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空间的设计》是日本著名建筑师 芦原义信 的作品。芦原义信1942年毕业于 东京大学 ,曾任东京大学教授,并开设有芦原义信建筑研究所。他曾主持设计了1967年蒙特利尔国际博览会日本馆、驹泽公园奥林匹克体育馆等建筑。1960年起,他即开始研究外部空间问题,为此曾两度到意大利考察。作者在书中通过对比,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 饶有兴味 的概念;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的设计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现代西方建筑理论众说纷纭,其中虽不乏真知灼见,不过这些理论的研究者却未必都具有建筑创作实际体验,故虽言之凿凿却不着痛处,难以指导设计实践。更有甚者,唯恐其理论不够 深奥 ,乃一味旁征博引,玄之又玄,再加文字晦涩,读后令人如坠五里雾中。 芦原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为作者16年教学、科研成果的总结。全书共分6章,主要内容有现代景观设计及其发展、景观环境调查与评价、可持续景观设计方法、人性化景观环境设计、现代景观空间建构、景观设计思维与表达。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可供本科生、研究生学习,也可供景观设计、城市设计人员及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在我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环境下,景观设计作为处理人口、城市、生态与自然之间协调关系的应用学科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2011年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增风景园林学为一级学科,构建人居环境科学中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三位一体的完整的学科框架。作为人居环境科学的三大支柱之一,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作为风景园林一级学科下的主要专业方向,景观设计是一门涉及多专业领域知识的综合性学科,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改造、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 《高等院校建筑·景观·艺术设计系列教材:景观设计基础理论》从景观设计理论的基础性与系统性出发,结合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以景观设计的概念与传承关系为起点,
本书所涉及的只是国内众多优秀景观设计中的一小部分,仅供广大读者借鉴和参考。其具体内容包括:景观雕塑、休闲坐椅、街灯、休息亭、护栏、铁艺、地灯、花池、水景设施、隔挡墙、楼梯、地面铺装、壁灯、饮水器、护木。另外书中还着重收录了国内当代城市雕塑的优秀代表作品,以翔实的图片和文字介绍了我国当代城市雕塑从设计到制作的能力与水平。本书对于国内景观设计师及相关企事业单位,有很强的参考和借鉴意义,为设计初期的规划提供了大量的参考素材,对设计师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帮助设计单位更好地完成规划设计方案,美化我们的生存环境。
景观的设计与表达是相辅相成的,设计的各个阶段都需要不同的表达。本书力图将设计和表达结合,而不是单纯介绍表现方法、技巧。按照“树立观念——掌握技巧——创造佳作”这一过程建立全书框架,结合景观设计的各个阶段逐步传授所需的表现技巧,并配上作者所创作的许多手绘表现佳作,以便读者学习参考。
在米兰的天空下,冉冉升起两栋披着植物外衣,具有生命的高层建筑 垂直森林。它们不仅仅是一座供人类栖息的建筑,还是其他生物(鸟类,昆虫)的家。 这一项目在 2014 年获得 IHP 国际高层建筑大奖之后,又荣膺 2015 年 CTBUH 世界*高层建筑大奖。 《一座垂直的森林》由米兰理工大学教授、前米兰副市长、 2015 年米兰世博会总规划师斯坦法诺 博埃里( Stefano Boeri )教授写作,详细介绍了他革命性的建筑作品 意大利米兰垂直森林的起源、设计概念、技术实施、使用现状,以及通往明日森林城市的愿景模型。书中特为垂直森林编制了一套插图字典,帮助人们深入了解这座建筑背后的概念与技术。 《一座垂直的森林》是本将博埃里先生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城市与建筑理念及实践引入中国的中英双语译本,值得所有关注绿色建筑、生态城市、立体城市的人士一读
本书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和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合作编辑出版。内容包括景观设计的*作品,以及环境艺术设计的大事记和有关环境艺术设计的学术成就,是一本详实的权威的景观年度作品集。
建立人类美好的家园,创造适宜人居的生态环境,是一与人类息息相关的问题。当前,各国政府正竭力推动绿色环保活动,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类已经意识到对大自然的无限索取和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终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2002年8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全球高峰会议,各国政府首脑聚首一堂,讨论的中心议题就是如何进一步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地球。 在世界各地,每年都有许多城市举办各种花卉园艺博览会。许多政府和民间团体都希望通过各种花卉植物和造园艺术的展示,让人们了解大自然缤纷艳丽的一面,使人类与自然更加亲近,直接感受与自然不可分割的情脉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激发人们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珍惜地球资源,为子孙后代造福。所以,经济发达的国家十分重视
本书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系列优秀的景观照明工程,指导读者如何完成自家的照明或者照明工程。 当代室外空间照明的目的是创造一种优雅而自然的感觉。总的趋势是用光来描绘植物、小径和雕塑。使房屋周围的树木好像在银色的蓝光中散发着光芒,走道和花坛在光影的作用下显现出斑驳的质感。这些艺术效果就好像是月光为我们创造的一样。 本书除了提供一些住宅室外照明设计的优秀范例之外,本书还结合通常会出现的错误,向读者介绍专业照明设计师的设计技术。 应该指出的是一个完全成功的照明设计往往是一组专业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对照明设计师来说,这些专业人士包括一位景观设计师、一名合伙承包人、一位建筑师和一位室内设计师。但是业主自己才是有价值的角色,他们将梦想变为令人激动的现实,变为对其他角色的一种挑战和喜悦。
园林植物配置形成园林绿化,这是一个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有机生命体,所以园林绿化是有生命的艺术。况且,现在园林绿化更要体现其生态功能。本书作者谨以此抛砖引玉,愿与有关专业人士共商榷。 本书内容包括水景园林植物配置艺术、广场园林植物配置艺术、庭院小区园林植物配置艺术等。
本书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和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合作编辑出版。内容包括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的*作品,以及环境设计的大事记和有关环境设计的学术成就,是一本详实的、权威的年度作品集。
曹磊、杨冬冬、王焱、沈悦*的《走向海绵城市--海绵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探索/北洋设计文库》以国际先进雨洪管理理念为总体指导思想,结合自身景观创作实践,系统地讨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景观规划设计学途径。它是在中国快速城市化导致城市内涝频发、水质迅速恶化背景下提出的规划方法论,是相对于城市美化运动形成的景观形式设计模式而提出的一种 功能 融合性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中国城市绿化和园林植物景观建设近十年来快速发展,在许多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首先,城市绿地面积有了快速的增长,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住宅小区开发对绿化、美化和景观建设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其次,园林植物多样性程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各地近年大量引进国内外优良绿化植物、开发乡土植物,使城市绿地的植物种类大量增加,极大地丰富了物种多样性,提高了生态效益和植物景观效果。第三,植物景观工程质量大幅度提高,表现在景观工程、绿化工程的设计、施工水平的提高以及植物景观养成水平的提高。第四,城市植物景观质量大幅度提高,在施工技术水平、景观养成水平提高的基础上,由于大量引进、使用经过改良的绿化植物品种,其观赏性、景观性、功能性和适应性都大为提高,比如彩化、香化、立体化和功能化等
景观设计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植物和大自然,但只有硬质景观设计才能赋予景观设计与规划的内涵,保证景观的秩序而且富于景观设计美感,它将层次的概念引入原本毫无章法的一丛丛绿色植被的规划中,把它们安排得错落有致。 这本书的内容新颖,从各方面展示了可供户外使用的建材特性。作者考察了石材,木料,黏土,混凝土,玻璃和金属;以及新型的高科技人造材料。她同时也考察了非传统类型,风格比较豪放洒脱的景观设计,包括未经修剪的枝丫和藤条,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和找到创新用途的日常物品。 本书详细描述了适合各种不同风格的硬质景观创意造型,比如抛光的石灰石地面;巧妙安置的木板台架;浇筑成形的混凝土家具;不锈钢制的花园小道;陶瓷拼嵌的墙瓦;以及充满朝气的树脂玻璃屏风。 本书配有300多幅精美的图片,每一幅都栩栩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