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系列规划教材之一,是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也是卫计委十二五规划教材。是我社的重点规划教材。本教材在修订过程中,坚持精品战略,质量**原则,从精英教育的特点、医学模式的转变、信息社会的发展、国内外教材的对比等角度出发,在注重 三基、五性 的基础上以更新、更深、更精的要求,在前一轮教材的基础进一步进行了优化。
本书内容是秦文斌教授1978年参加*届全国科学大会以后的三项原创性研究成果:①1981年,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初次电泳释放,发现红细胞内血红蛋白A:与A,结合存在(相互作用),当时称之为“血红蛋白A:现象”?②1991年,发现红细胞外血红蛋白A2与Ai可以进行“交叉互作”,并且证明血红蛋白分子进化的分水岭位于羊膜动物与非羊膜动物之问?③2007年,发现红细胞内血红蛋白还可以再释放,证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A,又与CA2(碳酸酐酶2)结合存在(相互作用)?再释放与临床关系密切,糖尿病?肝硬化?地中海贫血等诸多疾病都有自己的再释放特点?
本书是作者及团队近年来运用分子模拟方法结合实验研究生物医学高分子材料共混改性与性能的成果总结。全书共10章,以常用生物医学高分子材料共混改性为研究目标,通过对高分子材料体系的分子模拟,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组分高分子材料体系结构、性能,阐明了体系组分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并结合实验方法对模拟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形成了针对生物医学高分子材料共混改性的分子模拟方法,为生物医学高分子材料的改性设计及性能研究提供了工艺指导和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在过去的30年里,科学家们对衰老特别感兴趣。由于新的技术突破,我们能够对这一现象进行 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衰老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人类固有的遗传因素和生物过程的控制。为了减缓这一自然过程并延长我们的预期寿命, 步是了解衰老的原因:它如何影响生物体,以及哪些不同的因素决定了预期寿命。本书详细的介绍了衰老的 研究成果,以及不同器官出现衰老的表现和相关疾病,对于希望抗衰老的人群,提供了 的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营养补充剂干预建议,同时也介绍了欧美 的抗衰老技术,为实现健康长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科学视角。
本书为“现代生物质能高效利用技术丛书”中的一个分册,在简要介绍了能源微藻的基础上,分析了微藻生物能源的机遇与挑战,并重点介绍了能源微藻的选育、培养、采收,以及微藻生物能源的炼制、能源微藻的综合利用, 总结了能源微藻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书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性和针对性,可供藻类生物质能源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可再生能源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成功之路》将1901~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7位获得者的成功之路作为一个系统,基于553位中外一流科学家的数千万条数据,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系统地探讨,提出了诺贝尔奖级生物医学科学家成长的一般规律。对诺贝尔奖获得者、我国两院院士和杰青及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为代表的中外三个层次一流生物医学科学家的科学论文和发明授权专利进行了研究,既反映了我国生物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当今的现实,又提出了我国不断产出诺贝尔奖级生物医学科学家和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的战略思考。
人为什么会睡觉,又为什么会醒来?睡眠对于生命究竟有什么意义?日本睡眠科学研究 人、食欲肽发现者樱井武博士带你解开睡眠的秘密。 《睡眠的科学:生命入睡、苏醒的机制与奥秘》从神经学、脑科学角度解析睡眠与大脑的关系,探究睡眠的成因,睡眠与苏醒的转换模式,失眠与梦游等睡眠障碍的根源等。