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山西共有国保单位531处,数量傲居全国。山西古建筑占现有全国国保古建筑总数近五分之一,古建大省地位显赫。《山西古建筑地图》介绍了自北朝至近代各个时代古建筑的时代背景、建筑形制特征、附属建筑、现存状况等,并邀请古建筑专家对重要古建筑细部结构进行精彩讲述与点评,堪为本书一大亮点。本书将各时代、各类型古建筑标示于多幅地图中,使读者一目了然。本书具有一定的研究及参考价值,可作为一本山西古建筑的高级科普读物,也可作为一本游览探访古建筑的书。
中国的园林艺术,是建筑、文学、书画、戏剧等艺术的综合体。无论是观赏园林,还是修建园林,只有了解园林艺术本身的丰富性,才能得其真趣,体会园林之妙。 园林大家陈从周一生著述甚丰,本书以“中国园林”为主题,撷取代表性篇目,跟随大师的诗意文字,探究中国园林到底美在何处。“说园”部分,概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从造园角度详谈园林的立意、构景、山水关系、树木栽植、建筑物营造等技法,及其背后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见解精辟、独到。“游园”部分,则从赏园、品园角度分篇讲解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名园,如苏州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及北京颐和园等,深度解析各自风格、景观及造园历史。书中配有数十幅园林摄影图,图文映照,使读者身临其境般感受园林美景。
郭风平编著的《中外园林史(高等院校园林专业 系列教材)》按欧洲园林、伊斯兰园林和中国园林分 章论述,主要介绍了他们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园 林类型、代表性园林以及风格特点。中国园林体系是 本书的重点。 《中外园林史(高等院校园林专业系列教材)》可 作为高等院校园林、建筑、旅游、园艺等专业教材, 亦可作为相关专业的广大师生、科技工作者参考借鉴 。
作者将自己多年来创作庭院作品的实践和心得,分别记录了下来,并从当今的视角审视当初,分享了自己亲自作庭和赏庭的无上乐趣。讲述了日本庭园的抽象和*之美,并且在讲解各个庭园作品的同时,还穿插讲解了各种造园细节和造园技巧,还将庭园与茶道、茶室联系起来,将庭园作为有生命的事物来审慎对待,打造属于庭园的永恒性特质。书中没有对传统的固守和坚持,而是充满了*性的造园方式的解析。这本集造园精华和赏庭心得为一体的小书,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作者造园和赏庭的态度、胸怀、技巧和乐趣,将有助于国内的读者更进一步地了解重森三玲的造园理念和精华。
.西蜀园林造园注重相地选址、建筑布局、花木配置、人文内涵等物质性要素造园,同时结合地必古迹、园必名人、园因文构、史诗题联、公众游赏等精神性要素构建文秀清幽之园林意境。 本书作为西蜀园林研究的基础,基于西蜀园林称谓内涵、发展进程、类型特征等方面,主要对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楼、三苏祠、罨画池、东湖、桂湖、流杯池、房湖、文君井等十个西蜀古典名园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展现了秀雅飘逸、朴实原真、人情厚意的西蜀园林艺术美特征。本书分概论和各论上下篇,概论从蜀与西蜀的论述到西蜀古典园林研究的论述,完整地阐述了西蜀园林是一支与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共同发展,又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典地域园林体系。各论对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楼、三苏祠、罨画池、东湖、桂湖、流杯池、房湖、文君井十个西蜀名园开展
中国的园林艺术,是建筑、文学、书画、戏剧等艺术的综合体。无论是观赏园林,还是修建园林,只有了解园林艺术本身的丰富性,才能得其真趣,体会园林之妙。 园林大家陈从周一生著述甚丰,本书以“中国园林”为主题,撷取代表性篇目,跟随大师的诗意文字,探究中国园林到底美在何处。“说园”部分,概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从造园角度详谈园林的立意、构景、山水关系、树木栽植、建筑物营造等技法,及其背后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见解精辟、独到。“游园”部分,则从赏园、品园角度分篇讲解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名园,如苏州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及北京颐和园等,深度解析各自风格、景观及造园历史。书中配有数十幅园林摄影图,图文映照,使读者身临其境般感受园林美景。
园林是现实生活中的桃花源。它是一方宜人环境,是一种精神向往,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孕育而成的艺术珍品,它被全世界公认为 世界园林之母 世界艺术之奇观 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本书分为八讲,通过轻松诙谐的文字、生动形象的插图,对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代、元代、明代和清代的时代背景、园林简史和名园轶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明代园林的璀璨,如今的我们已难见其真容。所幸的是,古人用文字记写了许多园林。园虽逝去,“园记”犹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丽方教授甄选明代园记中的23座园林,深研古人生动而传神的文字,对其中的50个佳境,通过200余幅精美手绘图从平面、剖面、场景透视图等角度进行还原再现;运用“形—势分析”方法对案例进行了独特的建筑学分析总结。《园境》中的研究方法、理念与所呈现的造园经验,不仅可以成为园林设计者的他山之石,还可以随着美轮美奂的图画穿越时空,循着园记的文字步入明代的园林佳境,望远山云霞,栖古松林下,听莺语水声,仰山间明月,领略明代不同园林各具匠心的设计之美。
园所以兴游,文所以记事。大多园林随世事变迁、沧桑变化,或易主他人,或倾圮颓败。文纪事,诗言志,图绘形,各类园林文献的交叉互补,勾勒出早已湮没的古典园林轮廓,书写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本书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立足于原始文献,对园论、园记、园画等主体性园林文献,以及园林诗词、园林匾联、花谱石谱等附属性园林文献进行研究,并提炼各阶段、各类园林文献的特点,总结园林文献的发展规律,剖析园林文献所反映的园林史、文化史,从而揭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思想特性,展现中国园林文学蕴含的广阔的思想内涵和深厚的精神内核。
老鸦柿作为盆景素材的新贵一族,相关的基础知识、养护技巧、制作要领等知识相对比较模糊。本书作者经多年摸索、学习、实践,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对老鸦柿的野生分布、园圃移栽、种植、养护、培育、繁殖、制作以及老鸦柿盆景的未来发展方向等,全方位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和观念观点,供广大盆友借鉴参考。
本书围绕景观设计手绘表现的内容,涵盖了景观手绘基础训练(如不同的工具介绍,不同的线条练习、不同的材质如何表现、各种景观植物的表现技法以及山石组合表现、景观小品、建筑配景的表现、平面图、立面图)、透视原理与构图、马克笔表现技法、景观方案整体设计与表现、手绘优秀作品欣赏等几大章节的内容,图例中包含有步骤讲解,读者可以直观地进行学习与借鉴,是一本实用的教材与参考书。
明清家族园林屡见不鲜,在时光流转中,或为权势所夺,或在历史巨变中倾圮颓败,能传承数代的较为罕见。明清郑氏家族以盐业起家,历经数代在扬州打造了独属家族又雅集文人逸客的“城市山林”。本书以郑氏家族园林相关文学作品为中心,考察郑氏园林的风貌及变迁,郑氏园林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郑氏园林文学书写和艺术呈示及其折射出的人、园、文之关系等。郑氏家族以文传园,以画存园,也以园存人,以园传家。本书从历史、社会、文化等多重视角,探析郑氏园林的价值与意义,既体现了郑氏园林与文学作为个案的特殊性,为中国古代园林文学的研究提供较为翔实的案例,又呈现出其作为园林文学研究的普遍性,为该领域的研究打开新的视角。
本书分为四章,介绍了江南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这四章分别是:绪论、江南古典园林的发展简史、江南古典园林的名园赏析、揭开江南古典园林的奥秘。第yi章讲解了江南地区范围界定、江南古典园林概述,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四座城市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第er章讲解了杭州、温州、苏州、扬州四座城市园林的发展简史;第三章选取了四座城市的八座经典园林进行赏析;第四章解析了江南各地园林之间的异同,并进行总结。本书脉络安排得当、思路清晰,揭开了江南古典园林的奥秘。书中内容详实、史料丰富、插图精美,大量的插图不仅体现了江南园林的动人魅力,又宣传与普及了博大精深的江南园林文化,同时也为当今具有地域性的园林景观风貌塑造提供借鉴。
本书包含寺庙建筑,道教建筑,这些建筑都是中国文化的体现,同时又不缺佛教和道教的关系,大都建筑在名山大川,各具特色,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都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其选址,集资,修建,规模,雕塑,碑刻,门窗等无一不是中国文化的缩影。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耍组成部分之一,随鲝时间的推移,有的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有的由干战争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新中国成立后,都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善,现在它大多都屹立在名山大川,成为现在的名胜古迹和旅游圣地。本书分两个大的部分,分别对寺庙建筑、道教建筑的背景、形成、发展、规摸、特征、文化意义、历史变化、文人逸事、对联等进行梳理整理,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添砖加瓦,也给广大读者奉献有趣味性和知识性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