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是中国古代选择处理建筑环境的独特方术,曾对传统建筑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其中迷信与科学混杂,糟粕与精华共存,历来评价毁誉交加。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建筑理论界学术氛围的变化,风水被“重新发现”,引起关注。本书汇集了有关风水研究及评价的学术论文23篇,涉及风水的渊源沿革,流派宗旨,哲学、美学和科学内涵,以及在建筑领域如城镇、宫宅、陵墓等选址、规划设计及营建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可裨益有关人员深入理解传统建筑文化和风水的关联及其存在原因与价值,予以批判研究和扬弃。
截至目前,山西共有国保单位531处,数量傲居全国。山西古建筑占现有全国国保古建筑总数近五分之一,古建大省地位显赫。《山西古建筑地图》介绍了自北朝至近代各个时代古建筑的时代背景、建筑形制特征、附属建筑、现存状况等,并邀请古建筑专家对重要古建筑细部结构进行精彩讲述与点评,堪为本书一大亮点。本书将各时代、各类型古建筑标示于多幅地图中,使读者一目了然。本书具有一定的研究及参考价值,可作为一本山西古建筑的高级科普读物,也可作为一本游览探访古建筑的书。
中国古代造园第一专著《园冶》,共三卷,以相地、立基、屋宇营造、园林营建为体,涉及列架、装折、栏杆、门窗、墙垣、铺地、造石、掇山、借景等诸多方面的具体内容。 全书以作者的营造经验为依托,详细论述了宅园和与之相应的园林营建的基本原理及具体手法,更以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及“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园理念,为好园者指明了清新素雅、简约守拙、含蓄幽深、远逸超脱的至高的造园境界。
《乌有园》第五辑共收录21篇文章。“开卷”篇收录的曹汛先生《略论我国古代园林叠山艺术的发展演变》,此次出版经过细致校订,修正了过去若干已发表版本中的文字谬误,并优化了注释,以更好地呈现原文风采。“研究”篇收录6篇文章,主要着眼于“技艺”的方法层面展开论述,其中《非空非非空》一文将复杂空间生成的方法于对“剖碎”概念的探讨相结合,见解尤为精彩深刻。“作品”篇聚焦“技艺”的营造层面,共收录董豫赣、王欣、钱晓冬/沈旸、金秋野6的大小作品12件。“赏玩”篇重点关注工具,通过历史考证与田野调查,将传统木器制作中的重要工具进行全方位呈现。“教学”与“专题”篇中的文章延续了前几辑的基调,各自展示出笔者独特的教学或研究方法论。第四辑收录的《一方池鉴》一文也在本辑中得以完整收尾。第五辑在整体装帧上也作了
本书是爱花人、植物迷都想拥有的花卉图鉴,是极具收藏价值的园艺经典,堪称中国版《世界园林植物与花卉百科》。 本书汇集观赏花卉、树木、多肉共计2600多种,近3000幅原色彩图均由作者王意成老先生提供。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本书增添了中国传统十大名花手绘图、栽培历史和相似花朵鉴别法,补充了世界各国国花专题页,升级了近年来大众喜爱的多肉品种。 本书由花卉百科切入,先讲授花卉分类、应用、繁殖、日常管理知识,再以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世界十种知名花卉、草本观花植物、木本花卉等的顺序展示各科属观赏植物。不同品种植物下设“识别”“养护”“用途”三个版块,除介绍植物形态和花朵、叶子特征,以及花瓣或植株的尺寸,还介绍植物在家庭、园林、交际方面的应用,针对植物景观设计和应用的难点和疑点,为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教
全书以图解的形式介绍了诸多名品盆景的鉴赏与盆景素材的改造,内容分为了解盆景,包括盆景基础知识、盆景的种类、盆景的基本树形等;开始制作盆景,包括购买盆景、制作盆景的工具、盆景专用种植土、盆景使用的盆器、盆景制作的基本操作、盆景的日常管理、盆景的摆饰等;以及松柏盆景,杂木盆景,花卉盆景,果树盆景,选取了34个有代表性的盆景树种,逐一介绍它的基本制作与管理方法,每一树种的种植位置、上盆及养护要点,最后完成的作品,以及日常关键管理问答等。
《动作:功能性动作系统:筛查、评估与纠正策略(FMS、SFMA理论和应用详解)》通过生动、简洁和明确的阐述,说明了回归基础运动具有怎样的全新意义。 在《动作 : 功能性动作系统:筛查、评估与纠正策略(FMS、SFMA理论和应用详解)》中,作者格雷·库克(Gray Cook)跨越了康复、体能训练和健身的界限,为健身和康复专业人员提供了一种清晰的训练模式和沟通语言。在这种模式下,健身和康复专业人员可以协同工作。通过动作解析和观察婴儿在学习走路、跑步和爬行时所采用的自然发展方式,格雷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运动学习、纠正性训练和现代健身训练。 你将学到的发现、经验和方法: 如何检查和评估运动质量 如何通过功能性动作筛查(FMS)确定障碍模式 临床医生需要了解的关于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估(SFMA)的内容 何时应用纠正策略,以及如何决定使用哪
本书是“中国国家文化公园丛书”中的一册,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切入点,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全面呈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独特文化内涵,突出其重点建设段的示范引领作用,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国家文化公园这一项国家重点文化工程,是一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科普读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本书共约100篇小文,分序篇、历史文明篇、文化艺术篇、科学技术篇、绿色生态篇、时代精神篇五个篇章,既有大运河知识的介绍、大运河申遗的过程,又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动态,更有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概念、内容、政策、各地建设的进展情况等近期新的内容,可以说是一部关于大运河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小百科,并设计了“延伸阅读”“名词索引”等辅助板块,兼
中国古代园林熔文学、哲学、戏剧、绘画、书法、建筑、雕刻等艺术于一炉,展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充分体现了东方的生存智慧。本书通过对中华园林史的回顾与提炼,探讨中国园林如何在数千年文化的滋育浸染下,形成中国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沉淀为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同时,通过对经典园林的品读,对园林诗词书画等的解读,以及对园林营构的分析,把握中国古典同林蕴含的生存哲理,体味中国园林文化包育的醇香厚味,以探索出传统中华民族居住文化在当代活出精彩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