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园林的发展过程中,文艺复兴是个重要的转折点。古希腊、罗马时代园林曾一度辉煌。那时不祭神营建的神圣丛林、水神庙和住宅中的回廊内院,还建造了园林精美的公共体育馆,后来演变成柏拉图、伊卑鸠鲁等哲学家讲学的学园。在法国,地形是平坦的,开阔的水池与人工河代替了台地园中的流水阶梯,植坛不再是灌木而变为用花卉填满的图案,并用修剪的熏衣草等芳香植物镶边,以后发展成模样花坛群,其中许多图案来自阿拉伯。后来又出现了布置在高灌木前的花境及园路系统发展成纵横与斜行交错的林荫道并形成许多透景线,焦点处设置水池、喷泉和雕像,原来盛行意大利的规则式树畦在法国发展成高大乔木掩蔽的丛林区,于是创造出凡尔赛宫苑那样的辉煌作品。在英国则表现为对植物和草坪的偏爱,以及一些有地位的造园师不喜欢由修剪的灌木所组
避暑山庄是清朝康熙、乾隆年间修建的离宫别苑,规模宏伟,气象万千,在建筑风格上别具特色,形成了山水、建筑浑然一体的园林艺术。孟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迎难而上,对承德避暑山庄进行了 勘察、测绘、记录和挖掘,著就《承德避暑山庄园林艺术》,系统阐释了承德避暑山庄这所承前启后、在自然山水风景中兴造的朴野撩人的皇家园林对中国园林艺术实践和理论的贡献。本书从各个方面深入探索和分析了营建避暑山庄的至理和手法,阐述了山庄建设的精细微妙和匠心独运所在,并附有实测墨线图二十八幅,不但有助于研究山庄的建筑艺术,也有助于旅游者提高对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欣赏水平。
鲁迅并不是一个专业的演说家,他甚至不喜欢到处去演讲。他的演讲所产生的效果也与我们 认为的一些“演讲效果”并不是一回事。因此,在 这个学问未得深究、创作没有成就便时时赶场“捞金”、将演讲商业化的时代,重温鲁迅的诸篇演讲可以感受到鲁迅立足于作家根本传达出的思想的深刻,同时鲁迅那种敢讲真话、直面现实的胆魄和魅力,也足以引发我们对演讲本身的探讨和思考。
《园林树木栽植与养护技术》是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农林牧渔系列之一。本教程内容主要包括园林树木树体结构、枝芽特性及物候特征的观察,苗木生产技术,以及各种园林用途树木的栽植与养护技术等三部分,共分成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十九个实训项目,囊括了园林树木生产实践的各个环节。每个项目中由“学习目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能实训”和“思考与探索”四个部分组成。“思考与探索”简要介绍了与本项目有关的先进技术和发展趋势,同时提出了更深层次或更高要求的相关问题,为学习者适应将来的进步与发展奠定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本教程既可以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园林园艺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或作为技术培训用书。
《园林制图(含习题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适用)》为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以园林专业为导向,注重制图规范的训练和读识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绘图工具,绘制规范的专业图纸。主要内容包括制图基础知识和制图的标准,投影的基本知识,剖面图与断面图,轴测投影,透视投影的基本画法,园林工程图等内容,并有配套的《园林制图习题集》。
吴胜明先生的新著《瑰丽的地下艺术殿堂——中国溶洞之旅》第二版从溶洞类型,洞内外景观诸方面,抓住洞穴特点,“实实在在”指出各个描述溶洞的专享性,做到了内容丰富多彩、特点鲜明突出,让读者印象颇深。至于资料翔实,更是难能可贵。例如,不少溶洞,尽管在全国不算太有名,但作者仍然一丝不苟地娓娓道来,从地点、洞名由来、开发时间、代表性景区、特点、文化内涵、游后感,都进行了言简意赅的记载和评述,使读者在旅游时能胸有成竹,少走了许多弯路。
《园林工程识图与施工》由冯婷婷,吕东蓬主编
对于所有的风景园林设计师来说,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工具书,是能够快速解答常见问题的口袋指南。它是一本简明易读的参考资料,提供日常工作所需的广泛信息,无论是在设计现场还是办公室。 西沃恩?弗农、雷切尔?坦南特、尼古拉?加莫里著的《风景园林师便携手册(原著第2版)/便携手册系列》涵盖了包括硬质景观、软质景观以及规划和立法在内的所有主题,还包括一个重要术语、常用计算和有效联系方式的便捷索引。它不仅是日常查询标准和程序的基本工具,也为那些经常在网上和其他出版物中搜寻更广泛的补充信息的人,提供了手资料。 本书第二版在原有基础上参考了重要的规划和环境方面的法规、导则和标准,进行了内容上的补充和修改。
《景观基础设施:思想与实践》在对大量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厘清景观基础设施的应用框架体系,基于现代基础设施的基本分类将其拆分为五种主要类型,并提出依托这些基本类型整合构建景观基础设施网络的策略方法。本书重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努力尝试基于景观基础设施的复杂性特征,提出*加特殊、有效的设计途径和方法。研究成果并不在于提出类似于传统基础设施的标准化、机械化的模式,而是主张通过研究能够提出景观基础设施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并结合其主要的类型和具体实践案例分析探索多种创新设计的可能性,鼓励在实践过程中对景观基础设施的内容进行不断的延伸和发展。这些使得本书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有助于处理当今我们所面临的愈发复杂的城市问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休憩广场环境及人群行为模式研究》从七大部分展开。靠前部分为问题的提出,包括靠前章绪论部分,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不足,提出笔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第二部分为现状概述,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从人的行为角度简述中外广场及使用后评价的发展简史,总结珠三角地区现有休憩广场的环境现状及特征。第三部分为广场的使用后评价,包括第四章,对五个样本广场做使用后评价,用数理统计方法找出影响广场环境品质的主要因子。第四部分为行为研究,包括第五章和第六章,对广场中人群的行为做详尽的调查和研究,找出广场人群结构、人群行为特征和行为规律。第五部分为环境因子模式研究,包括第七章,综合前面的研究成果,提出各环境因子的合理模式。第六部分为珠江三角地区休憩广场设计指引,包括第八章。第七部分为
《庭院园艺学》共分八章。在园艺学、生态学等学科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全面系统地阐述庭院园艺学的起源发展、基本原理、规划布局等庭院园艺学基本问题,并根据庭院环境特征和生产特点,介绍具有庭院特色的多种生产管理技术和模式。《庭院园艺学》将科学性、新颖性和实用性融为一体,适合农业院校教学及广大农业科研和生产工作者使用。
《景园课》是齐康院士对于风景园林学科的感悟与心得,共16课,包括:景观、场地与空间景观、自然景观的观赏、城镇景观的观赏、风景建筑(中国古代建筑)、风景建筑(武夷山风景建筑的创作及其他)、景观建筑(中世纪西方园林)、景观建筑(英国)、英国园林、伊斯兰庭园、法国园林景观标志等。 全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是一部关于风景园林学科的科普读物。
本书以北欧当代景观设计作品为切入点,研究自然化景观设计,从景观空间、景观路径、景观要素与景观功能几个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
《园林规划设计(第3版)》共分三篇,上篇“园林规划设计基础”包括绪论和园林规划设计基本理论;中篇“园林规划设计技能”包括园林绿地形式与指标的确定、园林规划设计的程序、园林组成要素的规划设计;下篇“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介绍城市街道公共绿地规划设计、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和公园规划设计。《园林规划设计(第3版)》可作为高等院校园林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园林工作者使用。
代四大文明的发祥地已不是昔日的森林,其中古埃及文明地是撒哈拉大沙漠,古苏美尔文明地已是沙漠化的美索不达米亚,黄河文明的环境也日趋恶化。此外,被誉为丝绸之路的绿洲,如也被无情的沙漠淹没。难道文明前的森林绿洲,文明后变成了沙I的现实,意味着文明的进步等同于自然的破坏吗?
室内设计是室内的空间环境设计,是对建筑设计进行深化,是为构成预想的室内生活、工作、学习等必需的环境空间而进行的设计工作。室内设计不仅是考虑建筑空间的六面体问题,而且是运用多学科的知识,综合地进行多层次的空间设计。现代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和所处环境,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艺术处理手法,从内部把握空间,设计其形状和大小。为了满足人们在室内环境中能舒适地生活和活动,而整体考虑环境和用具的布置设施。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及相应标准综合运用空间组织、功能安排和室内物理学(声、光、热),以及心理学、社会学、现代装饰艺术等手段,使室内环境无论在视觉效果上,还是在使用功能上,优选地满足人的需要。 本丛书可作为大专院校室内设计与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资料、教材使用,亦可作为相关专
《热带园艺专业英语》由李绍鹏与陈艳丽编写。
《园林设计》由陈彦霖、胡文胜主编,是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成果教材,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方式的体现,教材编写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相匹配,全书分为外国园林发展历史分析、中国园林发展历史分析、园林设计程序分析、园林绿地空间构建、园林构成要素设计、道路绿地设计、城市广场绿地设计、居住区绿地设计、单位附属绿地设计、屋顶花园设计、生态农业园规划设计十一个项目,内容全面。《园林设计》图文并茂,简明易懂,实用性强,适用于大专院校园林技术专业和相近专业的教学,也可供城建、环艺等专业师生和企业技术人员参考。
现代园林的发展在英国有着代表性的事件——工艺美术运动,有着代表性的人物——格特鲁·杰基尔、里斯托弗·唐纳德和杰弗里一杰里科。但是,英国现代园林究竟是如何脱壳于经典的英国自然风景园?工艺美术运动对于英国现代园林的影响究竟有多深?为何较多的观点认为英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受到了迟滞?《英国现代园林》梳理了20世纪英国园林的发展,粗略地勾勒出英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脉络,将标志性的事件、重要的人物呈现于连续的英国园林发展历程之中,以飨读者。
你是如何看待生物多样性的,风景园林师与规划师又为何要关注它?对于生物多样性的规划与设计来说,哪些是最根本的话题,哪些又是最清晰的术语,以及哪些才是有效的方法?这些都是杰克·埃事、伊丽莎自-勒杜克和玛丽·李·约克在这本适时又有用的书中回答的非常重要的问题。 通过横跨整个美国的真实案例研究,作者们展示了规划师与设计师所主导并与保育生物学家、重建生态学家、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共同协作的多学科途径是如何获得成功并成为可持续的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