史。书中着重讲述了工程学历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活动和事件,那些影响工程学及建筑学数千年的重要人物、建筑、著作、观念亦跃然纸上。书中配有取自世界各地的近800张图片、文献图纸、源技术图解、专业原始资料页等,其中不乏珍贵的历史资料;还收录了大量参考资料,并设计了时间轴等,可谓所有建筑专业学生、教师及建筑从业者、建筑爱好者的建筑 圣经 。 随书附赠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托博士为本书特别撰写的《中国建筑(工程)发展简史》一册。
“城堡”作为一个历史文化符号,它所承载的内涵和故事无法简单概括。城堡 初是作防御之用的军事建筑,火 的出现导致其本质作用逐渐丧失,甚至一度沦为废墟,与此同时,建筑史的一个新阶段开始了……本书精选世界各地的59座典型城堡,它们或古老或年轻,或巍峨或精致,或奢华或简朴。除了城堡内外的直观展示、结构分析,还有 精彩的城堡历史和城堡故事!
梁思成和林徽因,中国 的建筑夫妇。一个是中国现代建筑学之父,一个是中国历 位女建筑学家。他们自始至终,比翼齐飞,一起出国求学,学成回国后携手走遍大半中国,调查中国古建筑;一起著书立学,让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建筑 赢得应有的地位。他们推动中国建筑学从蒙昧进入现代科学,开创了中国 建筑系。他们创办的清华建筑学院,成为中国乃至 极重要的建筑学府。他们终生为保护中华古建筑奔走,拳拳之心,令人动容。 集齐梁思成 重要作品的“梁思成建筑大系”从书中,也包含林徽因建筑作品。两人的作品和两人情感一样,水乳难分。
梁思成和林徽因,中国 的建筑夫妇。一个是中国现代建筑学之父,一个是中国历 位女建筑学家。他们自始至终,比翼齐飞,一起出国求学,学成回国后携手走遍大半中国,调查中国古建筑;一起著书立学,让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建筑 赢得应有的地位。他们推动中国建筑学从蒙昧进入现代科学,开创了中国 建筑系。他们创办的清华建筑学院,成为中国乃至 极重要的建筑学府。他们终生为保护中华古建筑奔走,拳拳之心,令人动容。 集齐梁思成 重要作品的“梁思成建筑大系”从书中,也包含林徽因建筑作品。两人的作品和两人情感一样,水乳难分。
《模山范水》是《如画观法》一书的后续。《如画》是关于造园的纸上探索,试图建立一种以绘画作为观想反思与审美指向的当代造园研究的可能。《如画》所呈现的是十年教学与研究所得之百一,只是未及整理,六年过去了,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本,分区介绍了北京市地上、地下文物古迹的概括,由北京古代建筑研究所专家经过多年研究考察撰述,是一部具有参考价值的工具书。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坐落在景德镇历史街区的中心,毗邻明清御窑遗址,是一座具有特殊意义的博物馆。其构思源于建筑师对景德镇特定的地域文化和当地人生存智慧的感悟,它颠覆了人们对博物馆的传统认知,建构了一个多孔的、开放的空间体系,与周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交融,创造出一种崭新的、当代的博物馆经验。同时,在面对全球以技术生态理念为主导的建筑实践,御窑博物馆以其自身智慧、自然的生态理念,成就了一次关于 自然建筑 的实验。本书将梳理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的创作过程,并收录肯尼斯?弗兰姆普敦、斯蒂文?霍尔、莫森?莫斯塔法维、矶崎新、李翔宁、王明贤、周榕等建筑艺术家与学者的评论文章,全面而深刻地呈现此项目的设计思考。
理查德·罗杰斯是世界极富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从巴黎的蓬皮杜中心到伦敦的劳埃德大厦,从马德里的巴拉哈斯机场到香港的汇丰银行,他留下了诸多名垂建筑史的经典之作。《建筑的梦想》一书是罗杰斯对自己建筑生涯的总结,回顾了他身为一名患有阅读障碍、不擅绘图的青年,是如何成长为斩获“建筑界诺贝尔”奖的建筑大师的。本书中既介绍了罗杰斯众多建筑代表作的设计过程与理念,又分享了他与同时代诸多知名建筑师的交往逸事,还收录了数百幅他甄选的手稿、图纸、照片,兼具趣味性、知识性与思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