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画专辑》介绍的是作者熊光楷收藏的盖章的书法绘画作品集,书中不仅收录了齐白石、徐悲鸿、林散之、启功等30来位中国书画家的作品集,还收录了达·芬奇、丢勒、莫奈等外国书画家的作品集。全书全彩印刷,每篇都配有各书作者的名画或者书法,附有对其的专业解说,并在文章中讲述了诸位名家创造作品的背景情况,使读者在欣赏书画艺术之美的同时,对作品的内涵能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对于当今中国书画界的整体面貌也能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欧阳询楷书《兰亭记》,笔画挺秀劲遒,结体险绝严谨,气势高雅雄浑,堪谓欧体书法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兰亭记》原石久佚,拓本传世极少,且忽隐忽现,见者寥寥。一九八四年,由香港书谱出版社和广东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书法大辞典》认为此贴[系后人集欧书]。一九八七年,欧书大家田蕴章先生于山东获观原拓,经多次推敲考证,进而对《辞典》[集书]之说产生疑义。田氏以为《兰亭记》应属欧阳询亲笔之作,并提出三点论述,作为探讨。 《兰亭记》应系集书还属亲笔,尚须考定,有俟将来,但精湛的书法艺术令人倾倒,对于学习欧书者来说,更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
购书、索书、读书、藏书,像蚂蚁一样辛苦,像蜜蜂一样勤劳,既是为了书,更是为了人。书不仅是知识,而且还是媒介。检点自己的藏书,仿佛是与人类的众多精英分子进行跨时空的精神交流,又仿佛是与我的众多朋友倾心交谈,互通款曲。因为这些书,既使我想到那些名垂青史的革命前辈、开国元勋、外国政要、文学巨匠、科学泰斗、经济学大师,又使我想到那些曾经费心帮助我搜集书或者将他们收藏的书赠给我以成我之美的朋友们。以书鉴人,以书会友,无论他们多么还是多么平凡,都对如何做人有帮助,对如何看待人生有益处。因此,藏书,还是为了忆人。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称“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自幼就聪慧过人,五岁时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九岁会作诗。弘治五年(1429)中举,以后便久试不第, 正德九年(1514),他被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祝允明能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和唐寅意气相投,玩世狂放。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为 “吴中四才子”。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他的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俯,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他的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人称:“枝山草书天下无,妙酒岂独雄三吴!”《名山藏》说:“允明书出入晋魏,晚益奇纵,为国朝。” 清代朱和羹《临池心解》认为:“祝京兆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万历十六年进士,选遮吉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敏。天才俊逸,善谈名理,少好书、画,临摹真迹,至忘寝食。行楷之妙,跨绝一代。自云:“吾学书,初师颜平原(真卿)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世南)。”又云:“余书与赵文敏(孟烦)较,各有短长。行间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画山水学黄公望,中复去而宗董源、巨然,复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气韵秀润,萧洒生动,尤与米、高为近。著《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等。卒年八十二。
《麻姑仙坛记》碑文苍劲古朴,结构挺拔,线条的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多有篆籀笔意。其结体因线条厚重,为了在字的中宫留出余白,以避免壅塞,不得不竭力向四周扩张,外拓的写法被推向。《麻姑仙坛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典范之作,是我们学习楷书的范本之一。
元代至元三十年,蘇州玄妙觀之三門重新修繕,吴興文人陵陽先生為其撰寫《玄妙觀重修三門記》一文。大德年間,已是知天命之年的趙孟頫以大字楷書寫就穴玄妙觀重修三門記移碑文。這件墨蹟縱三十五點八厘米,横二百八十三點八厘米,計六十七行,五百餘字。明代書家陳繼儒盛讚此作「精彩可照四裔」,明代學者李日華評說:「文敏此書有泰和(李邕)之朗而無其佻,有季海(徐浩》之重而無其鈍,不用平原(颜真卿)面目而含其精神,天下趙碑也。」 這件珍蹟現藏於日本束京國立博物館。《赵孟頫书三门记》编者孙宝文將其拆行放大印出,謹供讀者欣賞、臨習。
《王冬龄谈现代书法》是作者关于现代书法的思想集萃,体现了他多年来在这一领域的探索与思考。王冬龄先生在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并身体力行,积极进行现代书法的创作实践。作者对“现代书法”这一概念进行了全面建构,指出现代书法应立足于传统功底和古典学养,并对书法创作理念多有阐发,发出“中国书法艺术前途无量”的有力呼声。同时,这些反思也渗透在作者的创作实践、教学工作和国际交流中,从而使他在中国传统书法与西方现代艺术之间找到一个的契合点。文后并附王冬龄现代书法作品,相信对读者理解作者的现代书法理念多有裨益。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董其昌出身贫寒之家,但在仕途上春风得意,青云直上。公元1589年,(万历十七年)三十四岁的董其昌举进士,开始了他此后几十年的仕途生涯。当过编修、讲官,后来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他对政治异常敏感,一有风波,他就坚决辞官归乡,几次反复起用。 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画及理论。他是海内文宗,执艺坛牛耳数十年,是晚明最杰出、影响的书画家。董其昌的绘画长于山水,注重师法传统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调,讲究笔致墨韵,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画史绘要》评价道:“董其昌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俱足,而出于儒雅之笔,风流蕴藉,为本朝。”董的绘画对明末清初的画坛影响很大,并波及到近代画坛。一直以来,董其
本书紧扣考试大纲,依照版本教材,针对自考特点,充分考虑广大考生的需求,灵活整合教材内容,突出重点,有的放矢,为自考生释疑解惑。每一分册均结合本专业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学科特点与实践要求,科学梳理知识点,巧妙提炼重点、难点,并选择历年考试中的典型试题加以分析,考生优化学习方法,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方法技巧,最终帮助考生形成突破,取得成功。
本书是一本考研政治复习全程使用的工具书。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共三大部分: 上册部分为本书独有的近6年分析题考点表解、64个选择题重要考点表解索引和145个选择题考点知识表解。作者精心整理近10年真题 中所有考点,以图表形式分类归纳,突出高频考点,串联相似考点,通过真题快速辅助考生掌握重要知识点。上册第二部分为近10年(2006-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 下册第三部分为近10年真题答案详解,肖秀荣老师结合多年命题经验还原题目设置思路,点拨复习方向,提示易错陷阱。 本书的显著特点有: ※ 《近6年分析题真题考点表解》 ※ 《近10年选择题真题重要考点表解索引》(64个必看考点) ※ 特殊标注大纲已删除或修改的过时考题 ※ 145个考点知识表解与近10年真题解析双向索引,快速定位考点、考题 ※ 独有的
《赵孟頫书三门记》为“彩色放大本中国碑帖”系列之一,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元代至元三十年,苏州玄妙观之三门得以重新修缮。吴兴文人陵阳先生为其撰写“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一文。大德年间,年届半百的赵孟俯以大字楷书写下“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之碑文。这件墨迹纵三十五点八厘米,横二百八十三点八厘米,计六十七行,五百五十余字,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明代书家陈继儒盛赞此作“精彩可照四裔”,明代学者李日华评说:“文敏此书有泰和(李邕)之朗而无其佻,有季海(徐浩)之重而无其钝,不用平原(颜真卿)面目而含其精神,天下赵碑也。”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英语》(第二版)涵盖了50篇经典的英语原文及编者对文中主要专业词汇和关键句子的解读。全书共分为10章,分别从土地及其问题的导论入手,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土地资源、土地经济学、地籍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理、土地生态环境、不动产市场、土地制度以及土地信息管理及其应用等土地资源管理学科重要分支领域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主要方法,是目前国内土地资源管理学科一个的专业英语教材。相对于版而言,《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英语(第二版)》体系更为完整,文章篇幅更为精悍,内容也进行了更新,针对近年来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增加了土地与生态环境及生态复垦等章节的内容。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英语(第二版)》可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使用和参考,也可作为有关行政管理和技
《土地资源学/新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土地管理核心课系列》是土地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土地资源是土地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处于基础学科位置,土地资源研究可以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础信息。《土地资源学/新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土地管理核心课系列》共有八章。章为全书导论,介绍了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历史、基本理论、研究范围及前景等。之后分章节介绍了土地资源学研究的七个主要方面: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土地资源评价和核算、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土地资源定位与功能、土地资源开发与整治、土地资源胁迫与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